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举的事情,你是怎么想的?” 看着朝鲜的使臣走了,朱高煦也坐了下来,开始说起了正事儿。 “暂时……还是先等一等吧。”朱瞻壑给自己的父亲倒了一杯茶,然后依靠在了书案上。 “科举的确是补充人才的高效方式,但说白了也只是选拔人才罢了,那些人才被选出来之后还要经过历练,不可能直接就上手做事的。” 在朱瞻壑掌握了顺天,乃至是整个大明之后,朝中的官员自然是免不了被大清洗一番的,毕竟内阁三杨都没了,别的文官不可能一点事儿都没有。 老牌臣子中,现如今也就剩下了夏原吉和胡濙了。 夏原吉是跟朱瞻壑的关系一直就不错,而且他也是最希望朱瞻壑来掌控大局的那个人。 至于胡濙…… 这个人其实有点儿像于谦,但却又是于谦的对立版本。 胡濙这个人为人宽厚,按理来说应该是最反对朱瞻壑掌控大局的人,但这个人在做事上却又不拘泥一格,而且很有见地。 这么说吧,这个人可以说是最顽固的守成派,但在面对巨大的变故时却又能做出改变,历史上的土木堡之变后,除了于谦和陈循,胡濙也是坚决反对南迁,并且主张反攻瓦剌的人。 此外,胡濙在永乐五年就被朱棣赋予了寻找建文的重任,一直到永乐二十一年才回朝。 在此期间,他可以说是走遍了大明,就朱瞻壑给大明所带来的改变,胡濙是感受最深的那个人。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明明是守成派,但却能够被保留下来,而且还在前任礼部尚书吕震被处死之后迅速接任,而且还是第二天就走马上任的那种。 除了这些老牌官员,朝中还有一些是在立公羊学为官学之前就出仕了的,他们的去留乃至于生死还得看他们的表现,不过在此之前肯定是不会得到重用的。 而那些公羊学的士子们已经有做官的了,但相对来说还是较少,毕竟立公羊学为官学的时间尚短,公羊士子本身就少,还没啥经验。 继续通过科举选拔官员,那也只是选拔替补罢了,远水救不了近火。 此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两年间,先后两任皇帝驾崩,这个时候举行科举…… “那怎么办?”朱高煦有些急了。 虽然没有坐上皇位,但他已经将自己代入了进去,毕竟现在的大明做主的是他们家。 要真出了什么事情,百年之后他不好和老爷子交代。 “您别着急啊。”朱瞻壑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 “就目前来说,大明还是有不少人能用的,而且公羊学被立为官学也已经有八年了。” “八年,除去重新学习的时间,还是有一部分人早早的就得到了历练,我前两天看了一下,这些人中甚至有四年前,也就是永乐十九年辛丑科出仕的。” “这里的人总是能挑出一部分来的,再加上地方官员其实受此次影响不是很大,清廉的官员不在乎,贪的也不耽误他们继续贪,三五年之内还是没啥问题的。” “那香州府、南州府(德里苏丹)和帖木儿帝国那边呢?”朱高煦显然没有就此放心。 “那边也是需要人治理的,瞻圻管管香州府还行,德里苏丹还差一点,帖木儿帝国就太远了,他鞭长莫及。” “这个您就更不用担心了。”朱瞻壑笑着摆了摆手。 “您也说了,瞻圻管理香州府没啥问题,更何况您将您的护卫都留给了瞻圻,就算是出了什么事儿不还有朱恒在呢嘛?” “至于帖木儿帝国那边还有沐家不是?再说帖木儿帝国还没能从绝收的灾难中走出来,光是绝收就导致超过半数的帖木儿帝国人死亡。” “现在,沐家正在按照我的命令在那边挖运河,以工代赈的做法吸引了很多的灾民,这个您就不用担心了。”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他们想要集合起来反抗我们,那也得有根基不是?” “帖木儿帝国的绝收都那样儿了,他们哪有反抗的钱粮和武器铠甲?” “至于德里苏丹嘛……” 说到德里苏丹的时候,朱瞻壑停顿了一下。 “德里苏丹的确是个问题,不过就目前来说,那些低种姓的人初偿权利的滋味,短时间之内问题不会太大,等我们解决顺天这边,转头再去解决德里苏丹也来得及。” 德里苏丹,算是朱瞻壑所拿下来的地区中最为特殊的一个存在了。 德里苏丹人口虽然不及大明,但也不算少了,因为种姓制度的关系,朱瞻壑在“解放”他们之后使用了土司的制度。 一来是低种姓的人更知道低种姓需要什么,能够更好的管理,让德里苏丹在短时间之内处于一种绝对的平静。 二来是当时他的确是没什么人可用,光靠着陈循一个人可管理不过来。 不过,这世间绝大部分的人都是一样的,哪怕是低种姓,在尝过了权力的滋味后,绝大部分人都会被权力所腐蚀。 不过问题不大,到时候再来一次改土归流就好了,哪怕那些曾经是底层的人被权力腐蚀了,其他的人也还是最底层,再加上之前都有经验了,改土归流的难度不大。 说不定还用不着朱瞻壑出手,那些低种姓的自己就会解决问题,毕竟他们此前都已经有经验了,缺的就是一个能够站在他们身后的靠山。 “那你接下来准备做什么?”朱高煦闻言也是放下了心,转移了话题,想要把自己真正想说的给引出来。 “我打算派一些人去奴儿干都司。” “奴儿干都司?”朱高煦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 “嗯。”朱瞻壑点了点头。 “这次咱们接管应天,被拿下的官员不少,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