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一个头名,说不定还要打先锋呢! 这是一场豪赌。 南北分裂对峙已经几十年了,如果从汉末算起,那年月就更加久远,各个小朝廷之间基本上都是有仇的。 区别只在于大小而已。 甚至,还有点年代的因素在里面。 正所谓新仇旧恨,从现在这个时间点去算,氐秦和大晋,最近并没有仇怨, 他们的恩仇都是很多年以前的了,虽然苻坚后来是一心想要筹备南征,且已经打算付诸实施。 但是最终,他不还是倒在了南征之前吗? 也就是说,这场大规模的战役,事实上并没有开打。 之前双方在边境城市确实是互有胜负的,也经常有小规模的战役。 但是,那些也算不上可以结仇的大战,想来,晋军那边也是同样的想法。 而慕容氏和姚羌,那些仇恨就是近期的,是非常现实的。 很多事情,都经不起推敲。 比方说,从慕容氏的角度来说,他们反叛氐秦,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本来人家和你也不是一家。 是你把人家的国家给灭了,还强行划归到一起的,这件事,到现在为止也没有过去几十年,难道,你以为人家会忘记吗? 除了慕容氏,当时匍匐在苻坚英明神武形象之下的部落,大体的情况都是差不多的。 于是,你苻坚暴死,我们纷纷离散,这就是一个正常的操作。 合久必分嘛。 难道,他们还留在长安城里,继续给苻坚打工吗? 反叛是必然的。 而且,像是慕容氏一族,或许还觉得,自己的做法是光明磊落的,毕竟,在长安乱战的那一天,鲜卑人并没有怎么样。 他们只是安安静静的退出了长安城,逐渐集结到了慕容垂的身边。 这难道还不够朋友吗? 这还是看在多年以来,苻坚对待鲜卑人整体还算是过得去的面子上,再加上,慕容垂本来是个君子,他不想以小人行径落井下石。 然而,此时的氐人心里却不是这样想的。 正所谓一时属于我,一辈子属于我。 这就是一些强盗的思维。 于是,氐人忽略了苻坚强行吞并的行为,却认为,这些不同的部落不管大小,都应该忠诚于氐秦。 而把他们进占长安以及四散离去的事情看做是一桩罪过,并且切齿仇恨。 虽然理智告诉符融,其实,这样思考并没有任何的道理。 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允许他这样考虑。 氐秦确实是一夕覆灭了。 速度之快,很多人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准备,让他们措手不及,他们根本就接受不了这样的变故。 而氐人呢,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 被纷纷赶出长安城,甚至是,有命能逃出来的,已经是幸运儿了。还有很多人,他们根本就来不及逃出去,就死于姚羌的刀下。 可以说,如果真的把几大部落区分开来,现在的氐人最痛恨的,肯定是姚羌,这是毋庸置疑的! 为了部族的活路,即便是符融心里明白,几大部落的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妥,他也只能继续依照部族之间的仇恨来解决问题。 这是一个部族的斗志! 失去了斗志的部落,几乎就是草原上待宰的羔羊,没有了存活下去的可能。 这似乎也是氐秦的困境之所在。 虽然氐人发展到了今日,规模已经是相当的庞大了,但是相比在此处繁衍生息了几千年的汉人群体,还是要少的多的多。 根基不足,生活的方式也并不相同。 一边是纯粹的农耕民族,一边呢,虽然也还算是精通农耕,但是,因为一直以来定居成问题,所以,对弓马游猎的生活也很是倚仗。 这就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撕裂。 对于中原汉人建立的王朝来讲,一切都很容易处理。 他们享有同样的一种文明,并且,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从上到下,从学子儒士,再到凡夫俗子,全都对儒家的学说耳熟能详,并且内化为一种精神力量。 这使得他们的行事方式有很大的趋同性,彼此也能够互相理解,各种政令想要推行下去是非常简便的。 而对于氐秦这样的部族来说,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如果,氐秦现在的格局还是以往的部落制,有什么话,大家坐在一起大声呼和就可以说出来了。 决策也是简单商议就可以定下来,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麻烦事了。 而现在的氐秦,偏偏就不是这样的格局。 现在的氐秦,正是苻坚改造过后的氐秦。 苻坚当政之后,秦的力量急剧增长,而它的领土也是急剧扩大,这样大的地盘,再使用以往的部落开会制,就有些应付不来了。 于是,也仿照中原朝廷的模式,建立了各级官职,提供给文臣武将来担任。 这样过了二十多年,可以说,这种上朝议政的模式,氐人已经相当适应了。 而现在,他们的地盘骤然缩减,甚至比以前的部落时期还不如,这样一来,那种大规模的朝会似乎又不需要了。 但是,想要恢复成以往的部落酋长开会,也是不可能的了。 于是,为了应对这样的局面,现在的氐秦事务,干脆就由符融一人决断,其他的大臣间或提出一些意见,至于能不能被接受,能不能实行,那就是符融一个人说了算了。 这也是最简便的办法,也是最适应现在这个危机时刻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