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上都是这么说的。你们和县也不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吧?怎么连这么有名的话本都不知?”
“……我不爱看这些,自然没有关注过。”
周寄容真是不理解为何有人会相信话本上那些文理不通的东西,她与沈将军之间没有丝毫男女之情
和太子更是无稽之谈。
估计她失踪后,太子会日日诵经祈祷,乞求周寄容福小命小,早日被接去阎罗殿。
“这样吧,回头有机会我把话本给你看看,你肯定也会喜欢的!”
周寄容连忙摆手:“不必了,不必了。这样好的东西,还是你留着自己看吧。”
周寄容没办法堵住人家的嘴,握住人家的笔,只得眼不见为净。
“娘娘,您是什么党?”玉京切了一声,不再搭理周寄容这个土包子,转头看向了淑妃。
淑妃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周寄容不想再听人说这些子虚乌有的事儿,连忙推着众人前进:“再不走回头误了时辰,到时候贵人们怕是会怪罪。”
三人在这说话,江答应却在一旁暗自神伤,浑浑噩噩地前走着,满心都是周寄容是太子的人,即将陷害她。
这一路怎能安心?
淑妃发现她的愁容,只当是心中紧张,好意宽慰了她几句。可江答应依旧心神不宁,满目茫然,淑妃只得暗自摇头。
生辰宴设在椿年园,远远便能瞧见百花簇拥,香气慢透空气之中不觉浓郁,花色衬人颜色更显舒张。三五娇色围案而开,澄明早光映庭皞昪,宴席之上一片熙熙,繁弦急管,满是喜色。
周寄容几人到时,果真即将开宴,梅妃与皇帝已款款落座于最上首,右侧从前向后分别是沈夫人、贵嫔马氏、婉嫔向氏、大公主、二公主、太子妃杜氏、太子侧妃陈氏。
后面的周寄容认不全,大概能认出几位,陈安郡王妃原氏、中山郡王妃长孙氏、良水侯夫人宣氏、通政使夫人赵氏,淮亲王之女周氏。
沈夫人马贵嫔之间留有一座,想必给的是淑妃,向氏与杜氏中间也留有一席,自然留给的是江答应。
左侧为首乃是太子,后是马贵嫔所出的三皇子,再后乃青羽军主将沈氏之子沈荀之以及一些周寄容面熟的王室子。
梅妃喜清净,这还是筛了好几次人才确定的人选,足以见得皇帝对梅妃之宠爱,以及此次生辰宴之铺张扬厉。
江答应本以为就有几个宫中之人,没曾想来了如此多的王侯夫人,更是紧张,幸亏有周寄容扶着,才未出大的差错。
“臣妾拉着江答应路上——闲说了几句,还望陛下与梅妃姐姐恕罪。”
淑妃在前头说着,江答应站在她身后一寸,一言不语,只是低着头。
此刻她心乱如麻,尤其是太子那一双贼目死死盯着她,让人胆颤无比。
“各自落座就是,今天本宫心情好,哪里犯得上与你们置气。”梅妃不等皇帝开口,便吩咐人带淑妃和江答应去了各自的地儿。
路过婉嫔时,婉嫔身后的费晓夏冲着周寄容灿烂笑着,周寄容也笑着点头示意自己看见。
“这贱人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好的簪子,我本还等着今日告她一状!”太子啧啧了两声,对着旁边太监咒骂道。
太子本忘了江答应的事,如今梅妃一请她来,那点仇怨自然都被他翻了出来。
那小太监弯着腰,对着太子低语了几句,太子听后眼睛一亮,露出了奸计得逞般的笑容。
周寄容悄悄打量梅妃一眼后心中便起了考量,梅妃头上插着根红玉簪与她给江答应的有几分类似,若是没人注意倒还好,有心之人怕是会以此生事。
只是如今这么多双眼睛盯着,周寄容也不敢有所动作,担心自作聪明,倒是惹人注意。
思索之中,周寄容总感觉两道目光一直向这边投来,一是太子不必多说,二是沈荀之也频频盯着她处,一会儿瞧她的脸,一会儿又看她的身躯,一会儿眉头紧锁,一会儿又直眉瞪眼。
太奇怪了。
也不知沈荀之究竟是受了什么刺激,从原来那般温润懂事的人变成了如今这样。
周寄容只得装作没有看到,低头候在江答应身边。
“虽有几年未见,臣女反是觉得梅妃娘娘比起之前,更显年轻雅相,如此仙姿玉色、云容月貌,真称得上一句天仙帝妃。”淮亲王之女周氏举杯对梅妃道,“臣女这一杯一祝娘娘芳颜永驻,再祝陛下与娘娘宜家宜室。”
又有几人跟着起身,说得也都是些类似话,个个善为说辞。
周寄容想着,福寿康宁的祝福也比花容月貌来得实在,梅妃听见这些话只会嗤之以鼻,一笑置之。
果然梅妃只是举杯,杯中酒一口未喝。
“姐姐,我看你好像消瘦了几分,这些日子可是过得不好?”婉嫔与江答应的座挨着,费晓夏与周寄容自然也是挨在一块。
周寄容摇头,于她而言,何处生活,怎么生活都没有什么难耐的:“虽然忙了些,但也极有趣味。只是许久都未有和妹妹见面的机会,倒是憾事。”
“也是,这几日与玉京见了许多面,却一直没有机会见到姐姐。”
皇帝坐在梅妃身侧,目光隐晦不明地看着太子,众人说着什么他也没细听,只是看太子皱眉,面露阴色,心中更是不喜。
皇帝看着太子,沉声发问:“今日是你母妃生辰,何苦皱眉,一句话也不说。难不成是对朕和你母妃有不敬之意?”
皇帝语气中有怒意,原本热闹的宴席之上瞬间鸦雀无声。
周寄容与费晓夏也都闭上了嘴。
太子连忙起身辩解:“父皇这话真是令儿臣伤心,我由母妃一手带大,又怎会在母妃生辰发难?只是方才无意间瞧见了有人对母妃不敬,这才失了礼,还请父皇母妃明鉴!”
梅妃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皇帝听闻有人对梅妃不敬,倒是比梅妃还要急。
皇帝厉声责问:“何人敢对如儿不敬?”
其下之人,闻皇帝发怒一是害怕,二是羡慕。梅妃何其幸运,能牵动着帝王的一喜一怒,这可真是修都修不来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