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乾清宫。 在祭过太庙之后,朱瞻壑被自己的大伯带到了这里。 原本朱瞻壑以为老爷子是有什么事情要跟自己和大伯说,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贵为太子的朱高炽今日竟然只是个带路的。 在把朱瞻壑带到乾清宫之后,朱高炽就转身离开了。 “进来!” 就在朱瞻壑犹豫的时候,殿内传来一道声音,将他的犹豫打散。 “孙儿拜见皇爷爷,皇爷爷圣躬金安。” 进了乾清宫,朱瞻壑规规矩矩的行礼。 但是,这次他却没有得到老爷子的回复。 本来按理来说,这句话就是见皇帝最平常不过的问候语,正常情况下朱棣也会惯例回复一句“朕安”,然后就可以进入正题了。 但是今天,朱棣却一个字都没有。 得不到老爷子的回复,朱瞻壑就这么静静地跪在地上,额头抵着地面,等着老爷子的回复。 不知道过了多久,老爷子才开口道:“现在,跟爷爷见面已经这样了吗?” 朱棣的声音很是平稳,但还是能听出来隐藏的并不好的那几分颤抖。 人,是一种情感很复杂的生物。 一个人总是会有着多重角色,以面前的朱棣为例,他是父亲,是爷爷,也是皇帝。 从历史上看,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的政治生物,历朝历代的皇帝皆是如此。 比如秦始皇对扶苏、胡亥,比如汉武帝对太子刘据、孙子刘洵,比如唐太宗对儿子李承乾、李泰。 人,不会永远是理性的,感性这种情绪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只不过每个人的触发条件不一样。 那日,在汉王府的时候,朱瞻壑的一席话,打开了朱棣感性的开关。 “其实,爷爷您也明白,人终究还是会长大的。”朱瞻壑以额头抵着地面,闷闷地说道。 “孙儿长大了,曾经长成了您想要的模样,但现在却长歪了。” “是孙儿对不起爷爷。” 朱棣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双眼闭起,低声说道:“朕安。” “谢皇爷爷。”朱瞻壑这才站起身。 朱棣招了招手,小鼻涕搬着一把椅子快速上前,放在了朱瞻壑的身后,然后快步离开,还顺带带走了所有的宫女和内侍。 “说说吧。”朱棣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睁开眼,看着面前这个他觉得很陌生的孙子。 “草原和倭寇,你选一个,爷爷会尽最大的能力满足你。” 从现在开始,两人之间已经不再是亲人之间的交谈,而变成了政客之间的交锋,是利益的交换。 只不过,在特殊的关系下,二人的决定中能掺杂几分亲情,就说不准了。 还是那句话,人从来都不是纯粹的生物,所有人都会被不同的情绪干扰。 “孙儿先说孙儿想要的吧。”朱瞻壑沉吟良久,几番斟酌,才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孙儿希望,云南,包括以南的地方,爷爷可以派遣官员治理,但不要插手孙儿和黔宁王府的决定。” “若有不妥,爷爷尽可下圣谕,但若是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孙儿希望那些官员不要插手。” “当然,作为大明的藩王,所有的规矩都会按照朝廷的规矩来,包括税收、官制等一切。” …… “好。” 沉默良久,朱棣才缓缓地说出了这个字。 这个决定,对于皇帝来说很过分,但对于朱棣来说,不难。 从他下令让周新等人停下了去云南的准备时,他就已经决定要放开云南,交给自己的二儿子一家了。 不然的话,你见过哪个藩王府没有府官的。 所以,这个决定对他来说并不难,甚至可以说是早就决定好了的,只不过是由他的孙子先提出来了。 “谢皇爷爷。”朱瞻壑没有起身,但微微欠身。 “既然皇爷爷已经答应了,那孙儿也会按照约定选择一个。” “只是不知道,爷爷希望孙儿选择哪一个?” 朱棣再次沉默。 其实这所有的问题,他心里都有答案,只不过他希望让自己的孙子去选,这是他的让步,也算是补偿。 虽然每个选择都很难,但他希望让自己的孙子选择一个他愿意的。 “那……”等了许久,见老爷子不开口,朱瞻壑缓缓开口。 “《司马法》曾有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庭院里长不出栋梁之材,太平天子也做不到言出法随。” “堂兄的阅历还少,需要有一些历练,相较之下,倭国太远不说还要渡海,草原现如今虽然仍旧难以解决,但只剩下瓦剌的草原还是要简单一些。”.. “所以,孙儿选择倭寇。” 说到这里,朱瞻壑站了起来。 “孙儿听闻,三叔正率领大军在长城内驻扎,想来大明现如今也是有些紧凑。” “孙儿不日之后就要返回云南,等爷爷做好准备,就请安远侯柳升带领宝船,率领对应宝船数量的海员(我也不知道明朝时期海员叫什么),前往交趾。” “同时,孙儿也会尽快处理好交趾的事情,只不过这还需要爷爷帮忙说服沐二叔和沐三叔。” “以后的事情,孙儿会进行安排。” “不知道……爷爷是否还有其他要求?” …… 气氛再次沉默了下来。 这种纯公事性质的谈话朱棣很不喜欢,但他没有办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