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还是要找人商量才是。 陛下! 司马曜,他故去了! 啧啧…… 没有了他的大晋朝廷,必定会更加混乱,就像何迈预计的,以前的司马曜虽然是个摆设,但是有那么一个摆设也比没有强啊! 毕竟,司马曜是一个成年人,而且他很有判断力,还能明辨是非,也有一定的抱负,以他为代表,加上司马氏以及一些反对世家把持朝政的低级官吏,也可以形成一股力量和世家子弟抗衡。 况且,虽然世家把持朝政非常跋扈,但是,因为有那么一个皇帝摆在那里,且已亲政,他的态度,世家也不可以不考虑。 就比如,这场难得的邺城大胜,如果司马曜还在,他说要赏,王恭就是心里不高兴,也只能赏,他能够做手脚的地方,不过是少赏一点而已。 然而,现在,大晋的朝堂之上,坐着的是一个小娃娃。 不对! 如今的这个小娃娃甚至连好好的在御座上坐着都做不到,他要想上朝,还得王皇后在身后抱着才行。 于是,这个摆设绝对是真的摆设了。 而三尺朝堂之上,说了算的就剩下了王恭一人! 即便不是王恭,朝堂上其他的世家子弟,也不会满意王谧一胜再胜。 好家伙! 好事全都让你一个人占了,我们兄弟怎么办? 这不是显得我们更加无能了吗? 妒忌,乃是人之本能,绝对不会因为出身更好,更有学识就能够避免的了。 只能说,真的能够澹泊名利的人,并不一定出生在辉煌耀眼的大家族,越是走的高,就越是热衷争名逐利,互相倾轧,这是肯定的。 更何况,能够走到现在的百年以上的世家,哪一个不是当年倾轧的高手? 如果不是手段高超,站位精准,他们又怎能绵延百年以上? “既然阿迈你都这样说了,我倒是想听听看,如果是你面对这样的事,将会如何做?” 何迈那颗精明的脑袋瓜,既然已经暗示到这种地步了,那就肯定已经想好了对策。 求己不如求人。 看看小阿迈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吧! 何迈早就想到了他会这样问,便笑道:“我呢,不过是一己之见,你姑且听听,我姑且说说。” “等到了建康,你也要见机行事,你是知道的,我要留在邺城,也无法助你一臂之力。” “所以,我刚才看你们讨论的这么热闹,心里也有些想法,要抓紧时间告诉你,等你们启程回去,我可就帮不上忙了。” “阿迈,你想说什么就直接说,别客气。” 何迈咳嗽了几声,客气倒是没客气,他唯独有些犹豫的是,自己的见解很有可能左右王谧的想法,万一这个主意出的不好,把人家害了,可就不好了。 要知道,他现在的责任,明明是镇守邺城,只要能把邺城的秩序尽快恢复,并且经营好了,也就算是完成了任务。 有些事情,他原本并不需要插手,但是,何迈也是个热心人,况且,要是没有王谧,他这个边缘世家的子弟,多少年来都在庐江放养的闲散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摸到朝廷的门把手呢! 而现在,你再看看他。 俨然已经可以把邺城这样的重镇握在手中了! 虽然王谧嘴上说着让他暂时掌管邺城,尤其是负责战后的善后工作,但是何迈也是个聪明人。 他岂能不知,这座邺城他呆在这里,便是有一段时间不必再挪动地方了。 他就可以在这里扎下根了! 这样的职位相当于什么,这就相当于是封疆大吏,绝对的一方镇守。 以后,晋军继续北伐的时候,他何迈的位置就会举足轻重! 日后史书上,也会留下他何迈一个名字! 而这样的机会都是王谧给他的,要是没有王谧,即便他有机会进入朝堂,升迁的速度也绝对不会那么快,也不会有人会对年纪轻轻的他,一上来就委以重任。 这样一份沉重的大礼,何迈岂能不好好珍惜? 当然也要尽其所能的给王谧筹谋划策。 只见他略沉了片刻,将那些说辞在脑子里又过了一遍,确保可以表述清楚,这才说道:“稚远,你回到建康朝廷,面对的敌人肯定不只一个,将要遭遇的困难也绝对不少。不过,我觉得,你若是有那个能力,有那份决心,就只需要把矛头指向一个人就可以了。” “一个人?” “是谁?” 王谧心念一动,忽然想到了一个人。 难道…… 阿迈的想法也和他一样? 何迈圆滚滚的眼中露出了了然的光:“那还用说,当然是王恭,王阿宁了!” 这…… 王谧的脸上波澜不惊,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惊讶,何迈便知道了,他心里想的也是那个人。 这就好办多了嘛,很多事情,甚至都不需要何迈提点了。 “你呀……” 王谧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一副拿他没办法的样子,何迈又笑道:“怎么?” “这不也是你的想法?我只不过是帮你说出来了而已。这里又没有旁的人,你怕什么?” 你看看,还非要说出来,这样就有点尴尬了。 小王可是个讲面子的人! “你我兄弟之间,当然不能说假话,等我回了建康,确实要和阿宁好好谈一谈。” “很多事,不能总是我在前面冲锋陷阵,他在后方捡现成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