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本章因故提前推出。往后本书还是尽量在中国的周五、美国的周四更新。
本章写到了刘肇的妃嫔们。其实,史书并未写出小皇帝刘隆的生母是谁,但史书记载邓绥赐给了冯贵人接近皇后所戴款式的金步摇和环佩,而没给别人,由此即可推论冯贵人应是刘隆的生母。至于刘肇四个女儿的生母,史书也都没写是谁,本书作者杜撰其中一个是赵玉所生,为的是给邓绥理由不派赵玉去刘肇的陵园守陵,显示邓绥很照顾她的亲信赵玉,决不过河拆桥。这样很符合邓绥的人设。
谈到妃嫔守陵,这段史实足以证明“和帝幸人吉成”绝对不是妃嫔第三级的宫人,因为《后汉书》的《皇后纪》按照时间顺序来叙事,把吉成被诬告放在刘肇的妃嫔都去守陵之后。换句话说,刘肇的妃嫔都搬去陵园以后,皇宫中才发生吉成被冤枉的事件,那么吉成必然不是一名妃嫔。《后汉书》的《皇后纪》明确写着”宫人并归园“,应可解读为”妃嫔第三级的宫人都去陵园守陵了"。因此,尽管《后汉纪》提到了“和帝宫人吉成”,这个“宫人”的意思就并不是东汉妃嫔第三级的宫人,而铁定另有所指。字典上《宫人》的第二个定义是“官名,负责君王的日常生活事务”。这正好能用来解释为何吉成虽是男性却被称为宫人。
只嘆宫人的第二个定义比较罕见,以致有些现代网文把吉成写成女性!不但有网文把东汉妃嫔第三级的宫人名份安在吉成身上,也有网文描写吉成是一名宫女。宫女倒是不一定得去皇陵守陵。刘肇下葬后,宫女虽有陪伴所侍奉之妃嫔去守陵者,但必有不少宫女还留在皇宫中。不过,这又回到了本书作者最初指出的一点:吉成受到了”御者“诬告,而御者无论用最常见的定义”车夫“或者另一个定义”侍从“来解释,都是男性,那么车夫或侍卫怎会要控告一名跟他们八竿子打不着的宫女?他们又怎么进得了宫女宿舍去栽赃?这样看来,有些网文写着车夫去告宫女吉成,实在未免太说不通了!
何况,《史记》的《孝武本纪》写道:“栾大,胶东宫人,故尝与文成将军同师...” 这个栾大是男性,既曾从军,后来还娶了汉武帝的女儿。由此可见,西汉的“宫人”用法可指男性,而东汉制度大致仿效西汉,所以《后汉纪》的一句”宫人吉成“就无法让人拿来判断吉成是女性。倒是《后汉书》的”幸人吉成“才比较能让人拿来确认吉成是男性。
总之,吉成的性别争议都起于《后汉纪》的”宫人“和《后汉书》的”幸人“(皇帝宠幸的佞幸之人)两种说法没有统一,但读者们多查史书,即可看出”宫人“不足为凭,而且另有多种证据都指向吉成是男性。最重要的证据是,”御者“所有的定义都指男性,而在男女之防严格的宫廷,唯有同性才得以进入对方的宿舍去栽赃,那么诬告吉成的御者既是男性,吉成就一定是男性。解析至此,想必可让读者们都看得很清楚,能让每位读者都确信吉成是男性了。
另外,本书作者很想谈谈邓绥对妃嫔们的宽容作风。邓绥一旦当上太后,大权在握,已经不需要伪装了,她还善待妃嫔们就是出于真心。这是邓绥可敬可佩之处。
邓绥写给冯、周两名贵人的信尤其颇为耐人寻味!此信写着“共欢等列,十有餘年“,而从邓绥入宫到刘肇驾崩总共不满十一年,那就表示在这十一年之间,包括邓绥身为皇后的三年在内,邓绥都跟别人一起服侍刘肇,并未因皇后地位较高而改变。邓绥在皇后时期照样委屈自己,但对妃嫔们却都没有妒意,还在刘肇驾崩后,亦即能够任意做自己之时,对她们表达依依不舍之情,为什么?想来只有两种可能:(1)邓绥不愛刘肇,也就不妒。(2)邓绥深知自身是刘肇唯一真愛,而那些妃嫔只被刘肇用来满足贪色的喜好,因此,很会为别人着想的邓绥觉得,妃嫔们不被愛又被利用,未免可怜,才尽量优待她们。本书作者选取的是这第二种可能。读者们如有相似或相异的看法,都欢迎付诸评论!毕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乃是阅读历史小说最有趣之处。敬请读者们多多探索邓绥的内心世界!
无论刘肇生前如何玩遍后宫,到头来跟他合葬的,只能有一位皇后。邓绥当然不会把早已抑鬱而终的废后阴勗改葬到慎陵来。在慎陵之中,孝和皇帝身边的空位确定是准备留给邓皇后。这使得邓绥在哀悼刘肇之际,顿感庆幸自己活过了刘肇———假如反过来,而刘肇若是另立新后,那可就难说最后在慎陵陪伴刘肇的女人会是谁了!
邓绥暗中念及自己终将陪伴刘肇长眠,对于刘肇的不舍之情就淡化了一点,心情也就慢慢平静了下来。葬礼过后,邓绥乘坐皇家马车返回京城皇宫,在下车之前,眼泪已经干了。
同时,刘肇后宫一百多名妃嫔在慎陵参加葬礼之后,绝大多数都没能回宫。她们留在慎陵外围,面积不亚于宫廷的大院子内,住进了一户户园中小屋,从此为先帝守陵。
发派先帝的无子妃嫔守陵,最初始于西汉吕太后的旨令,历代沿袭为不成文的老规矩,但并非毫无弹性。博览群书的邓绥知晓,西汉文帝曾诏令“出孝惠皇帝后宫美人,令得嫁” ,后来在大限将至之时,又以遗诏遣走位居夫人和以下的妃嫔们,而景帝亦在临终时指示“出宫人归其家”。既有文景二帝的前例,邓绥就曾考虑要放刘肇的妃嫔们回娘家。
然而,当邓绥与恩师班昭商量此事时,班昭却表示反对。
“文景二帝奉行道家思想,乃在武帝独尊儒术之前。”班昭振振有辞分析道:“自从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大汉即以儒家礼教治国,而儒家礼教决不容许先帝妃嫔改嫁。”
“可是,先帝遵照《周礼》,收纳了一百多名妃嫔,若让她们全数守陵,未免耽误太多人的青春了。”邓绥试图辩论道:“是否采取折衷之道,只规定位阶较高的少数妃嫔守陵即可?”
“那恐怕不妥!”班昭摇头回道:“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