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皇宫,春和宫。 “还不睡呢?” 一道温婉的声音惊醒了朱高炽,使其不由自主地转头看向了门口方向。 是太子妃张氏。 “你怎么来了……”朱高炽长长的叹了口气,侧着头看了看外面。 “什么时辰了?” “戌时都过半了,马上就要子时了。”太子妃端着一碗粥走了进来,将其放在了丈夫的面前。 “还要忙吗?忙的话就吃点儿垫一垫。” 后宫不得干政,这是规矩,虽然有很多时候这根本就没什么用,但太子妃张氏却从来不会主动坏了规矩。 要知道,人家太子妃可不是一般人,是明清五百多年间唯一的一个五全皇后。 所谓的五全皇后其实就是一种说法,指的是太子妃张氏历经世子妃、太子妃、皇后、皇太后和太皇太后这五个过程。 眼下还是太子妃的张氏一生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和正统六朝,是明朝初期这段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人。 如果没有她,大明恐怕会是另一番景象。 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朱棣的皇后仁孝文皇后徐氏于永乐五年薨逝,此后朱棣就再未立过皇后,后宫之事一直都是太子妃张氏这个儿媳妇在打理。 说没有太子妃张氏的话朱棣的后宫就会乱这有点夸张,但不得不说人家还是帮着朱棣解决了不少麻烦的,最起码不用操心后宫。 第二个就是咱们的大明战神,瓦拉留学生朱祁镇了。 朱祁镇继位初期,主少国疑,太皇太后张氏摄政,任用内阁三杨、礼部尚书胡濙、英国公张辅等五大臣辅政,让正统初年的内政极为清明,为此还被人称为女中人杰。 还有一点,太监王振大家都知道,人家在张氏面前连个屁都不敢放,乖得很! 所以说,张氏是不去坏规矩,而不是说没那个能力。 “唉,不吃了,没胃口。”朱高炽将粥碗推到一边,很是烦躁地又坐了回去。 “这又怎么了?”太子妃闻言叹了口气。 “你看看吧。”朱高炽直接就将下午儿子交给他的那张纸推到了自己的太子妃面前。 “这是什么?”太子妃一边问着一边看了起来。 …… 纸张上的内容其实不是很多,毕竟也就两条建议,再加上朱瞻壑当时也是着急忙慌的,所以就简述了一下那两条建议的大体框架。 不过无论是朱高炽还是太子妃都是精明的人,一看就知道朱瞻壑想要说什么。 “这是谁呈递上来的?连个皮子都没有就不说了,怎么还递到你这里来了?” 良久之后,太子妃才开口,可是却没有直面问题。 “老爷子回来之后你不是已经卸了监国的担子了么?怎么还有人把这种东西递给你?” “不是寻常大臣递上来的。”朱高炽闻言再次叹了口气,取回了自己妻子手中的那张纸。 “是瞻基。” “瞻基?”太子妃闻言傻眼了。 自己的儿子有几斤几两她很清楚,倒不是看不起自己的儿子,而是她真的清楚自己的儿子还没有出色到这种程度。 这么说吧,就这两条建议,没有点儿亲身经历是说不出来的,而且还必须是从大明的顶层到底层都有所了解的那种人才能提的出来。 自己的儿子?太子妃也想自己的儿子能这么出色,但期望和现实的差距她还是知道的。 “不是,是瞻基今天去看望二弟的儿子瞻壑,瞻壑给瞻基让他带回来给我的。” 见自己的妻子误会了,朱高炽解释了一下。 太子妃闻言先是愣了一下,但很快就释然了。 正如同她所想的那样,这两条建议没有点儿经历的人是提不出来的,最开始听到是朱瞻壑提出来的时候她有些不敢相信,因为朱瞻壑比她的儿子还要小一岁。 不过她很快就想清楚了,毕竟朱瞻壑现在可是应天府的风云人物,没有人不知道他的经历有多么的精彩。 “要是瞻壑的话……我倒是不意外了。”太子妃的话多多少少有些奇怪,但你要是细究起来又没什么毛病。 “不过你是怎么回事儿?为什么愁眉苦脸的?” “你是不知道还是在这故意烦我呢?”虽然话说得不好听,但朱高炽却笑了起来。 “我在烦什么你不知道?你看不出来这两条建议会有多么大的影响吗?” “那又怎么了?”太子妃坐了下来,从丈夫的手中取过了那张纸。 “我问你,瞻壑提的这两条建议好不好?” “好。” 眼下就他们两人,朱高炽自然也不会乱说,更何况夫妻之间哪有那么多面子什么的?谁不了解谁? “我再问你,如果瞻壑不是把这个给你而是直接给老爷子了,那这两条建议被实行的几率有多大?” “没有任何别的可能,是肯定会被执行。” “这不就完了?”太子妃将那张纸还给了丈夫。 “你看不清老爷子到底想要做什么?人家一个孩子都看清了,还帮着你把问题给解决了,你还在犹豫什么?” “我当然看清了……”朱高炽闻言又叹了口气。 “可就是因为看清了,所以我才这么犹豫。” “别担心了……”太子妃也是叹了口气,轻轻地拍了拍自己丈夫的后背。 “不管怎么说,眼下肯定是要想个办法给老爷子一个交代的,你怎么想的我不知道,但如果是我的话,我恐怕想不出来更好的法子了。” “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