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一下子发出了两道诏令,让整个大明都动了起来。 第一道诏令是关于高棉和占婆国的。 朱棣本就倾向于朱瞻壑的做法,现在满朝文官又碍于朱瞻壑的狠辣而不敢开口,这件事情也就自然而然的就这么定了下来。 关于这件事情,其实是有好有坏的。 不过关于好坏,这其实得分人来说。 对于朱瞻壑来说这肯定是好事儿,不用自己出兵就能够解决高棉和占婆国的事情。 这又不费力,还能够得到高棉和占婆国的土地,这是毫无疑问的好事儿。 对于应天,不管是朱棣还是朱高炽来说,这也都是好事儿。 朱棣是打从一开始就喜欢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只不过是碍于所谓的名声,最终还是向儒家士子妥协了。 现在儒家士子反而先妥协了,朱棣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至于朱高炽…… 他已经开始让金幼孜和杨士奇着手准备公羊学的事情了,现在朝廷的这种做法虽然不契合他想要的那种公羊学,但对他的目的却有促进作用。 想要推翻程朱理学,推行公羊学,那首先就要让程朱理学失去那种主导的地位。 这就和造反是一样的,如果你想要当上皇帝,那你就得推翻前一个皇帝,让他从那个宝座上跌落下来,这样你才有机会坐上去。 而现在,就是将程朱理学从中原主导思想那个宝座上推下去的机会。 至于这第二道诏令就比较有意思了:关于草原互市中的羊毛贸易。 互市,其实并非只是针对瓦剌的,因为草原上并非只有瓦剌,兀良哈三卫也是需要互市的。 只不过,在兀良哈三卫的贵族被屠戮一空之后,兀良哈三卫就和大明的其他州县是一样的了,也就是他们居住在草原而已。 也就是说,实际上兀良哈三卫已经和什么扬州府、台州府和松江府这一类地方差不多了。 羊毛贸易辐射的不仅只是瓦剌,还有兀良哈三卫。 其实朱棣最开始的时候是犹豫的,因为在这件事情上,他不知道要不要带上兀良哈三卫。 如果只是单纯的好事儿,那这事儿就轮不到瓦剌。 现在的羊毛贸易就是一颗包裹着糖衣的毒药,真正的目的是掘掉瓦剌的根。 要是以前的兀良哈三卫,误伤了也就误伤了,反正他们一个个的都居心不良,但是现在不行。 不过,永乐大帝终究还是那个永乐大帝,在亲情上或许会犹豫,会犯错误,但在别的方面,这种情况基本上是不会发生的。 有句话叫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一个国家,那是万中无一的概率。 相较于通过战争的方式来解决,而且还要拖好长好长时间,朱棣觉得还是朱瞻壑的法子最有效。 至于兀良哈三卫……实在不行就让他们南迁吧。 因为这样,这两道诏令上的事情就这么被定下来了,朱棣也不知道,他的决定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不仅朱棣不知道,其他人也不知道。 —— 香洲府。 朱瞻壑暂时是在这里安顿下来了,该准备的东西,比如说生活用品什么的,俨然一副要常住的样子。 在得知朝廷对高棉和占婆国的决定之后,朱瞻壑就不着急了,直接开始整顿已经拿到手的地方。 而他着手开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云南百姓南迁。 别误会,这个南迁说的不是之前像安南那种只要伱愿意就支持你南迁,甚至还鼓励你南迁的那种。 这次的南迁是强制性的,但同样的,也不是谁都能被选得上的。 这次南迁,入选的人家也只有一万多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朱瞻壑那两个护卫所中护卫的家人。 也就是说朱瞻壑把属于他的那两个卫所相关的人都给搬到这边来了。 “殿下准备把重心放在这边吗?” 曾经的暹罗王宫里,朱瞻壑并没有直接入住那代表着至高权利的宫殿,虽然这也代表不了什么,但为了避免某些贱人的多嘴多舌,朱瞻壑还是随便找了个宫殿住下了。 简笑和祝三凤也在这里,只不过他们俩住得是更 “为什么不?”朱瞻壑很是舒服地靠着,他发现暹罗的王室比他会享受多了。 除了一些大明皇室御用的东西之外,这暹罗王宫里该有的基本都有了,甚至有一些东西就算是朱瞻壑都没怎么用过吃过。 “帖木儿帝国送来了那么多的奴隶,浪费了不是可惜吗?” 没错,随着当初答应好的一千人之外,兀鲁伯答应的白奴贸易也开始了,只不过这白奴贸易四个字也就朱瞻壑能说说,对外只能说是奴隶贸易。 不过,兀鲁伯显然是很好的理解了朱瞻壑当初的“深意”,第一批送来的老白有四百余人,全都是女人! 而且每个都是那种虽然营养不良,但能看出来底子很好,养一段时间就是上好的水泡架子那种的。 朱瞻壑可不想自己哪天突然瘫在某个水泡架子上,或者整出来个马上风啥的,所以打算分给自己手底下的将士们。 这也就是为什么朱瞻壑要让自己那两个护卫所的将士们把家人也都迁过来的原因了。 “那,满剌加您打算怎么解决?” 虽然那一千人并不是罪魁祸首,但也极大地缓解了祝三凤的情绪,再加上在倭国的经历,祝三凤的情绪和性格已经好了很多。 “满剌加?”朱瞻壑闻言停顿了一下,然后嘴角就翘了起来。 “首先,他们欺骗大明在先,让大明承认了他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