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前一天,赵庆等来了兰陵公主所说的相帮,帮忙的办法让他感到了意外。 赵庆坐在书房里,手里拿着一张帖子,放在了红木半月桌上:“陕王派人给我送来了一封帖子,邀请我前往府上一叙,从帖子里的内容来看,说是等到上巳节那天亲自带着我前往宫里赴宴。” 赵庆一个童生功名的读书人,按理来说,不可能参加宫里的宴席。 不过,陕王带过去就不一样了,就算是没有任何功名在身上,作为王府的随从也能跟着前往上巳节赴宴。 贺双卿琢磨起了兰陵公主的目的:“看来兰陵公主有心思支持新党,这背后已经涉及到了很多利益交换,你前往陕王府邸的时候,不能只看表面的关系,认为兰陵公主和陕王站在一起,是因为情义。” 赵庆明白贺双卿的意思,心里有数:“陕王或许是个一心为国的人,兰陵公主和高阳公主就不同了,她们俩的一举一动都涉及到背后的关系。就算是与陕王有着再深厚的感情,也不会轻易做出支持新党的决定,想必应该是兰陵公主背后的大姓望族做出了决定。” 赵庆和贺双卿在书房里商量了一些京城里的关系,梳理了陕王府邸幕僚和宾客的关系,拿着帖子赶往陕王府赴宴了。 果不其然,赵庆走进陕王府里的西苑,看到过来赴宴的宾客,大多都是新党的成员。 西苑里有一座戏台,京城里比较有名的武陵班,受到邀请正在戏台上唱戏。 戏台前放着官帽椅上,青龙位坐着陕王,旁边是柳三变等二王八司马主要官员。 赵庆找到一个角落,坐在官帽椅上,观察起了西苑里的情况。 他在第一排官帽椅,看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人。 辛稼轩。 以辛稼轩的功名来说,就算是新党的一员,只能坐在第三排的位置。 官场是个讲究论资排辈的地方,辛稼轩没有任何的官衣在身,也还没有考上进士的功名,不应该坐在朝廷官员的前面。 辛稼轩偏偏坐在了第一排,紧紧靠着柳三变,手里端着松花釉茶杯正在与陕王等二王八司马谈笑风生。 赵庆心里充满了疑问,却把疑问埋在了心里,记下了眼前不同寻常的一幕。 辛稼轩端起松花釉茶杯喝茶的时候,听到陕王提到了赵庆的名字,先是一愣,很快又在园子里左顾右盼了起来。 陕王同样是在寻找赵庆的身影,结果看了半天,没在园子里看到赵庆的影子。 陕王询问了旁边的长随:“你可曾把帖子交给赵庆,让他今晚过来赴宴。” 陕王没在园子里看到赵庆的身影,还以为长随没有把帖子送过去。 不等长随回答,辛稼轩笑着说道:“赵庆应该就在园子里,不过以他的秉性,只会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辛稼轩说这话的时候,视线没有在中间位子寻找,朝着四周的角落里寻找了起来。 “找到了。” 果不其然,辛稼轩在角落里看到了赵庆的身影:“陕王请看白墙月洞门旁边,那个人就是陕王一直挂念的赵庆。” 陕王看了过去,看见赵庆一个人默不作声的坐在角落里,端着松花釉茶杯喝茶的同时,观察着园子里的情况。 少年得志和寒门突然遭到重用,往往都会出现得意忘形的情况。 陕王本以为赵庆突然得到了一位王侯的看重,应该也会出现得意忘形的行为,还打算敲打他两句。 陕王没有想到,赵庆别说是出现得意忘形的行为了,还沉稳的让人难以置信。 赵庆得到了陕王的邀请,不仅没有在园子里结交新党的其他官员,扩大自己在官场上的人脉。 赵庆还坐在角落里,默不作声观察着园子里的情况。 “是个做官的料子。” 柳三变赞叹了一声,看着陕王说道:”看来火耗归功这件事,非得让赵庆担任幕僚师爷不可了。” 辛稼轩哈哈一笑:“我正想提起这件事,这一次前往小汴京尝试推行火耗归功的新政,做出一些政绩给天子看,幕僚最为合适的人选只有赵庆了。” 赵庆坐在角落里,慢悠悠的喝茶,没想到他一直以来沉稳的做事习惯,得到了陕王等二王八司马一致的赞扬。 陕王本来还对赵庆跟着前往小汴京推行火耗归公的新政,有着一些顾虑,担心应付不了地方官场。 陕王现在看到赵庆沉稳的样子,不去在意赵庆童生的功名了,把他当成最为合适的人选了。 陕王心里有了决定,示意长随把赵庆叫过来。 长随从陕王身边离开,引起了在场所有官员的注意,不由自主的跟着长随的脚步看了过去。 在场官员意外的是,长随去请的那人,是一个陌生面孔。 “这人是谁,从他的衣着打扮来看,连个举人的功名都没有。” “何止是没有举人的功名,应该只是一名童生,这就很奇怪了,区区一名童生怎么来到了陕王的府邸里赴宴。” “本官听说陕王在高阳公主的府里碰到了赵庆,在水榭里有过一番交谈,也不知赵庆献上了什么计策,陕王和柳三变都感到了满意。” 赵庆这段时间在京城里闯下了不小的名声,对于京城里的官员来说,不再是听了不认识的小人物了。 只不过,官员对于赵庆的看法不高,认为他一个寒门读书人,还是只有童生的功名,掺和在两位公主之间,多半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旧党官员全都在幸灾乐祸,当成一场好戏在看,等着看一名读书人死在两名公主的明争暗斗里。 新党官员感到了可惜,其中有不少官员还想提醒赵庆两句,不要掺和兰陵公主和高阳公主的争斗。 由于不认识赵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