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我要用的都是云南的将士,他们常年生活在这里,习惯了这里的气候,若是在反季节出征,那怕是会影响到将士们的战斗力。” 朱瞻壑从京城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是三月份了,后来又在交趾放了第二把火,大火烧了整整两个月才几乎把陈季扩的大越国烧得差不多,把他给逼了出来。 后来押送陈季扩入京以及处理百姓南迁的事情又耽搁了一段时间,现在马上就要七月份了。 这个时候出发,等有实质性的战斗那都是冬天了,朱瞻壑怕云南的这些将士们不习惯,从而导致战斗力大减。 除此之外,虽然在交趾没有什么直接的战斗,但将士们也是需要休整的,别以为没有直接的正面战斗将士们就不累。 战场的氛围是沉重的,这对将士们是很大的压力,也是所谓战后综合征的病因之一。 “殿下有准备就好,不过下官还是有个问题想问一下。”听了朱瞻壑的计划,郑和微微颔首,带着几分犹豫问出了一个问题。 “不知道殿下对倭寇的问题是怎么看待的?” “哦?”朱瞻壑闻言挑眉,带着几分不明的意味问道。 “这是郑指挥使的问题,还是说……” “就是世子殿下您想的那样。”郑和微微低头。 “这样啊……”朱瞻壑脸上那不明意味的笑容更盛。 “那你回去就直说好了,我曾经说过,解决问题的高效办法就是解决掉制造问题的人,不知道郑指挥使在来时有没有听说过我是如何解决交趾问题的?” “略有耳闻。” “那郑指挥使觉得办法有效吗?” “这……”郑和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高效吗?这是个毫无疑问的问题,朝廷蹉跎了五六年都没能解决的问题,到了朱瞻壑手中前后不过一年的时间,问题就解决得差不多了。 这不是高效是为什么? 可是问题在于,这能说吗? “无论如何,高效就行。”朱瞻壑没有等郑和的回答,笑着说道。 “我知道郑指挥使你不过是个跑腿的,咱们两人也从来都没什么纠葛,所以也不会为难你,你照实说就是了。” “况且,对于一个几乎是年年劫掠我大明海疆的烂地方来说,这才是最好的处理办法。” “此前倭寇对大明海疆的侵犯郑指挥使应该是知道的,至于那些倭寇的构成是不是如倭国所说的那样都是流民海贼,郑指挥使应该也是心里有数的。” “别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此前有安远侯柳升率领船队一直追击到青州海域,大破倭寇,后有我在台州府处决倭寇,这才让倭寇们安分了一些。” “但前后也就两年,或者应该说一年半,这些倭寇就安分不住了,再次在我大明海疆兴风作浪。” “除此之外,他们对我们大明所谓的朝奉也不过都是为了利益,每年都拿着一些破烂来换取我大明的赏赐不说,还一年更比一年破。” “对于这样的从属国,我觉得我的做法才是最合适的,最起码,我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我可以让他们安分。” 说到这里,朱瞻壑转过身,正对着郑和,脸上那嘲讽的笑容丝毫不加以掩饰。 “若是朝野上下有人不满,那郑指挥使不妨告诉他们,如果他们能够解决倭患的问题那就请他们站出来,给个具体的办法和章程,若是不能……” “那就让他们闭嘴!” 这一刻,郑和突然心中一凛,感觉整个身体从头到脚都凉了个通透。 交趾近乎被烧得一干二净这事儿本来就不是什么秘密,郑和自然是知道的,把面前的朱瞻壑跟那场大火联系起来…… 郑和突然有了一种名为害怕的情绪。 他是大明走过地方最多的人,见到的人也是最多的,他知道最可怕的就是朱瞻壑这种不惧世人看法、只求高效解决问题的人。 因为这种人,真的是什么都干得出来。 “下官一定如实禀告给陛下。”郑和深吸一口气,强自镇定心神,躬身说道。 “按规矩办事,挺好。”朱瞻壑点头笑笑,然后抬步离开。 “走吧,郑指挥使远道而来,又是我大明的功臣,总是得设宴款待一下的。” “这么长时间了,想来家里也准备好了,不过这王府还没有建好,希望郑指挥使不要嫌弃。”. “世子殿下说笑了。”郑和也抬步跟在了朱瞻壑的身后。 他其实还有问题的,比如说当初朱瞻壑塞入市舶司,并且随着远洋船队远航的那二百人去哪儿了,是为了做什么。 这不仅是他的问题,也是朱棣交代给他的任务,但是现在看来,怕是得不到答案了。 ----------------- 汉王府。 沐晟、沐昂、沐昕以及常宁公主都在这里,为的就是今天郑和来的原因,因为只要是有政治嗅觉的人,都知道今天会是个很不寻常的一天。 “哟,都在呢?”朱瞻壑带着郑和推门而入。 云南的气候很好,哪怕是夏天,正午的气温也不会特别热,所以朱高煦直接让人在院子里摆桌。 喝着茶,看着滇池的美景,感受着滇池湖上出来的微风,也算是惬意的生活了。 “瞻壑见过常宁姑姑。”朱瞻壑对着常宁公主躬身行了个礼。 至于其他人,都已经很熟了,只是打了个招呼,毕竟也不是什么正式的场合。 “都谈好了?”常宁公主搭了个话,然后坐了下来,将话题引向了男人那边。 “能有什么谈不好的?”朱瞻壑笑着坐了下来。 “郑指挥使这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