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白娘子显出原形,变作千年蛇妖,怪吓人的。”“圆规”陆台归趁机插上了话。 “在家门口插艾叶,挂菖蒲,还有喝雄黄酒或者喷洒雄黄酒,都是为了驱魔避邪气的。”小禾接过话茬,补充了一句。 “诗句呢?”小黑问道,见大家没有应答,只好自己吟道:“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伙伴们也跟着吟读了三遍。 “今天就是第五个传统节日——”小黑说到这里戛然而止。大伙儿异口同声地答道:“中秋节!” 小池像在学校教室里课堂上那样,举手站起来回答道:“我知道中秋节的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祭月,赏桂花,饮桂花酒,吃桂花糕。” “好哇!中学的大门已经为你敞开一大半了。”小黑鼓励小池道。“诗句呢?” “这我还没学呀!”小池含羞地笑着坐了下来。 “小学教科书上没有学到的,还可以向生活中学习,向课外书学习,甚至找中学教材进行超前学习呀!关键是要有走在时间前面的超前意识啊!”小黑举目远眺,发现牛儿慢慢地爬上了南面的山坡,那里草叶一片青翠,覆盖了土壤,没有树木,一览无余。 “诗句有‘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小禾说了出来。 小池跟着念了一两遍,急着说:“我即使背得了,也不会写其中的字呀!” “那你回去借我的《葵花宝典》再温习一下吧!”小黑瞥了一眼小池。 “还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算不算?”“一条龙”陆台一说:“我听我奶奶教我读过,还解释了意思——只要亲人健康平安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即使远隔千里万里之外,也能共同欣赏同一轮月亮。” “得了,又想你那效忠党国的亲爷爷啦!”小禾话语中含沙射影,刺得“双胞胎”兄弟激愤起来。 “亲情是永恒的,血脉相连,血浓于水嘛!”“圆规”陆台归大声嚷起来。 “一条龙”陆台一也愤慨地叫道:“难道亲情能够割舍吗?这种思念能够割得断吗?” “别争吵了!”小池急切地说:“我要是考不上初中,全怪你们!到时候,我告诉我妈妈,骂死你们!” 大伙儿又迅速安静下来。 小黑接着往下说:“第六个传统节日又叫敬老节。” “不就是重阳节吗?”弟弟小红说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对!这两句体现了节日特点。”小黑肯定了弟弟的回答。 “还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小禾紧跟着念了出来。 “作者是谁?”小黑问道。 “田园诗人陶渊明呗!”小禾摇头晃脑地念叨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最爱菊的不就是陶潜先生吗?” “弄错了!”小黑赶紧给他指正道:“你混淆了,这两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是唐朝孟浩然《过故人庄》里面的诗句。” “哦,还是小黑你最厉害哟!”小禾打了一下拱手。“在下佩服,佩服!” “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插茱萸,赏菊,采菊,饮菊花酒,喝菊花茶。”小红进行了一下归结。 “菊花在日本只供皇族的庭院里栽种,有菊花的衣服只配皇家穿着。”小黑拓展了题外话。“连伟人毛爷爷也挚爱菊花,把中南海里面自己的书房都命名为‘菊香书屋’。” “将来我要是结婚生了女儿,取名字就叫‘田菊香’,好沾点灵气呀!”田小禾开起玩笑来了。 “第七个传统节日就是一年当中的最后一天。”小黑“嘿嘿”笑了。 “除夕节!”大伙儿一齐说道。 随后,大家针对节日习俗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 “吃年夜饭,吃饺子!” “燃放烟花爆竹,扫尘!” “贴窗花,贴春联,贴年画!” “守岁,压岁!” “还有饮屠苏酒!” “很好,大家都逐一把除夕过年的习俗摆了出来。”小黑说道:“可诗句呢?” 大伙儿默不作声。小黑只好自问自答了。“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这两句有点深奥,我得多念几遍才能记住。”小池说罢,反复地吟读。 “走啦!”小黑拉拽了一下小池的手臂。 大家朝着樱花岩进发。在半山腰的悬崖峭壁之上,那个岩洞像巨大的狮子张开了血盆大口。几棵樱花树枝叶葱茏,像忠诚的哨兵守卫在两侧。 突然,一只老鹰从岩洞里飞蹿出来,展开双翅绕着鹰山上方盘旋了一阵,朝着烛山方向飞去了。不一会儿,两只小鹰也尾随其后,振翅高飞,追随老鹰飞向烛山的密林深处。 “老鹰带着小鹰出去找食物去了。”小黑惊讶地说。“兴许它们在烛山上面还有另外一个家。” 他们来到樱花岩,岩洞里面曲径通幽,幽深巨大的岩洞仿佛唐僧师徒西游途中来到了妖魔鬼怪居住的洞府,又好像山寨土匪隐匿藏身的匪窝。各种各样的钟乳石奇形怪状,有的像新生的竹笋,有的像披着蓑衣的渔翁,有的像蘑菇,有的像东海龙宫里的一根金箍棒,有的像古代书生背着书箱,有的像仙女梳头,有的像孙大圣在摘蟠桃......每走几步,都总能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 大家追寻着革命战士的红色足迹,在回头一望岩洞口两边之际,发现了用鲜血写成的“吾党必胜”和“革命必成”八个大字,引起人们对风云变幻的革命战争年代的回忆。 “我看这个岩洞应该改名叫‘红星岩’了!共产党就是那照耀中国的闪闪的红星!”小黑的脑海里不禁涌现出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和《红岩》来。 “好吧!”田小禾当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