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的这一套对于王恭这样的传统世家子弟来说,还是很有用的。 他立刻认同了谢安的说法。 又道:“既然稚远都告诉谢公了,我也就不瞒着了,前段时间,我确实是给稚远送了一封书信,当时的意思,是想让大军立刻返回建康,这也是好意。” 呵呵! 好意? 他还真是会说话! 既然是好意,之前为什么不告诉谢安? 谢安连连点头,鼓励王恭继续往下说,王恭就是不想说,也没办法。 只得继续道:“朝廷要为他们庆功啊!” “而且大军出征已经有段时间了,京口的士兵思乡心切,能快一点回来不是更好?” 真是难为他了,居然想出那么毫无营养的借口来,谢安真是啧啧称奇。 “既是如此,为何又要改变主意?” “我听稚远说,不久之前,阿宁你又给他送了一封信,说是大军可以缓缓行进,不怕耽误时间了。” “稚远,他应该不会骗我吧!” “应该是确有其事吧!” 王恭整个人都从中间裂开了! 王稚远! 你的手也太快了! 如果说,第一封书信送到谢安的手里,王恭还是可以勉强理解的话,那么这第二封书信,现在谢安也知悉了内容,就让王恭出离愤怒了! 这也太快了! 王恭深刻怀疑,他的书信刚刚送到王谧的手里,他转手就快马加鞭的送到了谢安的手中! 真是岂有此理! 他王谧竟然沦为了谢安的传声筒了吗? 真是让人看不起! 王恭很气愤! 却并不是因为谢安,对于谢安来讲,尽量收集前线的消息,维持对朝政的把控,这些都无可厚非。 他年纪大了,不依靠别人给他递送消息,还能自己亲身上阵吗? 王恭气愤的是王谧的行为。 胜仗都是谁打的? 北府现在是掌握在谁的手里? 还不是他王稚远! 以前,王恭是认为,王谧觊觎北府,所以才和谢安交好,借以成为他的孙婿,控制北府,篡夺权力。 但是你看看现在的局势,这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王谧现在事事听从谢安,还挺陶醉的,谢安怎么给他安排,他就怎么办事,还事事都向谢安请示汇报。 俨然是把明明可以属于王谧的大军又重新划归了谢安,归了谢家! 难道,他琅琊王氏真的就这样了? 再也不想争夺朝廷的掌控权了? 简直不可思议! 王恭实在是想不通,只能把这一切都解释为是美人计在起作用,或许,谢安的那个孙女谢明慧,说不定是谢明慧甜美可人,实在是对上了王谧的胃口,于是,此女对王谧的影响力巨大,以至于英雄气短,居然就成了谢安利用的工具。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听说,这王谧和谢明慧虽然是经了谢安撮合才成了一对,但之前两个人就是认识的。 算是郎有情妾有意。 “啊,这,谢公的消息还真是灵通。”王恭无话可说,只能甘拜下风。 谢安对这个夸奖很是受用:“确实,稚远一直都在给我送消息,这都是托了他的福。” 王恭:我就知道! 虽然心里气得要死,但是,能怎么办呢? 还是要把事情商量出一个结果来,于是,只能忍了。 幸好容忍的对象是谢安,大小也算是老前辈了,忍起来不算丢人,要是换一个人。 啧啧…… 王恭早就跳起来了! “既然是为了北府将士着想,又为什么要改变主意?” “这一快一慢,前后的差距也太大了些吧!” “这是太后娘娘的意思,我不过是照办罢了。” “太后娘娘?”谢安面色微变,显然没有想到这种可能性,而王恭也终于让他有个惊讶的时候了。 于是,他从容道:“正是舍妹。” 你有孙婿,我有好妹妹,论推卸责任,我比你谢安更方便! 这还真是个稀罕的理由,自从王贞英当上了太后,王恭往后宫走的次数,确实是多了。 这也无可厚非。 人家哥哥去看妹妹,你难道还能拦着不成? 而且,历来如此,也算是典故了,一旦主少,后宫当政,和外戚的联络就会加强。 不想让王恭把持朝政,那就不能让王贞英做太后。 可这又是不可能的! 司马德宗的生母,在后宫寂寂无名,更不要说强大的娘家的支撑,连她自己现在能在后宫保住性命,都是看在王贞英的面子上。 既然生母靠不住,那就只有依靠无子的皇后,这就是幼年皇帝的宿命。 司马曜生前又没有废后,王贞英此前的种种行为也挑不出错来,如此,当司马曜故去,王贞英升任太后,就是一个规定动作,谁也无法阻拦。 这样一来,幼主登基,还需要依靠朝臣的支持,这个朝臣是谁? 便是借着王贞英的光,得以执掌朝政的王恭。 因为自家妹子在做太后,王恭有利可图,他才会支持司马德宗登位,如果王贞英没有太后做,王恭会是什么样的嘴脸,可还说不清呢! “那太后娘娘的意思是……”这一回轮到谢安发问了,王恭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