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未婚小夫郎> 第二十九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九章(2 / 4)

可怜,刘家没多想,便招了他来帮工,每天有八文钱的收入带回家,自此以后张招妹挨的打变少了。

当然不是因为他女人心疼他,主要还是因为把他打的起不来床,每天就少了这八分钱的收入,第二女人找拿了她他的钱出去喝花酒去了,谁还在家里待着?

见不着面,挨的打自然就少了。

其他人都觉得张招妹是个苦命人,但王二却不这样觉得,他总觉得这个张招妹其实是很有心眼儿的。

因为刘家的大闺女刘堇初一直没有说好夫郎,刘家如今这样的条件,多少人都想攀亲戚呀,更别提刘堇初还是个读书人,以后前途无量,要是有幸当了官儿,那就是官家主君,光宗耀祖的。

而他们这些人早上干完活就回去了,王二有一次忘了拿篮子跑回来取,就亲耳听到张招妹对王福全推荐自己远房的侄子,说的多好多好的,不就是个普通的哥儿吗,王二听说过,个子矮墩墩的,一脸麻子,17了都没嫁出去,还好意思介绍给人家刘堇初。

所以王二才觉得张招妹有心眼儿,他明白张招妹的打算,自己过的不好,眼馋人家家大业大,想把侄子介绍过来,万一成了,一是在村里也有了撑腰的人,二是成了亲戚,那好处还不是多多的。

但你要说媒也挑个好点儿的对象啊,人家老大是读书人,老二又说有钱人家的公子做夫郎,又不是普通人家,在这儿对比着,你说个上不得台面的那面子上也不好看啊。

好处谁都想要,就看有没有那个本事了。

王二也想攀上刘家,奈何亲戚里没有拿得出手的人物,只能作罢。

不过他看张招妹不像是要死心的样子,自从今天进门来就魂不守舍的,手上活也干的慢,一直想听外面的动静。

“之前不满意还不是没遇到合适的,遇到合适的自然就满意了。”有人说话。

“就是就是,这做生意的,说不定就要那会识字儿算账的夫郎哪。”

这时就听张招妹慢腾腾的开口了,他木着脸,“咱农村人又不兴那些,娶个夫郎不就是为了伺候女人孩子的嘛,这家里的活也都得料理的好,喂鸡喂猪的哪一样都不能少干喽,读了书又能有什么用,杀个鸡都不敢,难道娶回来当祖宗?”

“也是,读书稀罕些,最主要的还得是活干得好,那才是贤惠呢!”

“谁说不是,我这天天干活都累的腰疼也没个帮手,可不少操劳。”

张招妹的话也引得了众人的共鸣,谈论着这老二刘堇禾娶了个少爷,老大再娶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夫郎,家里就没人干活了,到时候苦的不还是刘家的。

王二看了看张招妹没说话,而张招妹说了这一句就低着头干活不再开口了。

正说着就见王福全进来,着急忙慌的拿了几个新做好的肉饼要出去。

有嘴快的就拦着问了:“呦,咋了这是,有啥喜事儿啊?”

都是一个村儿的,也没啥不好说的,王福全笑眯眯的回答:“老大的亲事差不多了。”

“那么好,这么快就说妥当了,哪家的小哥儿呀?”

“就是,不会是我们村儿的吧?”

王福全谦虚的笑笑:“还没定下来呢,只是先相看相看,哎呀,我不和你们说了,我得先出去了。”

只有媒公在中间谈话,两家人还没有碰头细说这件事情,王福全也不好肯定的说就定下来了。

万一中间再出了什么变故,可就闹笑话了,因此面对其他人的询问也只是虚虚的应付着。

他一出去里面就更热闹了,配合着噼里啪啦过油的声音,众人心里的八卦之火那是熊熊燃烧。

“还真是给老大说清亲的呢。”

“那可不,都说了老二已经定了亲了,不给老大说,给谁说呀?”

“我来的有点儿晚,没听清说的到底是哪家的,你们听到了吗?”

“咱俩都是前后脚到的,我也没听见,不过应该不是普通人家,这要是随随便便哪个小哥儿都成,那也不至于拖到现在了。”

“看人家,两个女婿都是好样儿的,咱这辈子都享不到这样的福。”有人感叹。

“看你这话说的,那是人家的闺女争气,当年她家砸锅卖铁非要让老大上学的时候,可没少被笑话吧,咱们这样的家庭,谁舍得花钱让孩子读那么多年的书呀?那孩子争气还好说,像我们家孩子那样的,非要让她去读书,那不跟把银子砸水里一样吗,连个响都听不到。”

“谁说不是呢。”

……

张招妹站在灶台前,听着旁人在那儿说的热闹,心里却是有些委屈。

哪有那么夸张,不就娶个夫郎嘛,能干活儿就行了,这么挑三拣四的,给公主选驸马呢。

自家的远房侄儿不就挺好的,人又勤快,吃的不多,家里料理的也是井井有条,谁见了不得夸一声好。

偏偏王福全看不上,他明年暗里提了好几次都被他挡了过去。

他默不作声的将旁人递过来的肉饼下进油锅里,听着那滋啦滋啦的声响,连油星子崩到手上都没有感觉,寻思着王福全看上的是哪一家的,回头也好打听打听。

因为有留香居那边等着要,再加上自己卖的,因此做肉饼这事儿很早就开始了,帮工的男人们回家也不耽误做早饭。

遇到刘家心情好的时候肉饼做多了还会免费给一个带回家吃,对于一年吃不上一次肉的村里人来说,这肉饼就是顶顶美味的东西了,家里的孩子特别爱吃,每天都眼巴巴的看着男人们有没有带肉饼回来。

王福全也是愿意卖给村里人的,价格优惠,4文钱一个,收个本钱而已。

不过谁也不舍的花钱买,都是苦日子过来的人,好不容易能赚点儿钱,可得花在刀刃上,也只有大日子的时候才舍得买一个全家分着吃。

当然大部分都进了孩子的口,大人顶多闻闻味儿小小抿一口,就这样一家子还高兴的不行。

所以,虽然大家嘴上八卦着刘堇禾家的婚姻嫁娶之前,羡慕嫉妒那就不用提了,但一点儿没耽误手上的功夫,都是厨房里忙惯了的人,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手艺,说着说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