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忽暗,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行人浑身湿透,像从头到脚被人浇了一盆水回家。
宁玉告别了大部队,自己另行打了车。
雨下得太大,没办法在露天的地方进行活动,她就近买了把蓝色的伞。
偌大的莲安市总有几处僻静的地方,比如墓地。
宁玉下车后买了一束白百合,把它摆在了一个墓碑前。
墓碑上挂着一张逝者的照片,她笑容灿烂,面容和宁玉有几分相似之处,看着像位风华正茂的少女。
宁玉举着伞,用面纸擦了擦墓碑旁的地面,靠着墓碑坐下来,亲昵地抱了下墓碑。
“妈妈,这些年都没来看你,你大概生气了吧?”
四下无人,回应她的是滴答的雨水声。
宁玉的妈妈叫孟知雅,在十年前因病去世了。
十年前宁玉正值人生中第一个转折点。那年她惨遭绑架,而后火速被宁家找回。
宁玉从出生开始就姓宁,长到十三岁,终于明白了原因。
她倒是情愿随母姓。
宁玉是不愿意离开妈妈的,中途和宁家几番拉扯,随后得知了妈妈得了绝症将不日去世的消息。那时妈妈已经是乳腺癌晚期了,无力回天,宁家出钱也无济于事。
妈妈说,即便宁家在这次绑架案中没找到她,到时她也会把自己送回去。
办理母亲葬礼的第二天,宁玉便随着宁海伟到了涌江市。
之后,她再没回来过。
莲安市是孟知雅的故土,当然是葬在这里。
“这些年来,我没回来实在是因为不想触景生情。”宁玉盯着墓碑前的白百合花,抹平了衣角的褶皱,“现在,我就有点儿难过。”
“这些年多的是过得不咸不淡的时候,可我也有许多开心的时候,今年这种时候多一些。我长大了,取得成就虽不算大,但你肯定会为我骄傲的。”
“以后,我有机会常来看你的。”
宁玉还有一个从前没来的原因没说。
宁厉是不让她来的。
宁厉常常指着她的鼻子,说她忘了是谁让她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而这个妈妈,早应该忘掉才对。
呆了一刻钟,宁玉走了。
雨滴落在墓碑前的白百合花瓣上,顺着花叶的形状而下。这束花很坚强,没有衰败的迹象,反倒在雨中开得愈发热烈。
待宁玉走后,一道身着正装的身影走来,他同样在墓碑前放了一束白百合:“与其叫宁厉父亲,我更想叫您一声妈妈。”
次日,林深送宁玉上了高铁,塞给她一袋子超市刚买来的零食。
林深神色如常:“到家后给我打个电话。”
“好。”
宁玉到家的时间是中午,她给林深打了个电话,吃过饭倒头就睡。
醒来后,她自发到了作为电影拍摄地点的烟雨巷。
雨烟巷在秋季别有一番风味,中秋节快到了,这里的秋景引人入胜,游客较上次来时多了不少。
“你看,那个小姐姐长得好好看啊。对吧对吧,就是人群里一眼就能看到的那种!”
“等等,她不会是个演员吧?再不济也是模特和网红?”
“对哦,最近不是说要在这里拍电影吗?她是不是提前来场地看看啊?”
宁玉在门口打了个电话给蒋名扬,确认他人在这里,即刻抬脚进去找他。
听别的工作人员讲,蒋名扬这几天几乎每天都在这里找拍摄感觉,拿着摄像机晃来晃去找角度,自己一个人就研究得不亦乐乎。
有的电影爱好者游客朝他搭话,他能和人聊一个下午,末了还让别人帮他宣传宣传这部电影。影片名就按宁玉原来的设想来,就叫《雨烟》。
宁玉平常不怎么锻炼,走了两千米路,额上渗出了薄薄的汗。
她想,既然蒋名扬帮她圆了谎,那么谎言便要变成现实。横竖这几天空闲时间多,到这儿来工作也不错。
蒋名扬身侧还有一人,他们没有注意到宁玉的靠近。
宁玉走近才看清蒋名扬旁边那人是谷源。
蒋名扬侧着头,询问身边人看法:“第17场,第18场和第50场可是都要在这里拍的,除了我刚刚说的,你有什么别的想法吗?大胆说,你昨天说的那个点子就不错!”
谷源指了指蒋名扬手里的分镜头脚本:“这里改成一镜到底吧?都拍近景和中景感觉差点意思。”
蒋名扬指了下脚本上好几个地方,幽默道:“要有意思?那我还说这里远景接特写,这里特写接远景呢!”
在影视作品中,一般不会把远景和特写镜头相连,前者通常用于表现宏大场面,或许都看不清人,而后者用于表现事物细节。倘若放在一起,会给视觉造成冲突感,观感并不好。所以,特殊情况下才会这样使用镜头语言。
蒋名扬明显是在开玩笑。
宁玉凑过去看,蒋名扬二人这才发现了她的到来。
她没看谷源,朝蒋名扬微笑:“前辈下午好啊。”
顾及到谷源在场,她连声师傅都没叫。
谷源朝宁玉摇了摇手:“嗨,又见面了。”
宁玉冷淡疏离地回了句:“嗯,你好。”
这个回应生疏得像是初次见面的陌生人。
谷源悻悻放下了手,眉眼满是受伤。
宁玉吝啬,没有多给他一个眼神。
蒋名扬拉着宁玉走出了十步远,确保谷源听不见他们的谈话,才终于停下脚步。
宁玉直视老人的双眼:“谢谢师傅帮我圆谎,所以现在我就来了。”
“圆什么谎?”蒋名扬摸了摸自己花白的短发。
宁玉说得更明白些:“昨天林深打电话给您说的那些。”
蒋名扬神色茫然:“昨天林深有打电话给我?”
刹那间,宁玉脑中闪过了多个猜想。
“不会是您忘了吧。”宁玉急于得知真相,“您翻翻手机通讯录吧?”
蒋名扬上了年纪容易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