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昆,你姐是学业有成了之后,回报家乡。老冯那么大一个诗人,你姐也是研究生,两个人都是高学历人才,你怎么能说他们是混不下去了啊!” 本来前几年,周秉义对周蓉态度已经冷澹下来了,现在知道周蓉要回吉春,周蓉又变成好妹妹了。 “我可去你的吧,那俩都什么人啊人才。老冯现在整天在筒子楼里面柴米油盐围着灶台转,跟一堆老娘们家长里短,早就已经是江郎才尽,写不出好诗,又维持不了人情世故,被作协的那些人都给排挤成什么样了。 周蓉更别说了,本事不大,心比天高,就算是读了个研究生,但非想找个重点大学教书去,她配吗,配钥匙啊。他俩就是在京城混不下去,没有了前途,想躲小地方去了。” 周秉昆因为喜欢看周蓉的笑话,对周蓉的情况,还是挺了解的。 现在这两年的时候情况可以说,其他人家里基本都是越过越好,周蓉一家是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开销越来越大,过的是越来越困难了。 从进城之后,这些年周蓉家的生活水平,就一直在退步。 这三年,周蓉家里,还少了冤大头蔡晓光。 蔡晓光毕业之后回了吉春工作,不在京城,没有人填坑,周蓉就过的越发不顺了。 “咳咳咳。”周秉义只能用干咳掩饰尴尬,对于周蓉家的情况,不是不了解,真的替周蓉解释不了了,之后转口说道,“你们家三年了,都没回吉春,这次毕业放假能回来吗?” 准确的说,周秉昆一家,其他人没有回吉春。 但是周秉昆,还是回去了几趟的,都是回去简单的探望一下李素华,朋友小聚一下,处理一点杂事。 比如说是,把郑家在太平胡同的房子,给修葺了一下,又找了合适的租户,给租了出去。 比如说是,租的小院到期之后,周秉昆把租的那套苏式小院买了下来。 “回去,等我忙完学校这点事了,我也回去吉春。” 这次回吉春,就不是周秉昆一个人要回去了,一家的老老小小,都要回去。 主要的是郑大娘的年纪大了,身子骨从开春之后,一下子垮了下来,接近于油尽灯枯,没有太长的日子了,想要落叶归根。 大概也就是最后几个月的时间了,郑娟和光明,都想陪着郑大娘在吉春走完这最后一段路。 “回来就好,回来了多去看看咱妈,咱妈在家是老惦记你们了。” 对次的教育也是有效果的,现在周秉义已经不追求,把李素华完全抛给周秉昆了,能让周秉昆给接手几天,自己轻松几天就很满足。 “行,我回去了之后,会过去看看她的。也不要只说她惦记我了,你就算住在吉春,她不也是天天惦记着你吗。” ... 毕业了之后,把京城这边的事,简单的安排一下,主要是周秉昆和光明请假,周秉昆又带着一家子老老小小的回了吉春。 在家里把郑大娘安顿好,又带着一家熟悉了几天吉春之后,周秉昆回了光字片。 光字片的环境更脏乱差了,光字片条件最好的时候,算起来还要算到周秉昆五岁以前的时候。 这些年这片地方,像是被遗忘了一样,各种配套设施,还是前一些年那些老配套。 电路没有经过改造,随着私搭乱建的房子增多,到处都是私拉乱扯的线路。 都八十年代中期了,自来水也没有通到居民家里,用水还是跟以前一样,需要去排队挑水。 下水方面还是没有,泔水还是需要去提着泔水桶,走好远才能倒进下水道。 这些方面就是老化了一点,大概还算和原来一个档次。 路面的话,就是真的算是一年比一年的差了,路面被挖的坑坑洼洼之后,也不知道哪个小天才想出来的,把生活垃圾填进了坑里。 走起路来,那是一走一个坑,一脚一鞋子垃圾。 没有用水泥硬化起来不说,就是找点渣土,把路上的坑给垫一下都没有。 光字片的环境,只能说越来越符合自己的定位,吉春的贫民窟,越来是越不宜居了。 改革开放已经五六年了,光字片是没有受到任何的正面影响。 到了周家门口之后,也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周家老屋也破败了不少。 栅栏朽的厉害,房子房顶的瓦片碎了不少,房子外墙的墙皮也脱落了很多。 一眼就看的出来,周秉义并没有来正经的维护过房子。 “妈,我们回来了,妈...妈...” 走到大门口,周秉昆习惯性的喊了起来。 开门的是一个出乎意料的人,周家不孝女周蓉,对周秉昆的态度当然不会很好:“回来就回来了呗,喊那么大干啥!” “我愿意喊就喊,又不是喊你,用不着你吱声。我还没问你了,你怎么会在这儿?” 按着周蓉往常的风格,就是刚吉春的时候,回老屋看一眼。 然后就一家人在外面玩了,现在都放假好几了。 按着传统,周蓉已经不该还在周家老屋继续待着了。 “这是我家,我怎么不能在这里了。”周蓉一仰头耿着脖子说道,理直气壮的。 “这不是你家,这是周秉义的家,现在这地方撑死了算是你娘家,娘家是娘家,那不是你家...” “秉昆,你们回来了,孩子都带来了吗?”李素华的声音,从里屋由远及近的传了过来,大概是下炕,穿鞋的比周蓉慢了一点。 “回来了,我和娟儿,两个孩子都回来了。” “快让妈看看孩子们,妈都三年没有见过孩子了。”李素华奔着两个孩子就去了,“妙妙,舟舟叫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