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装备精良的民兵,打击地痞无赖黑社会,算是杀鸡用牛刀。 没有任何的阵亡,只是有十几个弓手受伤,盛长柏就打击掉了徐州城内的各种成规模的犯罪团伙。 这一波扫黑除恶,不只是没有什么开销,甚至是在开源。 除去这一段时间几百弓手吃住训练耗费的钱粮,分发的赏钱。 缴获的赃款脏物,返还给一部分给受害百姓,依然还是有不小的结余。 改善治安的效果也很也明显,城内风气为之一清,城内的百姓,也都知道盛长柏上任了徐州通判。 弓手门动过刀兵,见过血,也算经历了实战,锻炼了胆气,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清除各种匪患了。 这些水匪,强盗,山贼,也不过是占得了一个机动性的便宜。 只要官府下的了决心治理,正面武力依然还是官府占优。 解决这些盗匪,也不用着急,盛长柏准备搞一下持久战。 因为武官的传统,长梧当然也是尽快结婚的好。 一是想回宥阳改宗谱,要把明兰记在王若弗的名下,充作冒牌嫡女,给明兰增加一点出身。 朝廷给盛长柏这个通判,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收缴赋税。 刚嫁给盛紘的时候,就被盛家的一些族老,倚老卖老折腾的不轻。 安排弓手带队,经常在栈道巡逻,尽可能断掉这些盗匪打家劫舍的可能。 能做良民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都不会想提心吊胆的做盗匪。 为了不被下边糊弄,盛长柏也不能留在彭城享福。 盛紘在家里再怎么宠长枫也没什么用,外人怎么看长枫,都只是一个普通的盛家庶子。 王若弗这段时间,没少带着两个人出门,参加勋贵官宦举办的宴会。 “许三,你选一些精干的人手带上,从水路回京,在路上能截住老太太的话,就跟随老太太回宥阳,护卫老太太的出行安全。如果路上没遇上老太太的话,你就回东京府上寻人,然后随老太太一块回宥阳。” 东京的盛宅,虽然盛长柏也留下了一些护卫人手。 “盛判仁慈,如此体恤百姓,实是难得。”这些书吏一个个都是马屁高手。 盛紘和盛长柏都有官职在身,不好脱身前去。 大周朝还在王朝初期,远不到压榨到百姓活不下去的程度。 剿匪的前期工作做完之后,时间也到了夏收。 不可离开繁华的汴梁,去宥阳应付盛氏一族那么多穷亲戚。 盛长柏也就直接的写了回信,讲了一些自己的近况,挑选出来了几件有意思的事,在信里说一说。 等再熟悉一些情况,有了得用的本地的人手,衙门的胥吏也要给换一批。 但是老太太出门会不会带上,盛长柏不好保证。 就是一些相互之间,抢夺权利扯后腿的事情。 还是要下到了各种县城,到各个乡间走访,税赋缴纳情况。 都是因为各种原因,地主压榨,胥吏迫害,盗匪强行裹挟,逼不得已之下,才走上了这条路。 并没有什么太重要的事情诉说,也就是捎带一些家长里短,汴梁新闻。 料想老太太不愿意太过折腾,大可能不带什么人手,干脆盛长柏直接派人过去。 虽然盛紘没有直说,但是盛长柏也看得出来,朝廷的变化,主要还是两王为首的势力对于储君之位的争夺。 对于这个养育了六年的孙女,老太太真可谓用心良苦。 ‘折变’针对的是收取钱,绸、绢、绵、布这些货币或者等价物,这之间的折算比例调整一下,轻易就提高了农民实际交税额。 长枫已经十六,不算太小,但性格散漫,跳脱不说,一个庶子多少对大房有一些不尊重。 “盛老六现在真是老太太的命根子!”盛长柏看完盛紘的信之后叹道。 讲了一些朝堂局势的变化,重要官员的任用。 难免有一些利欲熏心之辈,州里不需要多征收,县里不多征收。 王若弗,如兰,明兰的信,只是一些正常问候,日常寒暄。 “发文吧,把公文发到每个县里,今年的‘支移’和‘折变’不能过多,我不希望看到,在这样一个丰年里面,百姓也因为交不起赋税,卖房卖田,卖儿卖女的。”盛长柏对着书吏吩咐道。 还是推广开高产的良种,更能让徐州百姓受益长久。 然后就是在盗匪的盘踞之地,附近的村落,集市,路口张贴告示,散布消息。 老太太这么多年不愿意插手盛家事,不愿意动弹,这一次千里奔波,基本都是明兰。 二房剩下的可以说都是一些妇孺,稍微大一点的也就是一个长枫。 首先对水路,陆路关口实施封锁,断掉这些盗匪采购生活物资的渠道。 从给盛紘娶了王若弗,觉得自己对得起,嫁到盛家和老探花的一点情义之后,已经二十多年,老太太没这么主动做事。 二是想回宥阳,看有没有适合明兰的人选,给明兰找一个婆家。 税率从五分到三成不等,不同的地区和地段,甚至同一地区不同的年份也有所不同。 和籴与和买,就是政府以低于市场价收购粮食和布匹,对于百姓当然又是一层负担。 虽然上了年纪,但是从汴梁到宥阳,一路都可以走水路,也不算太折腾。 经过物资封锁,发动群众,舆论分化之后,最后再选熟悉地势情况的带路党领路。 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老太太在为明兰谋划。 老太太顺水推舟的就答应了带上了明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