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来,如果能够再多坚持一段时日,拿下长安,并不是不可能的。 甚至,根据历史记载,刘裕的大军还曾经实际的控制了长安一段时间,然而,就在这时,刘裕最为倚仗的谋士,后勤部长刘穆之,阖然离世,刘裕只得班师回朝。 很多事业也就都成了未尽的了。 然而,如今的王谧面对的形势也和历史上大为不同,经常爱闹事的几大势力。 一个是谯郡桓氏,他家的好儿郎桓玄还没有长大成人,没有自己的势力。 另一个呢,就是司马家的诸位。 虽然人还是那些人,但是,他们的实力也是不比从前。 失去了司马道子的支持,司马尚之基本上是难成大事的,更何况,现在的北府实力也不同以往。 这是一只全新的队伍,其强大的战斗力,绝对不是以往专门使用冷兵器时代的晋军可比。 而司马尚之他们之所以还贼心不死,主要还是没在战场上吃过火器的亏。 等到他们真的上场招呼,他们就会明白了。 就爽了。 就知道厉害了。 王谧会给他们这样的机会吗? 当然不会! 不过,如果司马尚之最近就要搞事的话,那么,王谧本尊返回建康主持大局的可能性自然是没有的。 长安遥遥在望,他不会再犯和刘裕同样的错误。 但是,一个将领肯定还是需要的。 那么,派谁去呢? 这还真是个难题。 北伐军当中名将济济,其实人选是不缺乏的,只是,谁更合适,则需要王谧认真考虑。 刘裕、桓冲这两位就别想了。 一位是王谧最为倚仗的大将,是北府兵的主心骨,绝对的核心,而另一位呢,则是荆州兵的统领。 精神偶像。 更重要的是,桓冲年岁渐长,也不适合反复长途奔袭。 那么,去建康救援的将领,大约就要从年轻一辈的将领当中选择。 若是真的讨论实力,老实说,谁都不弱。 可能派谁去都足够抵挡司马尚之那等乌合之众,然而,此时正是北伐的关键时刻,老实说,每一位参加北伐的将领,心中都有一份与有荣焉之感。 他们也想亲眼见证长安回归大晋,谁都想要在北伐当中建立一份功勋。 然而,就在这群情激昂的时刻,你跟他们说,啊,建康城需要你,你先回去吧! 你猜,他们会愿意吗? 可能到了最后,这些人也不会违抗王谧的命令,他让谁回去,谁就得回去。 可是,心里面怎么想,那可就不知道了。 肯定不会心甘情愿的。 这终究是一个得罪人的差事,而且,最关键的还在于,虽然司马尚之之流不足为惧,但是,这位派出去迎击的北府将领,一定要够勇猛。 只知道动脑,动嘴皮子,拳脚不利落的,也不成。 何迈:你直接点我名字就好了,何必如此? 你想让我去,我还不去呢! 留我继续北伐,正合心意。 这样一来,人选似乎是越来越少了,可以选择的范围也是越来越小。 其余人等,也有一些根本不需要考虑。 比如桓玄。 这是可以直接点名的,不需要遮遮掩掩。 他才十几岁,战场经验也不足,而且,从目前的表现来看也是个容易轻敌冒进的。 以他的资历,还是不足以和司马尚之对抗。 老檀? 那就更不可能了! 现在的老檀可是被人戳破了肚皮子,正在养伤呢,能捡回一条命就算是不错了。 还想让他长途奔袭,返回建康? 合适的人选,似乎已经摆在眼前了,也就剩那么几个人了。 不过,具体让谁去,还是一个需要纠结的问题。 王谧走出了军帐,仰望浩瀚星空。明亮的月光下,此刻,雍州城的安静才让这一切更显吊诡。 城内城外火光冲天,虽然也夜经很深了,但是,晋军的兄弟也还没有休息。 远处,刘穆之和徐羡之携手,正在清点剩余的丁零士兵。 城内,有何迈带人挨家挨户的搜查,把那些在城中为非作歹,现在看到晋军获得大胜,就龟缩了的丁零士兵,一个一个的都搜出来。 做了坏事的,比如火烧了民房又或者是残害了城中百姓的,交给晋军将士斩杀,绝不留后患。 至于那些老实本分的,当然不必赶尽杀绝,那不是也有不少投降的丁零人吗? 其中还有斩杀了翟钊的功臣,把这些残兵交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带领,也算是各得其所了。 这一项工作,自从傍晚就开始了,到现在,都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时辰,居然还没有搞完。 可见,短短的一段时间,丁零人几乎就已经全部进驻雍州城了,人数不少。 这些人,为什么就不能自觉点? 排成队,自己来投降,不好吗? 还要让人搜,浪费人力物力的,不识时务! 哎! 终究还是自己人放心呐! 过了片刻,王谧终于下定了决心,招呼了曾靖过来,让他去寻目标人选。 ………… “无忌啊,你我是兄弟,很多事我也就不想拐弯抹角的,现在司马一族蠢蠢欲动,太后娘娘已经透露了消息,我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