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历史(1 / 1)

映传大学,说好不好,说差不差。但是惊春选择它的理由很特别。

惊春所在的高中并非名列前茅,升本率也很一般,能考上大学的人并不多,其中大多数人走的是艺术生途径,很巧,惊春选择的也是艺术生,她学的是编导专业,从高一下学期便开始编导课程,如今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时刻,校考已经结束,她也完成了艺术生身份的最后一场考试,回到了临城十八中进行文化课的冲刺。

映传大学并不在河南,便要校考。之所以说惊春选择它的理由特别是因为一般传媒类的学院都会有师风师德问题,在惊春考虑目标院校的那一年,身为民办院校的映传大学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成果,且秉持着传承社会良好风气的校训一直被公认为“业界良心”。是的,惊春选择这所学校只是因为学校的校训。

身为传媒人,拥有良知永远是最重要的,这是惊春所认为的至理。任何人干任何事都要对得起良。

目标被写进一张小小的便签上:目标:450 语文:110 数学:70 英语:100 历史:60 地理:60 政治:60 加上一句映传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等你!

这便是惊春选择映传大学的全部理由。回想这么多年,能坚持干下来的事情不多,努力踏实的奋斗一百天算一件,还有另一件更值得一提的就是惊春的热爱。

写作是惊春从小学六年级坚持到现在的唯一一件事。

临城是一所非常落后的小城,这里常年发展农业,一直以来都没有独特的小镇标签,发展极其落后。近几年政策扶持,要在临城大搞建设,临城被贴上了“第一个综合性航空港”的标签,高铁,地铁,飞机场相继落成,临城得了发展,而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惊春也因国家政策获得了一笔拆迁款,近几年临城的生活才逐渐丰富起来。

小镇独特性孕育了很多“留守儿童”,农村的生活太差,很多青年选择到省会务工,把子女留给家中的老人抚养,但家里的农活尚且繁重,又谈何有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呢?爷爷奶奶一个忙于工地奔波养家糊口,另一个则是被束缚在四亩地上的劳动力。惊春还有一个小两岁的妹妹,在很小时便要照顾妹妹,这也奠定了她坚强,独立的性格。

因为不能同小伙伴玩闹,惊春一直埋怨过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事务繁忙,她要在家中帮忙烧饭,烧地火的过程实在枯燥无味,惊春便借此养成了看书的习惯。

正是成长的独特性,导致她在遇到了寄夏之后便无可自拔的陷了进去。

物理上有种说法叫做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在遇见某人后,惊春不得不对这种说法表示赞同,两个性格不同的人在大概率上是很容易相互吸引,然后发生一些故事的。

身为留守儿童的惊春在四年级时迎来了两个熟悉又陌生的“父母”,那时候的他们相处并不融洽,父母觉得惊春生长的非常野蛮,任性,不懂事,惊春则责怪他们不仅缺席自己的童年,还赋予了自己太多不该承担的责任。

与父母不和,没有同龄朋友,这成为惊春一生难以逃脱的宿命。因着爷爷的教导,她开始接触到文字,至今都记忆深刻。那时还只是一年级,惊春读的第一本书是雷欧幻想的《查理九世历险记》,第二本书是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全集》。

此后因为阅读的好习惯获得了大大小小无数的证书和奖项,也渐渐开始把文字看的重要起来,事情真正的转折是在初中。

在初二时,惊春做出过惊天动地的自杀行为,以此来对抗学校过于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父母严苛的学业要求。那时的她因为初中严格的时间管理患上了严重的胃病,需要天天请假到诊所输液。学校与惊春家的距离并不远,但还是给需要工作奔波的父亲带来了一定的麻烦。那时候惊春不懂事,对抗是她面对不公平做出的唯一做法,所幸在那之后她和父母的关系终于有所缓和,随着时间不断流逝,不断地和父母进行沟通交流,父母开始理解惊春的心情。

青春的成长是荒唐的,在惊春成长的这些年来,她始终坚持着阅读,通过阅读来打发无聊的时间,了解新奇的知识,通过写作弥补以前那个什么都不曾拥有的自己。值得庆幸的是,在严重且反复的胃病,抑郁和极端的厌学情绪之下,她靠文字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用自己的方式对抗自己的负性情绪,顺利的读完初中高中,考上了大学。

文字的力量是强大的,文字救赎了童年那个无助的少女,她寄情于文字,在幻想的世界里徜徉,过于天马行空,写过玛丽苏的剧情,见过现实的苦难,但感恩文字,她终于可以放下对世界的戒备在幻想中度日。

思维的跳跃性也让她走上了一条“创新”的道路。在别人选择稳妥的文化课高考时她突发奇想走了一条包括自己都不了解的艺术生的道路。

农村的教育更具有滞后性,在她彻底完成自己的艺术生生涯之前,她对艺术生不了解,对编导没有概念,在那之后,她彻底走向了一个思维更加广阔的世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