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看,来了吧。 就知道没那么容易就放他走。 “我想放了张贵人。” 兄妹两个眉来眼去几个回合,最后还是决定由王贞英把这个话说出来。 这也很正常,其实,王恭的本意,并不想释放张贵人,这个女人也是个麻烦精,既然是犯了罪,干脆一起处置了不是更好? 干什么还要放了她? 这不是给自己埋一个陷阱吗? “张贵人的事情,微臣也听说了,微臣也认为,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天师道在背后捣鬼。” “尤其是那个裴夫人,必须严惩。” “但是,张贵人……” “当时很多人都看到了,是张贵人把糕饼送到陛样把她放了,若是让朝臣们知晓,恐怕难以服众。” 这也就是说,王谧本人对张贵人如何处置是无所谓的,说白了,她就是个无知妇人,她哪有那个胆量真的去杀人。 只是喜欢争风吃醋而已。 但是,朝堂上的舆论,却不得不关注。 虽然他们一直都没有对外明说司马曜到底是怎么死的,还谎称暴病,但是就以大晋朝廷这种组成结构,三分之二的朝堂大臣都是亲戚。 关系盘根错节,七扭八拐全都是认识的,同一个圈子里的人。 司马曜真实的死因,恐怕早就一传十,十传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这个时候,若是把张贵人放了,岂不是给人口实? “那你有什么好办法?”想了片刻,王贞英终于再度开口。 “办法不是没有,但就是需要时间。” 看王贞英的这个意思,是一定要把张贵人放出去了。 这两个人以前不是情敌吗? 互不对付,争吵的很厉害。 现在是怎么了? 难道,当了太后的王贞英忽然圣母心大发,圣光普照了? “说说看。”这回换做当哥哥的发话了。 王恭也是愁的很,以至于,关于这个问题,王贞英一开口,老王的脸色就阴沉了下来。 从一开始,他就不同意放了张贵人,都是因为王贞英固执己见,他才把王谧拉来,想找个盟友。 却没想到,盟友似乎是没拉来,反而多了一个给王贞英帮腔的。 “可以先把张贵人再关押一段时间,等到风声过去,朝廷的各项事务也都步入正轨,再找个时机,偷偷把她放了也就罢了。” “不必向朝堂上的大臣明说,也不必真的赦免了她,只要放她一条生路,我想张贵人也不是傻瓜,她很清楚这一次能逃出生天都是太后娘娘仁德,如果不是娘娘发了话,我们这些大臣是绝对不敢轻易把她放出来的。” “等到放她出去的那天,太后娘娘可以和她谈一谈,嘱咐她出宫之后不要乱说话,或者给她找条出路。” “我想,她会感激娘娘,不会乱说话的。” 其实,能不能保守秘密,这才是张贵人能不能逃出生天的最主要的障碍。 一个嘴巴严实的女人,罪过又不在她的身上,朝廷就算是放了她,也没什么大不了。 唐朝定鼎之后,那些盘踞在北方的分裂小朝廷的后宫女卷,基本上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安排。 其中有一部分人,比如北齐皇后,鼎鼎有名的大美人李祖娥就是活到了贞观年间,甚至远远超过了她的夫君高洋。 这些宫廷女卷的落脚地,大多是道观、寺庙,虽说是过起了青灯古佛的生活,但是繁荣富庶的大唐,给她们的待遇还是不错的,史书上既然记载了这些女人的生卒年,就说明,朝廷是一直在关注着这些前朝女卷的生活状况的。 大唐为什么敢于把这些前朝的女卷都放了? 正是因为大唐有底气。 大唐得位是来自大隋,而这些被统一外放的贵族女卷,全都是大隋之前的分裂小朝廷的。 唐朝和这些小朝廷没有承继的关系,那些分裂小朝廷的宫廷秘辛,对于大唐来说,也毫无威胁。 就算是这些女人出去乱嚼舌根,那也无所谓,根本影响不到李唐。 可现在的情形完全不同,张贵人是司马曜的嫔妃,司马曜还是当朝皇帝,还是被谋害的,这桩桩件件,如果传扬出去,都会是大晋朝廷的重大丑闻。 哪个朝廷都不希望丑闻满天飞,这要理解。 “这倒是个好办法。” “大兄,你看呢?” 王恭起身,恭敬答道:“臣也赞同王侍郎所说。” “张贵人既然无罪,在监牢中的待遇也可相应的提高些,臣可以派专人照应,娘娘不必担心。” 其实,关不关着小张倒也无所谓,关键是不能让她在尘埃落定之前出现在大众的视野。 以免闹出事端。 这就没办法了,只能让她暂时呆在监牢里,毕竟,那里是最安全,也最不容易接触到外人的地方。 “启禀太后娘娘,裴夫人的处置,可否昭告全城?” “就以妖妇祸乱陛下为名?” 这可是个绝佳的罪名,错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一个妖妇,可以指代的含义太宽泛了,不必把司马曜之死的黑锅就这样罩在裴氏的身上,但有了这个罪名,大家就会不知不觉的往这个方向去想。 只要有这样的引导就足够了。 司马曜之死可以有一个明确的结论,至于孙泰是不是幕后主使,那都不重要了。 反正,他也是一样要死的。 殊途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