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你又怂恿我违反校规。”欧若拉叼着樱桃派,口齿不清地嘟囔,“要让教授知道我有这种想法,你可能就要提前联系卖家替我制作画像了。”
“啧,你表舅?怕他干啥,”沐妈妈恢复了以往不怕事大的状态,“遵规守矩咋干大事?”
“学学你哥,”徐媛也点头插嘴,“我听说他当时在学校那叫一个模范标兵,但校规一条没少地全都挑战过,人家这才叫能耐! ”
嗯,她哥段位可比她高多了,欧若拉有些崇拜地想入非非,同时用力拍掉手心沾的糯米粉。
并且还有另一个道理,体验过一年学校生活的欧若拉深以为然,那就是再乖巧也比不过校长爷爷的一次偏心……
不过,“违规闯祸”也是门艺术。
想想自己,全年就“夜游”那么一次,还被抓了;又难得体验一次义务劳动,结果还遇见了伏地魔,最后去医院躺了三天……
这运气,够刺激!
欧若拉泄愤似地咬起第二块樱桃派。
英格兰夏日里台风和气流不多,总归来说天气是不错的,平均温度也比苏格兰高上不少。
但1992年六月末的初夏,蠢蠢欲动的热浪却不得不匍匐在持续不断的阴雨天中。
不过这雨再大,也无法浇灭孩子们的热情。
又一个周末。
伦敦中部的肯辛顿切尔西区,一栋栋毗邻的雅致小楼临街而立,一幢米白和褐色相间的五层尖顶石砖小楼安静地坐落其间。
行人不多,路面上厚重的石砖被雨水洗刷得干干净净,倒映着行道树茂盛的叶子。
最外面玻璃门的上方,挂着一块颇为别致的乌木雕花小牌匾,黑底上刻着金漆字。
“南希书店”一排花体字母,在些微暗淡的阴雨天气里仍泛着亮,就如店里隐隐透出的昏黄暖光,摇曳吸引着过路人进去一探究竟。
四楼,餐厅。
沐妈妈正准备着开饭,旁边“三好丈夫”沐老爹则跟着忙前忙后。
三个小姑娘洗干净爪,排排坐地在饭桌前张望,一脸眼巴巴期待的样子,让坐在对面的沐小哥忍俊不禁。
尤其在这几天里、再次被中华美食所折服的凯瑟琳,一双海蓝色大眼睛里忽闪的水光几乎快漾出来了。
片刻后,不大的餐桌竟按照喜好被划分出四块区域。
沐小哥扮的“科尔文”跟凯瑟琳都偏爱咸辣口,俩人面对面分享着一盆热气腾腾的麻辣香锅;
旁边欧若拉跟她老妈沐琦碗里的汤粉里正飘出浓浓的醋味;
而赫敏,她其实不怎么挑食,更不好意思麻烦主人家为她特地多做出一份饭菜,但在沐琦的鼓励和坚持下,她竟连着几天都吃到了最喜欢的甜咸口——譬如此刻手上香喷喷的宫保鸡丁盖饭。
平日在家,她父母对她每天餐谱上的甜食可都严格限着量。
沐老爹口偏淡,比起桌上其他人的“重口味”美食,他的一碗紫菜蛋花汤配着发面馍馍,散发出掩盖不住的老干部气息。
赫敏和凯瑟琳都是相当聪明的姑娘,第一天吃饭之前,短短几分钟就学会了筷子的用法。
两个姑娘对这种魔杖一样的餐具赞不绝口,凯瑟琳甚至还打算买几双带回帕尔默庄园,而赫敏则立即萌生出写一篇有关“巫师如何将魔杖融入日常生活的新方法及猜想”的论文。
在一片其乐融融中吃饱饭,再次犯懒想动用术法刷碗的沐妈妈眼珠一转,开始怂恿几个孩子出去散步消食。
沐炎望望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再看频频给自己使眼色的老妈,心下无奈得很。
“我们出去走走吧?西边有几家新开的小店,”顶着自家妈妈希冀的眼神,沐炎只得开口,“难得周末,在家待着…都发霉了。”
这个建议得到了家里两个大人的鼎力支持——但是作为“小哥哥”的沐炎,需要陪同着一起出去。
美其名曰,保护三个小妹妹,顺便去中国超市买点酱油调料回来。
嗯,打酱油,好差事,不爱逛街的沐炎默默给自己洗脑。
一行人在赫敏仔细刷过三遍牙、凯瑟琳紧张兮兮换了两身麻瓜小套裙之后,终于浩浩荡荡下了楼。
瑞菲尔德名下的这栋小楼,下面三层开了一个书店,店名就用的沐琦英文名。
除了满满当当的书,二楼三楼临窗和几个角落的位置还摆着桌椅,供顾客休息。
书店里,除了平时基本不怎么露面的老板“南希”之外,还另雇了三个员工,一个年轻姑娘在门厅坐台收银,另外两个小伙就负责跑跑腿、打打杂。
路过的人们进了门,可以在一楼随便逛,或捧上一本书躲躲雨、取取暖。
不过想要个座位歇脚的话,就得花些英镑才能上楼,不过楼上幽静雅致的环境也的确值得这小小的破费——甚至可以点上一杯小小的热饮,缩在角落或者靠着窗读上半天的书,着实惬意,碰上喜欢的书,还能拿下楼买走。
三楼往上便不对外开放,那是欧若拉一家子平时生活居住的地方。
刚到的时候,两位小客人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不已,这种楼下做生意、楼上住人的生活,她们还是第一次体验,何况楼下还是一间漂亮的书店!
尤其赫敏,每天恨不得住在楼下,每每到吃饭睡觉的时间,都得去叫好几次才能把她从书堆里挖出来。
再加上每天都好吃好喝的,赫敏自己也觉得她再不出去转转,就要胖成跟欧若拉屋里酣睡的樱桃一样的造型了。
于是,即便现在外面小雨淅淅沥沥,赫敏也没说要找借口留下看书。
许是雨天外加周末,店里没什么客人,一行人一直走到一楼也没见到个人影,那两个不怎么爱说话的打工小伙也不知道躲去了哪。
一楼前台,年轻的姑娘正杵着下巴,边嗑瓜子边看书。
小姑娘看上去才二十出头,据说当年高中还没毕业就出来打工了,在这店里也算是资深“老人”。
当初从爱沙尼亚移民过来,有个很好听、但长到念完会缺氧的名字。后来读过几本书,干脆给自己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