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按着老皇帝的意思做这个御史,违背盛长柏的本心。 不按老皇帝的意来,老皇帝当然又不愿意,还不知道会怎么刁难。 “官家这个时候调我去御史台,那肯定是想我为他发声,于满朝的文武做对,这差事让我怎么去做?” 早日立储,符合除了老皇帝以外,所有人的利益。 盛长柏思来想去,老皇帝这时候想起来自己。 可能还是当初科举的时候,为了能得一个好点的名次,盛长柏当初写策论的时候,在立储之事的态度暧昧了一些。 让老皇帝以为盛长柏是一个帝党,纯臣,留下的后患。 想到这件事可能是盛长柏自己埋的坑,盛长柏也就不好埋怨盛紘和自己未来老丈人,这个时候为自己在皇帝面前表功,一不小心给埋上了土。 说到这里盛紘也明白了过来,盛长柏这不是一份好差事:“上任之后,你保持原样,继续谨言慎行就是了。之后的话,咱们想想办法,找时机尽快调出御史台就是了。” “也只能如此。” 本来当一回职业喷子,也是一件痛快事,但就是因为时机不合适,不能尽情的开喷,还是挺遗憾的。 “既然你已经回了京,你和海家的婚事,也该提上日程上来了。官家的身体近来看上去已经不大好,你和海家早日完成了婚礼,才能让人安心,婚期不会因为什么意外耽搁,拖延太久。 你就不要再拿年纪来推辞了,为父和海大人现在都是这个意思,这也是我们两个希望你回京任职的重要原因。” 盛紘这话说的多少有点隐晦。 但意思还是不难让人明白的,老皇帝如果死了,那就是国丧。 平民之家,尚且要为皇帝服丧,百日之内不得宴乐,嫁娶。 盛家这些官宦,能够做官,都算是受到了皇帝不小的恩惠。 讲究一下,怎么也要断掉一年的婚娶,对皇帝表示一下感恩和尊重。 为以防老皇帝不知道何时去世,原本盛长柏过了二十,明年结婚的计划,是等不了了,婚事就要趁早的给办了。 “听父亲安排。” 确实没什么反驳的余地,盛长柏也就应了下来。 第二天,盛长柏进宫,等了大半天,终于是见了老皇帝一面。 老皇帝的身体看上去是越发的虚弱了,老赵家有遗传病,皇帝又在房子装修大量使用了朱砂、水银、铅作为粉刷材料,在这种重金属环绕的环境下生活了一辈子,能活到这个岁数也不容易。 这种情况下能活个五十多岁,已经绝对的算是长寿。 被皇帝勉励了一番,虽然没说几句,盛长柏也看出了老皇帝的殷切希望。 希望哪个臣子对皇帝逼迫厉害了,盛长柏就找点茬给喷回去。 “擢太常博士,徐州通判盛长柏为大理正,监察御史。” 现在盛长柏的寄禄官,还有职事官,都成为了从七品。 算是老皇帝又给盛长柏涨了一些工资。 涨了一些,但是不多,每个月也就几贯钱,想要盛长柏违背本心,和满朝文武的对着干,这点筹码是远远不够的。 虽然盛长柏也同情老皇帝,亲生儿子一个一个的都没长大,全部夭折。 但既然没了自己儿子,就还早点过继别人孩子。 自己不行,又不甘心过继大侄子,搞的国家,好几年都没什么发展,就为了一个储君之位,不断的内耗。 一个人不开心,影响了上亿人的生活,想想就没必要太过同情老皇帝了。 盛长柏这个新上任的监察御史,主要负责的就是监察礼部。 礼部在六部的排位里面虽然不低,但是平常的时候确实是一个没什么实权,俗事的部门。 如果不是大周的科举比较完善,也划归到了礼部管理的话,礼部也就只剩下一个清贵了。 不是念着点皇帝提拔之情的话,盛长柏上任之后。 第一件事,就该劝谏一下,老皇帝自己于礼不合,这么大了年纪了,也不为国家立储,国家没有继承人,朝堂怎么可能安稳。 老皇帝给盛长柏安排这职位,也确实适合找茬。 文武百官都是一些平常人,哪一个也不是圣人,谁家又怎么会找不到一些于礼不合的地方。 一些小细节,一些小差错,平常的时候没有事。 但是皇帝要搞人的时候,道德上礼仪上的差错,也足够皇帝罢免官员。 皇帝给了盛长柏这个职位,盛长柏也就不可能完全摸鱼。 但是要参哪些官员,盛长柏完全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不愿意乱搞,盛长柏也就只能找几个跳的欢,自身又立身不正的尸位素餐,贪婪无厌之徒,丢给皇帝发泄一下怒气。 所有的官员都可以上奏,但是言官的优势就是可以风闻奏事,只需要捕风捉影的消息,不需要证据,就可以告状。 告状之后,皇帝点头,自会有其他人去调查证据 只管开喷,不负责证据,这种事情做起来还是很爽的。 完全不犯错的人还是很少的,就算一个官员,能够约束的好自己。 但是不一定能约束好家人族人,家人族人有人犯错,一样可以牵连到官员自己。 盛家就算是官员里面,道德底线比较高的一家。 但是真要到盛家吹毛求疵调查的话,一样能挑出不少的错处。 其他不说,盛紘的连襟康家,后院搞死了不少人,盛紘之前没少出力帮着康家遮掩,就够算一个徇私枉法。 所以需要对言官的道德标准要求要高,不然言官要配合着皇帝乱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