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盛唐大公主> 第九十二章 计算产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二章 计算产量(2 / 2)

帝都带他们去看了,想必这结果应该很喜人的。 不过说实话,这种时候若是真能提高粮食产量,对大唐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群臣们一边低声讨论着,一边跟在皇帝身后去往安福殿。 …… 另外一边,安福殿内,李月辰坐在临波阁的围栏上,靠着柱子打哈欠。 原本小荷还提议今天有群臣过来,应该穿礼服的,不过被李月辰给拒绝了。 反正她这副打扮基本是人尽皆知了,再说我堂堂一个公主,需要顾及他们吗? 于是今天的李月辰仍然是一身大红色的男士圆领袍,头上用鲜艳的红绳绑了一个高马尾,洒脱的很。 两位姐姐倒是穿上了礼服,打扮的很严肃。 至于上官婉儿,李月辰告诉她,一会儿给皇帝皇后行完礼之后直接回殿里就行,在这里反而拘谨。 不一会儿,门外观察的小荷一路小跑进来:“殿下,来了!” “嗯。” 李月辰答应一声,从围栏上跳了下来,伸了个懒腰,整理了一下衣服。 不一会儿,就看到皇帝皇后带着文武百官出现在了安福殿门口。 这个时期,说是文武百官,但实际上李治叫来的这些官员都是平时需要上朝的官员,并没有百人之多。 唐朝的朝会是要分情况的,一般来说,大型的祭祀活动或者大年初一的大朝会,上朝官员是最多的,不少地方官也都要跟着参加,这个时候的朝会人数可能多达千人以上! 还有就是初一十五的朔望朝,这种属于中型朝会,京城所有有品级的官员都要参加,人数也能过百。 只不过大部分小官都只能在殿外听听,压根没有进去的机会。 就算京城的官员,也有很多都是一辈子都没亲眼见过皇帝的。 而平时上朝的,只有正五品以上的在京官员。 听起来似乎也有不少人,但这个时期,三品以上的官员就那么几个,剩下的都是退休后享受待遇的。 所以实际上,平时上朝的人数也就四十个左右。 今天来的也是这帮人。 说起这事儿李月辰就有点想笑,其实唐朝有个叫尚书令的职位,正二品,而且原本是有实权的。 但是现在没人敢干,因为先帝李二在当皇帝之前就是这个职位。 所以后来的人都怕这祥瑞,到了现在,这已经成了个空职了。 看到皇帝皇后已经带人进来了,李月辰抬手揉了揉自己的笑脸,跟两位姐姐带着下人们一起行礼。 而夫妻俩身后的大臣们,在看到眼前铺在地上那一片金灿灿的稻穗之后,一个个都忍不住睁大了眼睛。 随后便低声讨论起来,语气之中仍然带着不敢相信的意味。 这些稻谷三天前就已经收割了,晒好了之后,今日打算脱壳。 数量看着确实不多,但只要看看旁边那块地的大小,便会惊讶这稻穗的数量。 没人怀疑这是外面拿来充数的,就算是皇帝也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开玩笑。 李治笑呵呵的让女儿们和下人免礼,随后带着人走了进来。 李月辰悄悄摆摆手,让上官婉儿等人先回去,只留下福来和小荷在后面候着。 随后便站在夫妻俩身边,一副乖巧的样子。 李治微微扭头看了一眼身后三五成群讨论的大臣们,招了招手:“开始吧,看看结果如何。” “喏!” 张成鑫答应一声,马上让准备好的工作人员开始进行脱壳。 看着一众大臣惊讶的表情,李月辰悄悄横着挪动两步,到了刘仁轨身边,低声问道:“师父,如何?” “殿下当真深不可测!”刘仁轨低声回答道,“此乃大功德啊!” “哎呀,师父过誉了。”李月辰做出一副得意的样子,“徒儿也就是运气好而已!” 看着她耍宝,刘仁轨也只是笑了笑:“若是可以,为师也想拥有这等运气!” 打稻脱壳,其实是一项挺麻烦的工作,但架不住人多,效率其实挺快的。 李治身后的大臣们纷纷互相讨论着这产量能有多少,以及究竟是用了什么方法才能让粮食长的如此之好。 单单看外形,稻穗粗大,颗粒饱满,这已经超过外面的作物了。 更别说数量如此之多,结果已经显而易见了。 因为工作人员足够多,所以仅仅用了一个时辰左右,两筐米粒儿就已经摆在了面前。 李月辰有点好奇,总感觉这个时代的大米好像没有未来那么白那么亮,感觉甚至还有点发黄。 但考虑到未来的稻谷都是经过特殊培育的,倒是也没有多想,反正在场的人似乎看着都感觉挺正常的。 负责称重的工作人员在仔细确认过之后,转过身恭敬的行礼:“启禀陛下,这块地产粮共计四十七斤半!” 旁边的宣城公主下意识的回答道:“这样的话,换算成一亩地,便是差不多两百八十五斤!” “嘶——” 听到这个答案的前面几排大臣纷纷下意识的倒抽一口凉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