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江南,而非山东。 因此刘宗周决定登台讲学时,特意保守了一些。 如果按照他在山东的学术研究内容来讲,怕是立刻会掀起轩然大波,天下震动。 饶是如此,他的提问还是引发了极大的冲击。 刘宗周问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儒学除了可以帮助做官外,还有什么用处? 远离官场的读书人,普普通通的百姓,学习了儒家之道后,究竟有没有应用到这些学问? 说穿了,刘宗周就是在质疑儒学缺乏实用性。 陈子龙年轻气盛,忍不住跳出来。 “阳明先生曾言,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我辈士人,早已铭记于心,且用之以察。” 这是在反驳刘宗周的论断。 你说儒学缺少实用性,可先辈大儒早已告诫我等,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可惜,陈子龙的道行太浅了,焉能和刘宗周这等融会贯通、天地通达的大宗师相比?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人中作何解?” 刘宗周直接拿出了孔夫子的原话来。 你说当今的士人都在贯彻知行合一、学以致用,那好,真的把学问用到对处了吗? 连孔夫子都说了,即使将诗词吟诵的再好,去从政也不可能成功。出使四方,也没有相应的能力。如此一来,读诗再多,又有何用? 这就是在说,当今的学问,即使学的再多,但是脱离实际,也是毫无用处的。 有了陈子龙的铺垫,刘宗周深入展开。 “以这位先生为例……” 他随手指了一个朴素的汉子,惹得那人受宠若惊,整个人都晕晕乎乎的。 刘宗周拱手相询。 “不知先生作何称呼,从事何业?” 那人根本就没有想过,名满天下的大儒会来和自己说话,回答的磕磕绊绊。 “小的……小的叫陈三谢,是……是作坊里的管事。” 刘宗周再问。 “可曾读书?” 陈三谢无比真诚。 “小的愚钝,虽慕圣贤,然一知半解,不敢称懂。” 左梦庚在一旁听的神采连连,没想到江南之地普普通通一个工人,居然都有如此文采。 刘宗周呵呵笑道:“既读过书,平日里生活、做工,可曾奉行圣贤之道?可把圣贤之道,化入技艺之中?” 陈三谢讷讷无言,面露愧色。 “小的蠢笨,做不到知行合一,玷污圣学。” 刘宗周却摇头叹道:“非也,非也。非是你不悟圣道,而是圣道无以教汝。” 满场哄然,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圣道煌煌,岂能连一个区区工人都教导不了? 然而刘宗周接下来的话,彻底摧垮了不少人的信念。 “只因圣人亦不曾懂得织造之术、亦不懂缫丝之法,何以教汝?” 儒家先贤再厉害,谁懂得织布缫丝? 相信即使是再狂热的儒教信徒,也不敢睁着眼睛说瞎话。 “念台公此言谬矣!” 远处传来一道清朗的喝声,随即人群两分,引得无数人探首翘望。 究竟是谁这么大胆,居然敢直斥刘宗周这样的宗师? 却见走进来的人,身着云雁补子官服,前呼后拥,气场不凡。 在座人等纷纷行礼。 “拜见父母大人!” 那官员不敢怠慢,老老实实回礼。 “各位皆我儒林贤达,今日乃是文会,不可擅分尊卑。” 黄宗羲嘴里迸发出一丝嗤笑。 嘴上说着是文会,大家地位平等,结果却穿着官服而来,虚伪透顶。 刘宗周也看出了来人心思,并不起身迎接,而是怡然自顾。 “想必是方太守大驾了。” 那人正是松江知府方岳贡。 方才出言先声夺人,此时当面,又持礼甚恭。 “后学末进方岳贡,拜见念台公。一时激动,出言不逊,还望海涵。” 刘宗周微微一笑,丝毫没有放在心上。 “理不辨不清,儒学一道更是关切天下人心,不可不慎。方太守如有教我,尽可直言,以使我辈受教。” 刘宗周刚到松江的时候,方岳贡就知道了。 这让他很是纠结,不知道该不该来拜见。 方岳贡并非东林中人,对东林党没有什么好印象。当然了,他也非阉党余孽。 就是最传统的那种读书人,既愤怒阉党乱国,同时对于东林党的标新立异也格外不满。 本来对于刘宗周莅临松江这件事,方岳贡打算视而不见的。 可随后下人回报,说刘宗周竟然在江边开坛讲学,而听者万余。 一想到东林大儒要在自己的地盘上宣扬离经叛道之言,方岳贡便坐不住了。 这等事,他没办法动用职权打压,否则的话立刻成为天下公敌。 唯一的办法,就是出面和刘宗周辩驳一番,以正人心。 老实说,面对刘宗周这等大宗师,方岳贡的内心还是十分慌乱的。 可他心性弥坚,百折不挠,而且立身方正,为官清廉,自忖一生正气,无所畏惧。 他走到刘宗周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