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高气爽,楚易将书肆大门打开,破破烂烂的大门发出吱呀一声。
可楚易没像以往一样叹气,反而一脸怜惜地抚摸那支着木杈的门框。
这木门也是陪伴这书肆多年,走过风风雨雨,遮住了多少风吹日晒,可以说就是这书肆的一份子,这么想来,要把它换了还有些舍不得。
伤春悲秋过后,楚易一把将门板拍开,用石头挡住。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过些日子他这书肆,就要重生了!
楚易一脸骄傲地站在门口,路过上学的小胖子看见他这副表情,嫌弃地冲他做个鬼脸,然后就跑了。
看来社学的课业不多啊,这小胖子精力这么旺盛,脸上连个黑眼圈都没有,以后怎么有前途?
楚易决定今晚给他多布置些作业,然后快快乐乐地转身回去了。
他坐在一楼桌子旁,将原本立在门口的牌子拿在手上,将上面写得字擦掉,然后重新写小。
在下面空白处,则写上‘本店特版《古今图书集锦》,古今中外,包罗万象,欲购从速。’
写好后,楚易持着笔看这别人看来牛皮吹破天的广告语,满意地点头。
他不怕别人嘲笑,就怕人家连门都不进。
这也是现代营销炒作方式带给他的灵感,黑红也是红嘛,只要有人来,他就不可能亏。
完成后,他将牌子放回门口显眼的地方,务必让经过的人一眼就能看到。
做完前期准备后,他回到书肆二楼,将脑中的图书名字编成目录,总共分为十二类,也就是12本书,里面涉及到的书籍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龟壳刻印,还是甲骨文的那种,而最近却只到万历四年前50年,也就是嘉靖五年为止。
这是因为根据现代版权法,作者作品保护期限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可书籍太多,楚易也无法一一计算作者去世时间,就统一划成50年内的作品不予收录。
要是有人知道他的做法,肯定会嘲笑他做无用功,装模作样。
可楚易清楚,图书行业是知识的传播者,若是连这行都无法守住底线,那随着时间流逝,整个民族精神就会被污染,支撑着文明前行的根基就会被腐蚀。
他如今力有不逮,只能从自身做起。
一本接着一本的目录集被复制出来,不知为何,自从有了这个金手指,他的思维速度好像就变快了,以往要是想编写一本目录集,他可能半天都干不完,现在只是一刻钟,那些书目名字就按时间顺序一一排列,没有丝毫滞涩。
将12本书叠放好,楚易拿到楼下架子上摆放,然后停在书架前,遗憾不能将架子都摆满书籍,这是开书店的人决不能容忍的。
而此时,已经从国子监驾车出来的主仆二人逛到了三山街。
马车行驶在青石板道上,往来行人如梭,路过时都会瞥一眼这破旧的马车。
南京城达官显贵极多,按理来说能够乘坐马车的都是极有身份之人,可那掉色的木漆,驾车仆人身上的补丁,都让人对里面人的身份摸不着头脑。
那仆人是头一回跟随老爷出门,往日这活都是由服侍老爷长大的管家包揽,可谁知临出门时管家突感不适,只能点了往日照顾马驹的人跟老爷走一趟。
这仆人名叫吴十一,名字自然是按他出生时间取得,他自小没出过开封,如今能跟着老爷来到这金陵城,整个人都很亢奋。
“老爷,这南京城可真大啊,咱们从那监舍出来都走了快一个时辰了,才到了地方。”
马车内,老者放下手中书籍,撩开帘子往外看去。
自他上次来这里,算一算已经是前朝时期了,这些年他专心著书,也就是当今陛下登基时,他被征召到北京参拜。
想起当时的朝堂涌动,他摸着胡子不语。
没等到老爷回答,吴十一也没注意,只是还在感叹南京的繁华。
“世事变化,可这南京似乎没怎么变。”
老人低喃道,沧桑的双眼静静看着热闹的街道。
老人,也就是余祭酒说过的周藩王朱睦桔,世人称西亭先生。
西亭先生如今已有60岁了,身为朱元璋的七世孙,以他的辈分,即使是当今圣上,也得称他一声叔公。
当然,只要有些眼色的人都不会在皇上面前以长辈自居,更何况到他这一辈,皇室宗亲人口膨胀,为了养活这群人,朝廷早已入不敷出,像是西亭先生还封了个镇国中尉的虚职,每月可领少许月俸,其余人都像是被圈养的宠物,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官职在身。
西亭先生不似别的贵族喜好奢侈享受,他生性节俭,平日生活跟平常百姓无甚区别,连种地和做饭都自己来,出行也只坐一个破车,身旁跟随一个老仆。
他一生专研经学,博学通识,二十岁通五经,尤精深于《周易》和春秋,正德年间曾官至礼部侍郎的名儒吕柟过开封时与其讨论《周易》,最终也叹服而去。
他常游走于河洛间搜集古籍,和大儒们谈经交友,如今只因友人的一个邀请,就从开封直奔南京,路上颠簸三天三夜,为了传业不辞辛劳,这也是为何他被众多文士称为铄懿渊积之人。
走了一会儿,仆人停下马车,向周围路人打听了下方向,才继续向前。
“老爷,听那人说往前再拐两个弯就到了,您先坐好。”
听到这话,西亭先生手扶着车身,感受马车启动的震荡感。
过了一会儿车身变得平稳,他才松开手。
刚到南京还未休息,西亭先生就出来逛街,不是因为他闲不住,而是今日和余有丁在祭酒宅会面时,他发现了余有丁藏在卧榻旁的书集,竟是东坡先生的《西楼苏帖》。
这苏帖他也曾四处搜寻过,却只得过残编断简,如今看到全本,心动之下自然提出购买,却被余祭酒言辞拒绝了。
在询问前来问好的书籍主人周司业后,西亭先生才得知这佚本竟是在三山街一书肆得到的。得知这个消息,他立马就坐不住,和他们安排好两日后的讲学流程和住宿安排后,西亭先生就立马带着仆人自己来逛书铺。
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