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雅致,里面盛放着墨菊等名品菊花。 又一个非常讨巧的搭配。 既能感受普通菊花的爱与独特,又突出名品菊花的地位与不凡。 …… 十几处花境,每一处的设计皆圈点,主次突出,色彩搭配完美,让人惊叹花间集对菊花艺术的构想。 底怎么想出来的? 实在太新颖、太独特了。 比起那些浓墨重彩、数量繁多的批量菊花的堆叠,这样的布置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 不,或许不只年轻人。 姚父姚母同样满眼惊叹。 他们看了这么多年的菊花展,从来没有一个展览能让他们感受这种震动。 不一样。 和其他的菊展有不同。 就像走入了十几个不同的场景中,近距离地认识上百种菊花,并感受了它们独特的美。 每一种菊花都在这样的搭配中,现出自独一无二的特色。 精巧的设计,视觉的盛宴,难以忘怀的菊花之美。 姚母印象最深的一处造景——画框中的菊花。 一盆盆菊花由远及近,排列成一幅巨的画作,旁边的空地上铺了画布,支着几个画架,艺术性十足。 本以为只作样子,没想真的有艺术坐在那里写生。 很多游客在围观。 看笔触和调色,一看就专业的。 能正如此,得了工作人员的允许。 如她会画水彩画,有机会上去尝试一次,那将多么独特的验。 姚母感叹:“这次来得值。” 来得太值了,每一处景色都值得细细品味。 连她都记住了不少菊花品种的名字,甚至想回去养上几盆。 * 经过了菊花馆的数个景点,他们来了标识牌中的最后一处景色。 姚冰三人跟着其他游客一起,走入一处古朴的院落,老旧的门框仿佛能听木板的吱嘎。 院内种着野菊,有古井、打水设备、水缸和舀子,仿佛能看有人在浇灌这些菊花。 长廊的石台上摆放着一盆盆名菊,数量繁多,一眼望不头。 “哇——” 姚冰看着这数百盆的或艳丽、或雅致的名菊,与这个落魄的院落比,这些菊花就像这座院落的宝藏,令其蓬荜生辉,焕发出不一样的魅力。 斯陋室,惟吾德馨。 这些菊花的花盆各有不同,有的为碗状、有的为盆状,还有四方花盆、六方花盆、方形水仙盆等等,均为陶器和瓷器,造型多样。 看着却并不华贵,外部色彩脱落,像使用多年的样子,别有一番风味。 古色古香的感觉铺面来。 游客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样式的花盆、也很少见数量如此之多的名贵菊花,何况一个个培育得极好,令人叹为观止。 其中有一些还未绽放,有些半开,多种姿态让人频频驻足。 姚冰等人进入内室,虽无雕梁画栋、亦无金色牌匾,却尽显雅致。 右侧的博古架上摆放着几十盆精培育的独本菊,为一些名贵的新品种,预计将与传统十名菊一较高。 对面的木桌摆放着菊艺插花,上方的墙壁挂着两幅菊花古画和一幅山水画,卷轴的边缘微微泛黄,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茶桌上有打开的茶杯,姚冰过去看,里面居然真的泡着茶。 两三朵菊花落入青白的茶盏中,花瓣轻轻漂浮。 茶杯方压着一长条,以毛笔写就: [自栽种之杭白菊,古时贡品,与“西湖龙井”并提,甚为名贵。] 杭白菊...... 让她又认识了一个菊花品种。 茶盏中还冒着热气,菊花的插花也有人打理,院落中的野菊应该早上浇过水,还有湿润的感觉。 给人的感觉就像...有人在这里生活一样。 非常生活的场景。 将整间屋子参观完毕,他们准备从左侧的小门离开,没想进入了一间更为简陋的木屋。 里面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墙上挂着草帽、蓑衣等,毫无观赏性。 继续推门出时,姚冰三人和其它游客瞬间愣住。 屋外的两侧一片竹林,十多米高的竹子挺拔高耸,遮住了片阳光,竹叶青翠,林荫遍地。 野菊花漫山遍野的盛开,在光影映出一片灿烂;老旧的篱笆竖立在四周,旁边搭着一些锄头和农具,石板铺成的小径凹凸不平,不知通往何处。 有一种误入世外桃源的感觉。 竹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呼吸之间能闻独属野菊花的香味,伴着淡淡的竹香,让人情放松,仿佛时光都慢了来。 连姚冰都有一瞬间的恍惚。 思绪好似脱离了现实,进入一种悠然宁静的状态。 她沿着小径望向远处,似乎看了连绵起伏的山峰,山林的回在周围飘荡,与竹林的音一起,境开阔,怡然自得。 ——采菊东篱,悠然见南山。 描述的或许就这样一种场景。 将菊花的雅致与四君子之一的高洁品性,寄托这样的环境之中,自也养成了如菊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