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域太大,消息传递的就慢。 全真教的事,从西域传递到中枢,已经是十二月末了。 经过中枢探讨,形成定论,再传回西域,就到了三月中旬。 本来快马急递,一路不停,是用不了这么久的。 结果在河西走廊这里,遭遇了持续十多天的特大沙暴。 铺天盖地的狂风黄沙将天地彻底湮没,人畜都无法在野外立足,传令兵只能无奈等着。 等到大沙暴过去后,沿途的道路又多有损毁,甚至发生了几处补给站被流沙吞没的惨剧。 当地驻军和政府全力抢救和维修,又耽搁了十多天。 索幸这个冬天西北战略集群也没有什么动作,开始进入休整阶段。 黄三虎走访各处部队,最关心的就是即将退役的老兵。 这批退下来的老兵,按照统帅部的命令,全都安排就地转业,加入建设兵团。 其中有不少人十分想家,吵着闹着要回去,只好他出面,一边安抚,一边做工作,才没有闹出大乱子。 今后这些就地扎根的老兵,就会成为一颗颗苍天大树。 以他们为中心,团结迁移过来的百姓,在西域形成足够的群众基础,加强这里的统治。 过个百八十年,西域就会深受帝国的影响,不再有任何反复了。 当道家的志愿兵赶到西域时,黄三虎立刻意识到,这些人能够提供很大的作用。 他将军中淘汰下来的武器装备都给了这些道士,然后还派遣军官对这些人进行训练,使其拥有一定的战斗力。 到了五月份,天气彻底转暖,冰雪开始融化,道家志愿兵先国防军一步,向西进入中亚。 他们也不知道过去的这个冬天,王常月等人究竟坚没坚守住,但全真教的事迹鼓舞了道家以全新的姿态面对这个世界。 西北战略集群则开始接收新兵,更换武器装备,加班加点地囤积物资。 上上下下的口号都已经喊出来了。 要让陛下在卡斯皮海检阅部队。 卡斯皮海,换成后世的翻译,就是里海。 此时在内地,左梦庚已经从济南出发,开始西巡。 这一次他带上了左暄妍、夏完淳、蒲松龄、福临等一帮小孩子。 郑成功等人之后,这一批孩子里也有一些人到了即将出师的年龄。 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 今后帝国的重心必然会在西域和中亚,甚至包括东欧,提前让这帮孩子见识一番,今后入手才不会两眼一抹黑。 左梦庚会沿着黄河去河南,视察黄河改道工程,然后进入陕西,取道陕北去归化城。 考察完河套平原,转道银川,一路看看西北的绿化工程效果如何。 再去甘肃和青海,走河西走廊进入西域。 他更想去高原,但中枢和统帅部以前所未有的态度否决了他的任性。 虽然他对高原反应有心理准备,但没有人愿意让皇帝冒险。 这一次,就连徐若琳和王思仪都不站在他这一边。 哪怕他是威望无双的皇帝,也只能无奈妥协。 左梦庚出发后的第十天,安南的情报火速送到中枢。 留守主持工作的陈止、黄宗羲、王思仪三人立刻召开联席会议,一边给左梦庚送去通报的同时,一边做出了决策。 安南和东瀛一样,在帝国的挑拨之下,始终处于内战状态。 阮氏和郑氏一旦打起来,明知道旁边有帝国虎视眈眈,也没法停下来了。 这就是骑虎难下的窘境。 结果打着打着,几年过去了,帝国始终没有插手,中原的情报又陆陆续续传来,让双方都误以为帝国在其他方向用兵,因此顾不上安南了。 这下阮氏和郑氏更加放心大胆地投入全力,想要尽快消灭对方了。 他们又哪里知道,在帝国的眼中,应付安南的局面,其实根本用不了太多的力量。 盘踞在谅山一带的第十五师和驻守占城的陆战一师,等的都有些不耐烦了。 海军经过改革之后,南洋舰队第一支队就驻守在海南,任务就是时刻准备加入安南战场。 阮氏和郑氏的战争,在第六个年头,终于分出了胜负。 郑氏虽然挟持了黎神宗,有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名义,看起来占据上风。可正因为如此,黎神宗就成为了左右局势的关键人物。 和东瀛的明正天皇一样,黎神宗也不愿意做傀儡啊。 因此当郑氏和阮氏打作一团的时候,黎神宗也不安分起来。 他偷偷派遣亲信,与阮氏取得联系,并且达成了协议。 双方联合起来共同对付郑氏,一旦事成,阮氏以现有地盘为世代诸侯,拥有独立自主之权。 阮氏则奉黎神宗为安南之主,接受黎神宗的册封。 有这么大的一个内鬼,郑氏自然讨不了好。 最要命的是,帝国给中南半岛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 其中一条就是,无论是阮氏也好,还是郑氏也好,都不许借道他国。 帝国的力量没有深入中南半岛之前,这里的其他国家没少遭受安南的侵扰。 奈何安南人是这里一霸,其他国家只能无奈忍受。 现在有帝国撑腰,各个国家都强硬起来了。但他们的做法,却让阮氏和郑氏遭遇了大麻烦。 安南的国土为长条形,两头粗、中间细,因此在作战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迂回空间。 双方只要略微布置一下,就可以防御的滴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