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6月。
白天晒了一天,入了夜,热风拂过,带来丝丝凉意。
老旧的居民楼,渐次亮起灯火,星星点点的光勾连出人间烟火。
拐角三单元,临街的玻璃窗敞开,一少一老挤在狭窄的厨房里闲聊。
这边荀一宵洗好了碗筷,转手递给荀院长擦干净、摆好。
“宵宵,你第一志愿报的哪儿?”荀院长问。
荀一宵一面洗掉碗上的泡沫,一面回道:“报的江城师范大学,我们老师说,师范类学费便宜还有补助。”
荀院长收拾碗筷的动作明显的停了下:“依你的分数能上更好的学校。”
“我知道。”荀一宵笑笑,“院里能负担我们的学费、生活费,但我成年了,想靠自己拼一拼呀。”
“你这孩子,就是太懂事。”荀院长沉默少许,心疼道。
“我报的是英语专业,我想以后当个翻译官。”荀一宵笑着安慰她,“你也知道,我从小就喜欢英文。”
“是啊,你打小就喜欢。”荀院长附和道,嘴边的笑却有些僵硬。
她擦干净手,搂住她的肩膀,语气后悔的说:“让你跟着我这个老婆子,委屈你了。我当年应该为你挑个好人家……”
“婆婆。”荀一宵含笑打断了她的话,湿漉漉的手举高,用胳膊回搂住她,“婆婆,我现在过的也很好呀,院里的叔叔阿姨对我很好,我还能住在你身边,一点也不委屈。我挺幸福的。”
在她印象里,荀院长一直是高大挺拔的,肩膀宽阔的能扛起福利院大大小小、各种事情。
而此刻,被她搂入怀里的躯体,明显的佝偻了,也消瘦了。
她长大了,她也老了。
荀一宵哽咽了下,把盘算了许久的想法说出来。
“婆婆,我想过几天就去江城打工。”
荀院长的表情瞬间严肃起来,她说:“好好上学,婆婆能供你一个大学生。”
荀院长在桐乡福利院干了几十年,每个月那点工资都拿来资助院里孩子们上学了。
早几年,荀院长退休了,每个月的退休金仍是拿出来资助了几个孩子,荀一宵就是其中一个。
与别人不同的是,荀院长为她办理了领养手续,她其实是应该喊荀院长一声妈妈的。
荀院长的日子过的清贫。
几十年都住在这套单位分的小两居,省吃俭用就希望能多攒钱,能帮一人是一人。
荀一宵看得心疼,不忍心她一把年纪,还要为她再操心。
荀一宵擦干手,扶着她,把人送到沙发上坐下,说:“婆婆,我都18了,能自己赚钱养活自己,而且我长大了,也能孝敬你了。”
荀院长斜她一眼,半是心疼、半是欣慰,道:“傻孩子,你才多大,都要养我了?”
“我18啦,怎么不行呀?”荀一宵抱着她的手臂撒娇道,“关键是我不能闲着呀,我就喜欢打工赚钱,喜欢看着存折上的钱一点点增多,非常有成就感。”
“你个小财迷。”荀院长笑着打趣,话音一转,回忆道,“哎,我记得有一年过年,我们问每一个小朋友,长大后有什么愿望,你那会儿就说想赚好多好多好多的钱。”
荀一宵楞了下,旋即羞赧的露出笑,打岔道:“哎呀,童言无忌,童言无忌,婆婆怎么还记得呢。”
“当然记得,你们这些小家伙说点什么,做点什么,我可都记得呢。”
荀院长不舍的打量着从小看到大的孩子,伸手把她额角的碎发往后梳平整,眼中有不舍也有无奈。
年龄大了,多少是力不从心。
良久,荀院长严肃的温声叮嘱道:“爱赚钱不是坏事,但要走正道,知道吗?”
荀院长是福利院的大家长,打荀一宵有记忆以来,都是院长照顾她的,于她而言是亦父亦母般的存在。
眼泪忽然就有点控制不住,鼻腔酸酸的,匆忙眨巴几下眼,才把泪咽回去。
她努力笑着点头:“嗯,我知道的,婆婆。”
没几日,荀一宵告别荀院长,提着简单的行李就去江城打工了。
初到江城,荀一宵运气不错,很快就找到一份便利店的工作。
店名叫街头巷尾,是江城最大的连锁超市。
店里对他们这种外来客,尤其是贫困的准大学生包吃包住,满打满算做到开学足够她攒下半年的生活费。
荀一宵工作的这家分店位于江城郊区,挨着旅游景区香江古镇。
白天还好,有游客就热闹。等到入夜,就显出偏僻来了。
好在偏远地区加夜班,有额外补贴,她对这份工作还是超满意。
为了多赚钱,荀一宵就和对班的齐阿姨商量问是否可以一直做夜班。
齐阿姨是香江镇人,家里拆迁,孩子们都在江城市区上班。
她一个人在家闲的无聊,这才来街头巷尾打工,赚多赚少不在意,就想有个人聊天。
也许是看荀一宵长的乖巧,又或者看她一个人在江城无依无靠怪可怜的,齐阿姨没多想也就同意了。
“宵宵,我回去了,后面给你留了些没卖完的关东煮,你饿了吃啊。”
荀一宵从收银台处抬了头,笑吟吟的回道:“好的,齐阿姨。您回去路上小心些,刚下了雨,地上积了水,又湿又滑。”
“诶,知道,还是小丫头最贴心,我那几个孩子哎……”齐阿姨感慨的话戛然而止,转身骑上电动车消失在夜幕中。
荀一宵收回视线,又做了些准备工作,这才走到一旁的货架边整理上面的物品,该补的补,该收的收。
夜班除却熬夜,工作整体还是挺轻松的,就比如今天这种雨天,过了凌晨,基本上是没什么人了。
荀一宵坐在收银台翻看手里的初中数学习题册,上下眼皮撑不住打起架来。
她白天有份家教的兼职,是齐阿姨介绍的,给几个初中生补习功课,今天是第一天。
第一天就差点把她教郁闷了,在福利院的时候,她也会帮年龄小的小家伙补习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