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她根本就没想到会遇上这样的事,也认为根本就不可能。 我王贞英与人为善,从来都只有别人欺负我的份,我什么时候主动欺负过别人? 王贞英想不通,同时也根本就没有这样的防备心。 这一回,增强宫里的防备还是因为陈归女已经下过一次毒手,只是没能成功而已。 若是让她得手了,那太后娘娘也不必费心了,也不需要提心吊胆了,因为直接咽气了。 全都解决了。 可即便如此,王贞英也还是对这样的现状难以接受,虽然现实已经摆在眼前,即便是最后的审判即将到来。 她是左思右想也想不明白,陈归女她到底是怎么想的? 是不是觉得,只要是干了这一票,把她王贞英除掉,她就可以抱着孩子当上太后了? 莫不是痴人说梦? 还是根本就没有搞清楚状况,只是怨恨王贞英霸占她的儿子,想着把她弄死,自己就可以和她一样,享受太后的尊崇了? 嗯嗯。 这样想,似乎也没有什么错,而且,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理论上或许确实可以。 但实际上,却是一点可能性都没有的。 毕竟,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大晋朝廷,想当太后,那依靠的根本就不是自己,而是大臣们的拥戴。 别人就不必说,直说一个人,就是北府的统领,王谧,王稚远,他会接受陈归女来领导他吗? 额,就别为难陈娘娘了,以她那个贫瘠的脑袋瓜,她真的想不了那么长远,那么深入。 她呢,现在完全是能爽一时,是一时,至于以后如何,以她的水平也根本就想不明白。 虽然,她的诉求是非常正当的。 历史上也是如此,谁说那些后宫的太后就一定是深明大义和机智聪慧的? 老实说,也还真的是糊涂蛋居多,你想想看,历史上,是明君多,还是昏君多就知道了。 都是人,虽然性别上分一个男女,但其实水平都在伯仲之间,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照样也是糊涂蛋居多,而毫无疑问的,陈归女必定也是其中一员。 这样一来,可想而知,把朝廷交给她这样的人,那该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那大晋朝廷还能好吗? 这是普通大臣们的想法,还要看一看琅琊王的想法,他现在已经当上了摄政王,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这么一个地位。 可以说,整个大晋朝廷上的官员,都要仰他的鼻息而活。 他若是不满意,谁都别想顺利上位,就是这么霸气。 而他今天的登顶之路能走的这么顺,老实说,完全是依靠着王贞英的一力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王贞英出了什么差错,用脚指头想也知道,后来上位的陈归女有问题。 就陈归女这种废物,王稚远一旦弄明白了事件的真相,必定不会饶了她,她还想安安生生的当太后? 到时候,她连宝贝儿子都保不住,更不要说是她自己了! 要知道,王贞英是因为对王谧有恩,两个人一直默契打配合,一旦王谧登位,王贞英这边才能获得一个体面的退出。 换成她陈归女,两个人之前并无交情,陈归女还让王贞英丢了性命,谋害了她,王稚远若想动手,他就有充分的理由。 这样做,那可是为了给我的大恩人报仇雪恨,谁也不能指责我,至于做成了这件事,也可以说是把自己的几大祸患一次性的都解决干净了,完全免除了后顾之忧。 还能给自己留个好名声,我可是为了给前太后报仇,不是为了自己登基当皇帝! 于是乎,从根本上来讲,陈归女完全是把当太后这件事想的太容易了,以为有了儿子,就有了位子。 谁也不能阻拦她,她是名正言顺的。 但实际上呢,操作起来可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就算是你有这个运气,还要有这份心力才行。 而很显然,陈归女她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既然无法当上太后,那么就在后宫躺平,过舒服的小日子,不好吗? 就这样先跟着王贞英混日子,王贞英这个人,一向还是心软的,而且,总是内心戏太多,实际行动就跟不上了。 你看,在司马曜还活着的时候,她就想当太后,但那个时候,她也只是想想而已。 如果不是出了后来的事,你让她自己出手成全好事,便等着吧,等到头发都白了,也等不到。 总的来说,她还是个很正直的人,不愿意去使用那些见不得人的阴招。可偏偏还是有那么一点点运气,谁让张贵人那小娘子,一个不小心就把她给成全了呢? 于是乎,事实上,等着王太后自己去杀人越货,她真的没有那样的勇气。 毕竟也是读着圣贤书长大的,脑子里的条条框框太多,做事情的束缚就多。 不像人家陈归女,想干就干,什么束缚,什么深入的思考,不存在的! 她若是肯动脑,能够把事情前前后后都考虑清楚,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这一次下毒之举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再一再二不再三,你都已经失败过一次了,不管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同样的行为可就不能再实行一次了。 你怎么还能一头扎进同样的坑里,再来一次呢? 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 虽然呢,她确实是布下了这个局,但是这都是听了王谧的话才安排的,而她自己,对这样做能有多大可能成功,其实并没有很大的把握。 她始终认为,陈归女也是个有心眼子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同样的恶事,那样的话,也太愚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