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熙帝话音刚落,群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但哪怕对大莽使者杀人一事有意见,谁也不敢第一个站出来。 毕竟大莽使者杀人一事,地点在京都,影响恶劣至极,于情于理都应当抓拿归案,以儆效尤,要不然不仅仅会引起百姓的众怒,而且还会有损大乾王朝的国威。 但眼下这等情况,若是大乾直接将人抓拿归案,必定会引起大莽使者团的不满以至于抗议,进而引起边疆的动乱,这也是下方的群臣不敢轻易开口的原因之一。 乾熙帝俯瞰着偌大的金銮殿,从殿内到殿外,下方足足站有数百人,话说这些人可都是大乾王朝的大臣,说是大乾王朝的顶梁支柱也不为过。 可唯独就是这些人,如今面对大莽使者当街杀人一事,除去东方和一小部分人,其余大部分人皆表现出唯唯诺诺,胆小怕事。 凌云在角落里看着朝堂上的一幕,心里五味杂陈,感慨诸多,都说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不论到了什么朝代,没有强大的军事,只能沦落至被人欺负的地步。 他只是一个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按品级来说不过只是个小喽啰,就连在朝堂上连说句话的权利都没有,又怎敢对这些人,对这件事评头论足。 要说心里话,觉得大乾就应该拿出强有力的手段,不要一遇到大莽的事,就选择忍气吞声,委曲求全。 只不过看这些大臣,琢磨大都是贪生怕死之辈,要不然也不会面对大莽使者的刁难,每年都选择花钱买平安,就连兵部,都不敢出声呵斥,更不要说派兵回应。 这种软弱无力的手段,换来的只会是一次比一次更为严重的羞辱。 就好如大乾是他们大莽圈养的绵羊,胆小怕事,软弱无能,只要他们大莽有需求,就会向大乾发难,进而索要好处,这便是大莽一贯的作风。 而大乾的回应,一开始顽强抵抗,不屈不挠,不甘于被大莽屈辱,只是这种抵抗大莽的现象并未持续多久。 十二年前,大乾突然一概往日固守城池的做派,由兵部尚书于建安钦点十万精兵讨伐大莽,在京城誓师,想要雪耻大莽,进而收复失去土地。 那时候乾熙帝刚上位不久,正值青年,自然也是野心勃勃,想要在战功超越先辈,一饮旧耻,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就有了那场最为声势浩大的北伐。 只是谁也没想到,气势汹汹的北伐,刚到边关,第一战却惨遭大败,面对大莽骑兵的横冲直撞,北伐军队根本无力抵抗。 特别是站在平原上的北伐军队,没有限制骑兵的办法,以至于只能沦落为大莽骑兵的刀下亡魂。 三军统帅于建安战死,北伐军队兵败如山倒,十不存一,只剩不到几千人逃回关内。 北伐军队惨遭屠戮,自此大乾群臣风向大变,无人敢言战,乾熙帝也因此一蹶不起,不再有想过反抗的想法。 只不过近年来,大莽贼子越发得寸进尺,倘若真如东方和所言,长期以往,大乾必将陷入不复之地。 要说东方和是谁,为何在朝堂上,一向对大莽不感冒? 这件事,还得从他一身谈起,东方和师从于建安,也就是前兵部尚书于建安的徒弟,也正是这种身份,东方和一直以来,从没有向大莽低过头。 也许在他的内心深处,仍怀着一颗为师傅报仇雪恨的心,只是这些年来,无论他如何分析解释大莽贼子的威胁,朝堂只有一种声音。 那就是反驳他的声音,因为自从失去燕云十六州,大乾对大莽发现数百场战争中,每一次都是以大乾的失败结束。 当然,也曾有过胜利,但那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根本不值一提。 久而久之,大乾群臣也就适应了,这种苟且偷安的赔款条约。 花钱就能买平安,花钱就不用打仗,况且花的这点钱,远比不过打仗花的钱。 可有一件事,非常的奇怪,就说打仗的时候,大乾王朝国库虽然不尽人意,但也没有到俸禄发不起的地方。 如今不打仗了,国内一片安静祥和,偶尔天灾人祸,实乃常情,却赋税不简单曾,按道理来说,国库较之前相比,应当充盈一些。 可事实上就是,国库不仅没有充盈,反而越发空虚,就连官员的俸禄,都积压好几个月没发。 上方乾熙帝见群臣迟迟不肯站出来,眼里的失望一闪而过,毕竟看着自己的臣子们,遇事只会推脱或是打马虎,换做是谁,心里都会不舒服。 目光飘向左右相,以及兵部尚书,然而三人如同老僧入定,一动不动,显然是对乾熙帝昨天的做法表示不满。 再说何玉山原本觉得花十万两,既能保住乌纱帽,又能得到乾熙帝的称赞,本是欣喜若狂,可回去之后,发现想要拿钱的时候,却被家中的母老虎狠狠数落一顿。 这不,脸上、脖子上还残留着几道伤疤,这可都是昨天战斗的痕迹。 乾熙帝自知理亏,便悻悻收回目光,随即又往后看,只是目光所过之处,除了东方和全都低头不语。 乾熙帝自然明白这是什么情况,无非是担心发言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而想在他面前装聋作哑。 无奈,乾熙帝只能顿了顿道,“诸位爱卿对此事有何言论,尽管畅所欲言,此番只是讨论,不会涉及担责。” 此话一出,下方群臣这才松了一口气,因为这话出来,就代表无论他们怎么说,说了什么,乾熙帝都不会追责。 百官不傻,平常再怎么针锋相对,关键时刻还是相当有默契。 这不,面对乾熙帝的提问,群臣百官均选择沉默不语,正是在等乾熙帝这句话。 既然乾熙帝宣称畅所欲言,群臣开始蠢蠢欲动,目光一顿乱瞟, 高安翔低着头眼珠子一转,顺势出列,身体微倾道,“陛下,臣以为大莽使者虽然一时冲动杀了人,但罪不至死,不然我朝不好向大莽使者团交待,当然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我朝可在驿站门前,当着围观百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