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方十五的丫头,面对边疆险情,敢背责,果断调兵,临危救困,是为勇义;于险处归,先归家以报平安,安家人忧思之心,是为重情。” 皇帝感慨着,念叨着,似在自言自语,但在这鸦雀无声的金銮殿上,却字字清晰:“为救国救民,先斩后奏,也要果断发兵征讨贼国,可谓围魏救赵,极大地减少边境损失,是为勇谋兼备;虽无令发兵违纪,却敢上书揽责,以求戴罪立功,是为忠义。” 说罢,皇帝的视线又是一转,看着王座下的臣子,唏嘘道,“堂下诸位爱卿年纪最小的,也比她长四五岁吧?” 群臣纷纷垂首,不管心里服不服气,这话却是确确实实地让一众人觉得臊皮。 皇帝却不打算就这么放过这群平日里叽叽喳喳个没完,却大多时候只是拌嘴皮子的大人们。 只是这人太多,皇帝一时也想不起谁的事更不堪,只能说是半数的人都是一样的朽皮子。 不过,想不出该拿谁开刀更有威慑力也没关系,反正眼下他也没打算把人都戳死了。 若只是杀鸡儆猴,眼前最跳的一只,就足够了。 “肖爱卿今年都五十有七了吧?” 皇帝视线在朝堂上扫了一圈,最后落到一开始出来挑起话题的肖录身上,“是跟着先帝的老臣了,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御史台进谏直言,风吹不着,雨淋不到的,实在是委屈了。” “没能让您上前线建功立业,耽搁了您为朝廷屡创功绩,实在是朕的疏忽。” 皇帝很是诚挚地说着,却每一句话都叫肖录战战兢兢,“既然您对有勇有谋,又重情重义,忠君爱国的晏将军的调兵遣将不满意,那想来是有更好的对敌之策。不如,朕给肖大人一个机会,上前线督军。肖大人以为如何?” 肖录抬头大拜,余光扫见皇帝冷沉的视线,背上汗毛直立:“微臣谢圣上厚爱,但微臣年老体衰,恐难担此大任。还请圣上,收回成命!” 这话肖录是真心得不能再真心了。 虽然督军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兵权,但是那也要他有命活着才行啊! 就他这老胳膊老腿儿的,别说到了边疆,面对兵荒马乱的能不能活下来,就是一路上的奔波劳累,都够耗去他半条命的。 尤其现在南疆政局混乱,西疆战事吃紧,两疆主帅无暇他顾的情况下,导致两疆之中匪乱四起,他这一出了京城,恐怕路上就得被乱刀砍死了! 看皇帝的眼神,他甚至怀疑,自己要是真的出了京城,皇帝恐怕是会第一个对自己动手的。 他怎么敢出京城呢? 皇帝显然很清楚肖录的德性,嗤笑了一声,意味不明地说了句:“可惜了。” 肖录一抖。 他不知道皇帝这“可惜”,是在可惜没了机会弄死他,还是在可惜少了一个督军的人选。 但看皇帝对晏清的赞赏,肖录觉得后者的可能性不大。 肖录正在猜测皇帝是个什么心理的时候,皇帝又开口了,却没再针对他。 “游爱卿可愿远赴边疆,替朕督军?” 皇帝问游甫钰。 游甫钰一撩袍角,恭敬跪下一拜到地:“能为圣上分忧,是微臣的荣幸。” “好!” 皇帝赞许地看了游甫钰一眼,旋即让人拟旨,“今兹御史台监察御史游甫钰为西南督军,即日起赶赴西南前线,辅佐端王平定南疆,督察兵事。” “微臣,定不辱命。” 游甫钰接过圣旨,拜谢。 皇帝赞许地点头,随即便道:“时不等人,爱卿即刻便回府收拾行装,上路赴任去罢。” 游甫钰应下,退出金銮殿。 人群之中,柳溪元看着游甫钰领旨退出金銮殿,不由得眉头紧锁。 督军是重任,但西南地处前线,远离朝堂政局,就算在边关立了功回来,那至少也是一两年后的事了,到时朝中政局还不知会如何变化,但想再得到重任,恐怕不会是容易的事。 可若甫钰当真到端王身边做事,日后就是端王的左膀右臂。 看如今情形,端王应是板上钉钉的下任储君,甫钰跟着端王,日后随端王回京,自然是能受到端王重用。 利弊都很明显,却说不上谁更重一筹。 一时之间,柳溪元倒是有些看不明白,皇帝到底是在重用游甫钰,还是想要贬谪游甫钰。 这倒是真的应了那句“君心难测”。 当游甫钰离开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觉得这事儿应该是翻篇儿了。 皇帝对晏清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那是赞不绝口。 他们就算心里再不满好不容易被他们踩在脚底下的晏家,因为一个小丫头重新东山再起,也不敢这个时候还去才踩晏清惹皇帝不快。 没看肖录都被怼的没脸没皮了吗? 有皇帝那一顿夸在前面,但凡要点儿脸皮的,都不好意思继续开口去踩人家,除非自个儿功绩能高过别人小丫头去的。 而这满朝文武里,能比晏清功绩更加卓越的,十个手指头就能数得过来。 这人啊,真就是不能比的。 满朝文武心思各异,但此刻却大多有一个统一的念头——快点儿完事儿下朝。 但有的人,就是偏偏不喜欢如人愿。 “圣上既派了人前去西南督军,西疆那边若不去人,岂非是让大梁那边觉得,咱们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防着他们?” 众臣一听这挑事儿的话,一心盼着下朝吃早饭的人,顿时不高兴地看向说话的人,却见那人是两朝丞相当朝国丈许相逢。 众人不满的心思霎时熄了。 能压着晏清的功绩,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