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彤缓缓的从地上起身,却瞧见赵祯坐在御座上一言不发,不由得感叹叶侯的厉害,之前他和官家一起听了这些话,当时还觉得有些太过,没想到却能让王渊这般的大儒无言以对。 到现在他还有一种做梦的感觉,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而官家坐在那里发愣的模样却让陈彤有些嫉妒,因为自己不知道其中的奥妙,甚至不知道官家为何在那念念有词的揣摩。 陈彤承认自己在记忆上要比官家更好,但在其他地方却是不如官家的,他甚至不知道刚刚官家和王渊之间对话的目的是什么,他只知道官家说用叶侯之前教的东西让这位渊汆先生无言以对,失心疯似得离开了。 此时将官家坐在那里不动,他便小心的把茶水端了过去,继而退到角落里把刚刚官家与渊汆先生之间的对话记录下来。 这是圣人的旨意,自己要把官家在资善堂中的诸多事宜记录下来再送到圣人那里让她御览。 提起笔想了许久,陈彤还是决定一字不差的写下,虽然他总觉得这些内容会给叶侯招来祸事,但终究是不能违抗圣人的旨意,兴许也不是一件坏事呢? 只是许多名词难倒了陈彤,什么叫征服归附变成了分封一统,什么分封破而出郡县,这些都是什么意思? 虽然陈彤不懂,但他还是老老实实的把上面的内容都给记录了下来,圣人是应该能看懂的吧? 陈彤就是凭借这份机灵和谨慎才走到了今天的位置,他比赵祯还要小一岁,但在宫中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把他当作孩子来看待,时间长了,他自己倒是习惯了,唯有叶安夫妻二人,把他当作一个孩子来对待,甚至会送他些孩子才玩的玩具。 虽然陈彤表面上是拒绝的,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心中却想要开心的大叫。 陈琳说这些东西不值钱,不过是信陵坊出产的东西,叶侯送这些东西有些丢份,但也说这东西送的不错,他身份不同,若是送些值钱的东西便难免有结交内官之嫌。 但在陈彤看来,这才是最好的,云中郡侯夫妻二人是真的把自己当作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而不是宫中侍奉官家的奴婢。 把这份手抄用锦盒装好,带着小心把它送到了刘娥那里,自从叶安入了资善堂后,圣人就下过旨意,资善堂的一切便都属于宫中机要。 陈彤曾经问过蓝大官,为何圣人如此谨慎,别的地方不敢说,但皇宫必定是最安全的地方。 多余的话没有,蓝继宗只是哼了一声,极其讽刺的说了句:“皇宫才是这个世上最危险的地方,永远有人不自量力的惦记着这里。” 穿过长长的游廊,在资善堂不远处的崇政殿中,陈彤把刚刚在资善堂中记录的那段对话恭恭敬敬的交给了书案之后御座上的刘娥。 而殿中除了站班的内侍外,还有一员外臣,不用刻意观瞧,便是对边看上一眼便知道他是谁,刚刚被圣人起复的昭文馆大学士、参知政事,王钦若。 对于这个人陈彤是一点好感也没有的,不是因为他了解王钦若,而是他在陈琳和蓝继宗的风评中是所有朝臣最差的那一个,甚至连宫人们在背后都称他为瘿相。 并且谁要是和他有沾染,那便一定会倒霉,这兴许就是王钦若的本事,即便是这般境遇的人,回到朝中依旧能召集起一帮臣子形成朋党之势,这回朝才几天的功夫?便是连陈彤这样的人都能看出朝局之中的变化。 无论是王曾还是吕夷简,对王钦若的态度可都不算好,甚至颇有些联合起来一起对付王钦若的势头,要不是圣人在背后为王钦若撑腰,他早已倒台了,甚至要被再次罢相。 但说来也奇怪,这样的人,圣人为何要用他呢?哪怕再寻个老臣来做这参知政事,也比王钦若要好上许多吧? 陈彤站在边上神游天外,他努力的想要让自己想通其中的问题,因为这是在宫中的生存之道。内侍可以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但内心深处一定要什么都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蓝继宗和陈琳那样的大官,才能被官家另眼相看,才能高人一等,才能在宫外有一处宅院! 没错,陈彤不断的向上爬,不断的学习和适应宫中的勾心斗角,不断的努力争取信任,为不是成为陈琳、蓝继宗一样的人,而是为了离开。 但他自己知道身为赵祯的贴身内侍,是没有办法彻底与皇宫分割开的,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如同蓝继宗那样,成为真正的宫中内大官,而不是别人奉承时说的话。 只有这样,才能在东京城中有一处属于自己的宅院,才能有一处让自己歇息的地方! “叶侯的劄子本宫看过了,下次先送给本宫御览后,再送给官家,亲耕乃是国朝重事情,岂能耽误?” 刘娥的声音让陈彤微微一颤,赶紧躬身道:“奴婢是去了资善堂中复命后,官家索要劄子,奴婢这才先给了官家的。” 刘娥微微点头,但却长声一叹:“官家对叶安之看重,甚至要超过孙奭和王渊啊!王卿,本宫已经示意如此明显了,为何叶安宁愿当孤臣也不愿…………” “圣人难道不希望他成为孤臣吗?他越是成为孤臣越好,最好让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孤臣,到那时候再逼着他反戈一击……” 冰冷的眼光划过陈彤,立刻让他退走,而刘娥接下来才道:“如今上疏请本宫归政官家的朝臣越来越多了,大部分的文臣不是属于王曾一党,便对王曾一党有所青睐,即便是吕夷简都不敢和他有太大的间隙,若是连吕夷简都被他说服,怕是到时朝堂上下便要再起波澜人。” 王钦若笑了笑,从刘娥赏赐的座位上起身道:“圣人宽心,此事非是王曾得势,相反王曾危在旦夕!” 刘娥不解的看着眼前的王钦若:“王曾乃是国朝重臣,自先帝朝开始便被看重,甚至连先帝不豫之时,特意嘱咐本宫,称王曾可为相公,虽不可为平章事,但务必让其推举贤能以任中书门下平章事之重任,连吕夷简都是王曾亲自推荐给本宫的…………” “正是吕夷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