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一进寿康院,晏清就见屋门口站了个雍容华贵、银发满鬓的老太太。 老太太执意要从屋里出来,一堆人劝着哄着,老太太满脸的不高兴:“这么点子风,我老太婆就受不住了?没得小瞧人!” “是是是,娘您身子骨最硬朗,咱都是小瞧了您了。” 晏秦氏紧走了几步,上前将老太太堵回屋里,温声劝着,“您是不觉着冷,清儿这一路冷风吹过来,您总不好让她还在外面站着吧?” “我乖孙儿来了?” 老太太一听这话,不跟身边人争了,只探头往外看。 晏秦氏侧身朝晏清招手。 晏清上前两步,同老太太见礼:“外祖母安康。” “好,好。” 老太太乐呵地应着,上前要来扶晏清,“自家人,不拘这些虚礼。” 晏清连忙直起身,要搀老太太,只是青衣挂着她一只手,单手搀人多少有些失礼。 老太太不拘这些,握住晏清的手,把人往里带,一面心疼地说着,“瞧这小手凉的,快进屋子里暖暖。”一面又转头吩咐人,“去,取了手炉来给丫头煨着手。” “早就备着了,就等着送上来呢!” 老太太话音刚落,齐嬷嬷就笑盈盈地捧了手炉过来,递到晏清手里。 晏清却是没手能拿,一时竟有些犯囧。 老太太见状接了手炉,将晏清的手同手炉一道握在手里。 那生怕自己一松手,晏清就没了影儿的模样,同半藏在晏清身后的青衣,是一样样的。 人都说越老越小。 这话放老太太身上,是一点儿没错。 老太太拉着晏清絮叨了半天家常,忽地听谁说了一嘴晏清这从余淮一路赶回来,路上恐怕没得着歇,瞧着晏清眼下厚重的乌青,又是心疼,又是舍不得。 她还是头一回见着她这外孙女,还没聊上几句,没看够眼。 但老太太到底还是心疼晏清奔波劳累,忙又让人将西厢房收拾出来,要留晏清在寿康院儿住。 “您呐,就别操这心了。” 晏秦氏打住老太太这心思,劝道,“这孩子挑剔得很,非得是自个儿熟的地儿,才能睡得安稳。且让她回山海居去歇去,左右她如今回来了,多的是见面的时候,不差这一会子。” 老太太一听这话,便只得是放人,却还要不放心地叮嘱 甚至要亲自送晏清去山海居。 晏清和晏秦氏两人好说歹说,才劝住她。 离开寿康院,晏清紧绷着的身子才放松下来,偷偷地长出一口气,却不想还是被晏秦氏逮着了。 “累着了吧?” 这会子从寿康院出来,晏秦氏才得着点儿机会,温声同她说会儿话,“你外祖母就是这样的性子,操心惯了。又头一次见你,心里高兴,话也就比平日里多了些。” “外祖母心疼我呢,我晓得的。” 晏清扬起笑来,让晏秦氏宽心。 瞧着晏清憔悴的脸,便是笑起来,也是止不住的疲态,便忍不住心疼,握紧她的手,应了一声,没再说什么。 她知道的,自己的女儿是个喜静的,并不喜欢人吵闹,也不喜欢多说。 只是不忍拂了老太太好意,所以她也就连路上自己的辛劳也不提,只同老太太说些趣闻,哄着老太太高兴。 她有这份心是好的,只是太苦着她自己了。 晏秦氏想着这些,心里就又是一阵疼。 她一双儿女,都不曾在她身边长大,小小年纪就跟着他们爹到了边疆,却养出了截然不同的性子。 修儿最是跳脱,每回给她写信,都是跟她诉苦,说自己又挨了罚,说他爹不通情理,活像个皮猴儿。 清儿却更沉静,信纸上总会说自己过得好,问她缺什么,少什么,过得好不好。 回了家,修儿总是坐不住的,今儿要出去赛马,明儿要出去打猎,除了年三十跟大年初一二,其他日子,白天是难得见到人的。 以致于这会儿,她都记不太清,他长什么模样了。 晏秦氏想得喉头更咽,下意识地便更握紧了晏清的手。 索性,老天怜她,还留下了清儿。 只是清儿这孩子,心思太沉了,总自己压在心里,面上永远的风轻云淡,只叫人能看见好的。 她是真怕这孩子什么事儿都压在心里,会闷出病来。 从前修儿在的时候,还有人闹她,她还不像这么沉闷。 现在…… 晏秦氏心里发苦,却不敢叫晏清看出来。 看着人进了山海居,晏秦氏甚至没敢多留,就怕晏清瞧出她心里的难过来。 晏秦氏走了,刚进山海居的晏清却又走了出来。 青衣扭着晏清的胳膊,要把她往屋里拽:“休息。” 晏清低头,同倔强的小丫头对视一眼。 青衣鼓着眼睛,不肯退让,嘴里重复着:“休息。” 抬手揪了把青衣气鼓鼓的腮帮子,晏清心里叹气。 好容易在边疆养四年,瞧着像个正常孩子了,这一回京,诸多事一搅和,她倒是又活回去。 回来之前,好歹还能说十几二十个字的长句,现在倒好,能用一个词概括意思的,就觉不肯说一句话。 “事情紧急,我需得先知道颜仲祈将军,对于有人要暗害他一事是怎么想的。” 晏清同青衣解释着,“这关系到我要如何安排之后的事。” 但青衣只是固执地拽着她,拿一双水灵灵的眼睛盯着她,重复:“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