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填补(2 / 2)

在难受一时总比难受几年好,她自己也明白的。”

“……嗯。”

“这是个例,没必要因此对恋爱失望啊,怎么也得尝试一下,算多个人生体验嘛。”祝筱分析得头头是道,“等上了大学,我给你介绍靠谱的怎么样?”

朝楹伏在她肩上,声音闷闷的:“不要。”

祝筱:“……”

白瞎她一番这么有哲理的开导。

朝楹十分坚定:“大学我就好好学习,争取早日报效祖国了!”

这话带着冲动,但也并非随口一说。

动心的感觉太难受,她不想再尝试了。

真说起来,她还比不上班长。

至少班长有勇气说出心里的话,得到一个明确的结果。

可她连说出来的勇气都没有了。

因为她已猝不及防知道了结果。

那是特别,特别苦的果。

苦到她整颗心都是麻的。

……

“朝楹?”

时襟泽叫了她一声。

朝楹回神,看向时襟泽:“写好了?”

时襟泽点头,把问卷交还给她。

朝楹能感觉到时襟泽关心的注视,却不知该用何借口掩饰方才的出神,只好装无事发生,低头看起问卷来。

然后她视线随机扫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对未来伴侣的性格期待为?

底下有几个选项,时襟泽只在“文静”一栏中打了勾。

朝楹:“……”

于是,她再次想起时襟泽那句“乖学生”的评价……

自从时襟泽回国,她似乎总在被记忆反复鞭尸……

李玉说过,问卷之所以不能作为绝对标准,便是因为人其实并不都了解自己,甚至有时会因外界影响,而将某种并不适合自身的标签奉为圭臬。

但他们潜意识中真正适合的,或许是完全相反的类型。

只是他们自己并未意识到这点。

看看,现实例子这不就来了吗?

朝楹收回视线,暗暗肯定分析师的存在价值,笔尖不动声色移到这道题旁,点了个点作记号。

意为——有待斟酌。

到这为止,一切都还算顺利。

可接下来的访谈环节,就有点麻烦了。

朝楹的性格说是有些社恐,其实并非全然符合社恐的条件。

比如她并非完全抗拒交流,而是对交流的氛围要求较高,只喜欢亲切友好的交谈,非常抗拒咄咄逼人的态度。

这或许,是在朝江平常年严厉鞭策下形成的特殊反骨吧。

俗称吃软不吃硬。

还有就是,她其实并不厌恶社交,与好友相见对她来说,也是幸福而自在的事,并不像大众常规认知的“社恐分子”那样,外出便是在消耗能量,只有一人独处才算充电。

要真说起来,高中时的她才勉强算合格的“社恐分子”,如今四年过去,倒有了不少改变。

可就算在改变,她也还是有死穴的。

她最怕碰上的不是陌生人,也不是好闺蜜,而是半生不熟的朋友。

陌生人或许再不会相见,好闺蜜不会取笑她偶尔的出糗,可半生不熟的人就……

避不开逃不掉……非常尴尬……

她不敢参加同学聚会,也是因为这一点。

而很不巧,时襟泽目前基本上可被划定为“半生不熟的老同学”。

面对这样的情况,朝楹脑子总下意识想往和善亲切上拐,就像潜意识中对友好交谈的渴望和对崩裂关系的恐惧在作祟,牵引着她的言行举止。

偏偏她还十分认同李玉给出过的建议——分析师需端起一定的专业度和距离感,才会让客户更放心,也会更愿意透露真实择偶观。即使面对好友,也不能真当成悠闲聚会。

于是,朝楹在两种态度间纠结起来,迟迟没敲定该用哪种作为开场。

“不如先介绍一下你的自身经历吧。”朝楹选了个稳妥的常规话题。

常人听到这问题,一般只会简单说一下学历和专业,如果求学经历比较丰富的话,这话题或许能多持续两三句。不过以朝楹的经验看,基本不会超过五分钟。

可时襟泽从不走寻常路。

他接过话头就开始了长篇大论,从刚到法国讲起,不紧不慢,娓娓道来。

介绍得非常细腻。

于是五分钟过去,他才刚讲到开学典礼。

初步估测,离毕业还有不少于半小时的叙述长度。

期间朝楹不时会和他对上视线,从他黑亮的眸子中接收到了名为“诚恳”的态度,一时间竟不好意思打断。

直到时襟泽说渴了,抬手品了口咖啡,朝楹才弱弱开口。

“其实不用这么细致,简单介绍就好,”她说,“我就是大致做个了解。”

毕竟她只是分析师,不是时襟泽谈婚论嫁的对象。

没必要了解那么多细节。

时襟泽放下咖啡杯,语气中满是理所应当:“这不是为让你多了解我一点吗?”他抱臂靠坐回小沙发中,脸上带着若有若无的浅笑,“咱们那么久没见,你要是不多听我说说,怎么帮我分析适合什么样的伴侣?”

句末尾音轻轻上扬,像没藏好尾巴的狐狸,不小心露出了尾巴尖。

朝楹突然敏锐地在他身上捕捉到了熟悉的、欠兮兮的逗弄意味,可打量他表情又是极致诚恳,连额前微垂的发丝都透着温和无害的气质。

朝楹顿时有点怀疑人生。

所以,这人到底是一直没变还是……性格大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