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诡三国> 第2550章近乡情怯难为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50章近乡情怯难为石(2 / 3)

> 一人上前拉着李贰,另外一人则是在李贰肩膀上拍了拍,顺手就接过了李贰并不多的行李,一同往营内而走。

李贰抓了抓脑袋,嘿嘿傻笑了两声,对,今天刚到。

不知道为什么,忽然之间,那种陌生的拘谨似乎在一点点的消失了。

我姓王,右扶风的,没大名,小名咚咚,就是敲鼓的那个咚咚左边拿着行李那人,王咚咚说道,我来得早一些,现在暂时算是营地管事罢他叫石头,西域石头,从西域刚回来不久,我们营地里面有三个叫石头的

王咚咚说着,介绍着。

我,我叫李翻李贰回应着,目光落在了右边那名叫做石头的腿上,然后赶快转开了目光。王咚咚大概是和李贰他自己一样,属于年龄大了之后退役的,而石头看起来年龄较轻,但是腿瘸了,大概是腿筋受到了伤,不太能屈伸,走路略微有些一拐一拐的。

这里还有空位,要不你就在这里?王咚咚走到了一个木屋之处,回头问李罚

李贰连忙应声说没有问题。

从木屋里面出来了两人,见到李贰,便也是笑了,又来新兄弟了?对了,头儿,你不是说要去拿鞠球么?

这不刚出去,就碰到了李兄弟么?王咚咚一边从怀里掏出了笔袋,在木屋前面的木板上写下李贰的名字,一边回答道,你们先帮忙安排着,看看李兄弟需要什么好了,我这就去申领鞠球

蹴鞠,据说在炎黄时期就有了,比起后世国外不知道早了多久,而且从一开始就是非常受到欢迎。早在战国时期,华夏在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在宋代则是出现了专门的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即便是大辫子朝也有创新,出现了冰上蹙鞠,唯独只有到了后世,成为了一项比烂的游戏。所以可以说,蹴鞠是华夏自古流传久远,并且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项目奇葩。

对了,这奇葩,就是指的男足。

在汉代当下,蹴鞠还是非常受欢迎的活动。甚至还有人即便是身患重病,也要坚持蹴鞠,然后不治身亡的,算是真拿命去踢的

王咚咚和石头走了,去领球了。

屋内的两个人一边帮李贰放行李,一边问道:兄弟你蹴鞠怎么样?要不要一起踢一场?

好啊;蹴鞠也是李贰所喜欢的,自然是连声答应。毕竟阴山之处,到处都是草地荒地,兵卒也常常用这种方式来娱乐和训练,甚至有时候还要穿着盔甲和负重,什么花样都能玩得出来。

在两汉时期,蹴鞠大体上分为三类。

一类是表演性质的,大体上就像是杂技,在小鼓小锣的配合之下在街头巷尾表演,不仅是百姓娱乐,还会出现在国家大庆典上面,有单人双人多人,也有单球多球,花样繁多。正所谓康庄驰逐,穷巷踏鞠,上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

另外一类则是竞赛类的,一般来说就在专门的鞠场之内。鞠场已经是非常类似于后世的体育场了,设有专门用来观赏坐席的大殿,四面有围墙,故而也称之为鞠城。还有专门的规则,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冲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犹然,况乎执机;

最后一类,就是军中蹴鞠了。蹴鞠除象征兵势,讲究相互配合,自然有训练兵卒的作用,同时也用于丰富军中生活,使兵卒战士可以保持良好的体力和情绪,所谓今军无事,就使蹴鞠,没事就踢一局,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毕竟军队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严酷的等级制度,长年累月的训练也是十分枯燥,加上军律之下,难免的体罚和呵斥,战场之上,搏杀的血腥和伤患,肯定会让士兵精神压力很大,类似于于蹴鞠的这些运动,正好能让兵卒在平时里面将负面积累都发泄出来。

不多时,鞠球拿回来了,营地里面顿时热闹起来。

一群人大呼小叫的,相互碰撞着,争抢着,追逐着,欢笑着

不知不觉当中,这些原本来自于各个地方的陌生人,便是熟悉了起来。相处的时候也不再有拘谨,不再有冷漠,不再有隔阂,输了便是一同大叫惋惜,赢了便是一起高呼欢庆。

石头也上场踢了一会儿,但是他的伤腿撑不了太久,跑也跑不快,最终只能是拖着腿,坐到了场边。

军营之中,并非所有人都像是王咚咚和李贰一样的幸运,也有像是石头一样的因伤退役的,有两个是和石头一样腿部受伤的,还有三个是伤了手的。好一些,像是石头一样,只是技能受损,差一点的,则是截肢,都无法继续服役,只能是退役。

这些人,和石头一样,虽然说在退役之前,都有军校反复说了骠骑大将军会负责他们的生活,能得到应有的安置,但是他们依旧多少会有些担心未来的日子。毕竟他们肢体受损,也就等同于是劳动力受损,很多重活可能就没有办法去做了,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肯定是会有一定影响的。

所幸的是,石头等人的担忧并没有持续多久,在他们踢了一场蹴鞠之后,讲武堂之内负责兵卒转职安置的官吏就来了,不仅是补充登记了李贰这样的新来的人员的信息,而且还召集了石头等伤兵座谈,一一询问了石头他们当下的情况,还复核了一下他们的文化等级,然后告诉他们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石头他们会在一个月之内得到安排的岗位,文化等级高的,可能会进入小吏层面,作为地方的仓廪库管,或是军屯的后勤人员,以及担任各地新兵营地的讲习教官等等,文化比较低的,可以优先选择商队护卫,坊丁等职务

反正肯定都有安排。

坏消息是,这些安排,不一定都能在长安三辅,有可能,嗯,很有可能会是在陇西。

毕竟陇西当下,正在进行大开发,很是缺乏人手。

当然,这也是自愿为主,如果不愿意接受被安排的职务,也可以直接结算成为一定量的银钱,然后自谋出路,后续也就和军务无关了。

如果只有一条路,当然就没有什么好考虑的,就像是退役或是不退役,多少简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