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秉昆这次回来吉春,本就有维护一下郑家的房子,和收拾一下郑大娘墓地的念头。 这次回来吉春,周秉昆一家也没有待太久,把正事忙一忙,见见朋友,过了初六周秉昆一家就回了京城。 ... 周秉昆确实在吉春也待不了太长时间,随着核电站的硬件设施建好。 下一步就是核电站的试运行,又到了一个关键时期。 周秉昆连京城都留不得,需要直接到核电站出差去了。 研究所和电站的两边跑了半年,随着核电站试运行成功,这样的工作才算是结束。 周秉昆毕业之后,参与的第一个大项目,也算是有了结果。 项目成功之后,自然也有一个论功行赏。 周秉昆做出来不小的贡献,自然也有了,独立组建实验室,研究课题的资格。 因为电力部门各种重组,变化挺大,以后的一些年,也是不断的在改革。 走行政管理路线的话,变动多,就意外着升职的机会很多。 但搞研究,上面天天换领导婆婆,还是有点麻烦的。 周秉昆还是选择回了学校,和学校合作,搞研究。 学校确实算一个,适合搞研究的好地方。 环境稳定,各种的研究人才也多,不管哪方面遇到难关,都不难找外援支援。 当然了回去了学校,也不可能只享受好处,还要给学校做贡献。 给学生上课是避免不了的了,上大课不说,还要给学校带研究生。 教育育人,只能说是附带的,周秉昆尽量的推脱,也就相当于一个挂名。 周秉昆目标,还是尽快的做出来一些成绩,等着开始有院士评选之后,尽快的当选成院士。 有了硬荣誉,才可以让别人,直观的对比出来,周秉昆这辈子比周秉义更有成就。 六十岁之前必须完成,尽量的在五十岁之前当选。 难度还是挺高的,没有点世界领先的突破性进展,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周秉昆也就一头的扎进了工作里面,就是知道结果,未来的发展方向,去验证一个过程,也是挺难的事情。 所以回到京城之后,周秉昆也是直接的两年多,都没有回吉春。 时间也就直接来到了92年的秋天。周秉昆下班回到家,就看到郑娟着急忙慌的。 “秉昆,哥给家里打电话了。” “打电话就打电话了嘛,他哪一年不要给打几个电话的。” 现在的周秉昆不喜欢打扰,也确实对这个年代的,大块头手机没有兴趣,虽然大哥大已经流行三四年了,周秉昆也没有添置,所以周秉义联系周秉昆,还是打家里固定电话。 “哥打电话说,爸他脑梗住院了,情况很危险,说让咱们回去,不然最后一面可能都见不到了。” “行,我知道了,我给哥回个电话去。”周秉昆心情有点复杂的说道。 周秉昆打周秉义办公室电话,打郝家电话,最后又是问到了郝冬梅的办公室电话。 打到了郝冬梅办公室,托人帮着去叫人,才通知到了周秉义。 “老头的情况怎么样啊?” “挺危险的,不一定能熬的过来。” “情况稳定吗,情况稳定的话,就把人给送到京城来看看吧。” “这我也不清楚是什么情况啊。” “那你就问问嫂子,让嫂子托人问问,老头这个情况,把人给送到京城治疗,能不能好上一点。” “那等我问清楚了,再给你回话。” 想了之后,周秉昆还是做不到,眼睁睁的看着周志刚去死。 给周秉义出了,自己能给出来的最好意见。 说实话,吉春和京城的医疗水平,差距还是挺大的。 不管是从硬件上面,还是软件上面,都有差距。 这个年代,交通和经济情况都没有以后那么好,遇到急症,大部分医生也不会去多上一嘴,推荐病人去其他地方治疗。 一般的家庭,也没有能力,送急症病人,去其他地方治疗。 毕竟不是慢性病,有充足的时间。 “秉昆,你先不用回来了,我们送爸去京城。” 等了有半个小时,周秉义回过了电话,看来老周还有希望抢救一下,救不救的了,就看老周的命了。 反正周秉昆记得的是,原剧老周就得了一次病,然后直接就没了。 “行,那我就在京城等你们过来了,我联系好医院和医生等着你们来。” 周秉义早已经不是军工厂的书记了,已经是吉春的副市长。 现在不依靠郝家,周秉义自己在吉春就挺有能量的。 老周的情况,虽然肯定不适合坐飞机,但是安排最早最快的,火车卧铺,还是不难的。 早已经是市场经济,不是以前,周秉义坐个卧铺,还需要郝家帮忙的年代了。 第二天,周秉昆也是请了假,先是联系好了医院的床位和医生。 然后等到了下午,就开着车,到火车站接人了。 来京城的人,还挺齐全,有周秉义,周蓉两口子,就连李素华也跟了过来,还有周秉义请的一位在火车上照顾老周的医生。 “秉昆。” “先上车了,咱们尽快的去医院。”周秉昆带着几个人就往停车的地方过去。 然后选择就来了,周秉昆就开了一辆桑塔纳,最多也就坐五口人。 周秉义背着老周,作为重要的苦力,肯定要坐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