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都市言情>长歌当宋> 第二百四十四章火器的悲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四章火器的悲哀(1 / 2)

在叶安看来反攻西夏不是不可行,只是稍有些牵强,当初调遣曹仪过去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对西夏发动进攻吗?

可三川口一战,曹仪屁用没有,还是让李元昊消灭了大宋在延州的精锐边军!

至于反攻西夏……不是说叶安看不起大宋的边军,也不曹仪的水平不行,而是不现实。

西北边军在延州损失惨重,不想着如何填补这个防御上的短板,而是想着反攻西夏,这是昏了头的决定!

而就在这个时候,赵祯再度启用张士逊,原因倒也是简单,张士逊与朝臣在廷议时,论边境之事,并建议赵祯派人慰问家在京城的戍边将士,赵祯以缗钱十万赐禁兵。

除此之外他还多次给朝廷出谋划策,但相比他吕夷简却是在这紧要关头从宰相的位置上退了下乃,原本想要返回老家,却被赵祯强留为参知政事,张士逊于是再次拜相,入主中枢,赵祯赐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拜相,俗话说的好,事不过三,这也应该是他最后一次拜相,并且还是在大宋反攻西夏的特殊时期。

王德用几乎是被强按在枢密使之位上的,几进沙场的老人家想要去往西北,赵祯自然不会同意,不让他去的同时,依旧不许他辞去枢密使一职。

这个职位和其他职位不同,不是那种做一天和尚的差遣,而是要为大宋的军事负责的,眼下用兵西北,他的位置无可替代。

晏殊也出任三司使,以其谋划西北诸军之用度,起居舍人、知制诰韩琦为枢密直学士,陕西都转运使、天章阁待制范仲淹为龙图阁直学士,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同管勾都部署司事,以知同州庞籍为陕西都转运使。

朝廷这一系列的人事变动可谓是将能臣干吏皆派往西北了,当然这在叶安看来,赵祯怕是真急眼了。

只可惜就算急眼了,也没找对方向,谁都知道自己才是出任西北的最佳人选,可赵祯偏偏越过自己,而范仲淹上疏请赵祯下旨调自己为陕西路马步军都总管,结果却是留中不发。

可以说老范是真的正直之臣,只要对国朝有利的事,就算有违帝意他也会做,倒是夏竦不同,他认为叶安不适合再领兵西北,原因很简单,之前的叶安在西北频繁获胜,让当党项人闻之丧胆,可若有一败,那便会落了名头,反倒是得不偿失,何况文臣领兵者也非这位冠军大将军莫属,还有他人可以胜任,比如他自己……

收到这般的上谏,赵祯自然是欣喜不已,立刻下诏,以夏竦为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判永兴军。

对于自己不被朝廷任用这件事,叶安跟没事人一样,甘凉已经在全力收缩兵力,从进攻转而积极防守,既然国朝要用兵西北,这段时间李元昊最大的威胁便是大宋而不是甘凉。

所谓的积极防守可不是守城不出,而是不断的将部队拉出去训练,同时在关键所在地方修建堡寨。

一马平川的合罗川上,不知何时以被大宋的匠人和劳力修建其了一座座堡寨,并且裴承文还斥巨资从甘凉运来整齐的山石进行加固,同时搭建围墙。

长城说到底就是一个巨大的围墙,一个兼顾堡寨,烽火,军情传递,运兵的城墙。

以甘凉的经济条件,修建巨大的城墙完全不在话下,而现在的甘凉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甘凉了,整个西域的大片土地都以成为甘凉的附庸。

说是附庸并不贴切,应该说是甘凉的土地,虽然西域很大,但却被叶安划分为一个府,新疆府,那里的所有百姓依旧按照自己的习惯去生活,无论是什么民族,什么风俗,什么信仰,都可以保留,但必须在新疆府上户籍,由所在城池进行管理。

从理论上来说,整个新疆府内的人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罗珊娜女王的治理下,所有部族必须解除仇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联手防御西夏。

对于新疆府的管理甘凉是没有插手的,为的就是避免当地百姓的排斥,只不过罗珊娜的所有政策和管理方案,必有由甘凉出具,并且新疆府的官员也需前往甘凉培训。

罗珊娜并不觉得这样就能改变什么,无论是叫新疆府还是叫西州都没有什么区别!

但很快她便发现问题,西州的百姓在逐渐的改变,变得更像汉人!并且西州的官员也是如此,他们倒是不像大宋的官员,却更像甘凉的官员!

叶安掌握的不光是甘凉,现在还有新疆府,以至于大宋的贸易必须要从他所控制的土地经过,他所奉行的也正是广积粮,高筑墙的政策,绝不插手各势力之间的争斗。

唯一一点,现在的甘凉还属于大宋,新疆府也属于大宋,只不过没人会承认这点而已。

在叶安看来大宋对西夏的进攻肯定不会有成效,就以火器为例,大宋的火器虽说不及甘凉,但多少也具备了强悍的战力,对于西夏那种只不过将火器运用在战术上的一小伎俩来说有着碾压的优势,可在实际的运用上却是更为不堪。

一开始叶安不明白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但渐渐的他从诸多情报上明白了一切,根本问题还是制度。

大宋就没有一套完整的新兵训练制度,老带新是有的,可老兵不接受火器,在他们眼中火器射速慢,即便是简化了操作可还是复杂,不如弩箭好用。

射程更是与弩箭差不多,至于准头,或许比弩箭强些,但在战争中为何不用弩箭?

另一个问题便是采购环节的贪腐问题,大宋的军队连兵额都能吃空饷,对于火器之中花费巨大,耗费更大的物资来说就更可以层层扒皮了。

火器是需要保存,消耗的,训练所用一次便能让一军之将校得到充足的费用,而稍稍想要中饱私囊的将军只需假借几次训练的名义,便能从朝廷要到钱财,至于所需并不需要补充,点几堆篝火便好。

所以大多数的宋军手中所用的火器依旧是当初朝廷配发的那一批,时间过去这么久了,能不能用军中的士兵还不清楚?

用那些不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