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要知道,只是当司马家的太后,那现在的她其实什么都不需要做,就在这宫殿里冷眼看着局势变化就足够了。 她不需要和王谧积极配合,若是这个人真的有本事,那就自己奋斗到顶点,到时候,她选择退让,也一点问题都没有。 王谧也不能指摘她什么,也一样会对她礼遇有加。 但是,又为什么要一直等着呢? 明明知道这宫外风云变幻和她这位后宫太后也不会一点关系都没有,在这样的乱世当中,抓住机会把局势推向有利于自己的一方,这不是很正常的操作吗? 何必囿于女儿身,都不敢有所作为? 于是,自从选择和王谧合作,王贞英的心意就是很真诚的,甚至,她比王谧更加迫切的希望北伐早日成功。 要想登基当皇帝,总是要有一个契机的。 虽然现在的王谧若是提出这样的要求,恐怕也没有几个人敢站出来反对,甚至,朝堂之上的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这就是新一代的主人了。 但是,王谧大约还是个好强,要面子的人。 在他看来,这个筹码还不够多。 或者说,他只是想要亲身参与北伐大战,认为如果在现在这个时候称帝,他就失去了和兄弟们并肩作战的机会。 北伐北伐,那中土大地,到底还是要自己打下来的,才最痛快。 于是,虽然按照他现在的爵位,王谧已经完全没有必要亲身踏上战场,但是,他还是打算披挂上阵。 而北府里的众位兄弟也是同样的看法,有大王在,主心骨就在,心里就踏实。 这般处置,对于王谧来说,就有一个隐患,功劳更大,夺得大位的筹码也就越多,别人也就越加不敢妄议,这当然是正确无误的事情。 但是呢,大军长期在外征战,辛辛苦苦,流尽了血汗,等到反身回来,猛然发现,家被偷了! 后宫出了大乱子! 小皇帝换了监护人,而早就与自己商定好了计划的太后娘娘也不知所踪,之前做好的种种安排,全都要推到重来,前方战事激烈,却也打的顺畅,哪里能想到,居然在后方出了岔子。 英明神武的琅琊王,怎能允许发生这样的事? 什么叫做防患于未然,他难道不懂吗? 当察觉到王贞英确实是生活在危险之中,而这个打算下黑手的人,除了他,也没有人敢接这个活了。 而这一事件,也算是把王谧和太后两个人紧紧的绑在了一起,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现在,已经分辨不清搬掉陈归女这个障碍,究竟是对王谧更有利,还是对王贞英更有利。 在恍惚之间,两个人的志向似乎是向着同一个地方去了。 这种默契,一开始根本不为外人所了解,一些人勤勤恳恳的在中间牵线搭桥,看似是支持他们的。 但其实,深挖根源就可以看出,所谓的支持,只是泛泛的,他们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小得儿。 跳的这么高,跑的这么勤快,与其说,他是忠诚于太后王贞英,倒不如他是押宝在琅琊王的身上。 他一早就看出,琅琊王将来是要成事的,那么,找一点投靠他,对自己没坏处。 这将来,一旦王谧成事,登基大宝,就算不再重用他,也不会亏待他。 小得儿的算盘打得精,因为是在太后和王谧之间传递消息,猛地看上去,他似乎也对太后娘娘忠心无比,而实际上呢,不过是因为刚巧太后娘娘也选择了王稚远而已。 两个人不知不觉的走到了一条路上。 如果,今天反过来,太后娘娘仍然支持自己的亲哥哥,要求小得儿为她传递消息,恐怕事情可就没那么顺畅了。 肉眼可见,王恭就是没有什么希望的,也根本无法和王谧抗衡,继续忠诚于太后,很有可能换来的是满盘皆输的下场。 小得儿也是精准计算过了,如果王谧能够登基大宝,他继续被留用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一则是,王谧是以权臣的身份夺取大位的,原本在琅琊王府也没有太监这种工种。 可是,登基之后可就不同了,内宫当中当然是要有人管理的,并且,皇帝身边也必须要有个日常伺候的人。 内宫里到处都是女眷,皇帝的身边真的不适合配备很多的正常男人,这都是环境的影响,不是谁都能轻易改变的。 那么这个不正常的男人,又熟悉内宫诸事的,除了小得儿还有谁? 还有谁,比他更合适? 二则是,作为新登基的皇帝,维护后宫的安稳也是一大要务,如何维护? 如何才能达到稳定? 留用以往的人员,不多加变动,就是在维护了。 这样一来,作为对自己有功的,一直占据着比较重要位置的内宫大太监小得儿,能够平稳过渡,继续获得重用的几率便大大增加。 然而…… 很多事情都是说不清的,他怎么就能肯定,事情的发展就一定会按照他想象的发展呢? 呵呵。 好像在他的身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都忘记了,这个人的决定也是足以改变他的命运的。 那人是谁? 竟有这样强大的力量? 何方神圣? 当然是前朝太后,现在还在执掌后宫的太后娘娘,王贞英了! 虽然小得儿各种设想都挺美的,但是,王贞英一句话,就算是王谧想留用他,那也留不住。 你呀,还是跟着我走吧! 老太后这边也需要人时时伺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