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年的开凿、修筑,兴安灵渠大功告成。 这是世界上第一条船闸式人工航道运河,它沟通了湘漓两条河流,湘水汇入漓水,使原本属于长江流域的湘水与属于珠江流域的漓水连接了起来。 因而,从长江流域出发的船只,可以通过漓江逾五岭而直接到达岭南地区! 即使载重万斤的大船也可以顺利通过! 这就为被困于岭南的秦军粮饷的补给带来了新的转机。 秦军的粮饷和军用物资开始得以大批地运往岭南…… 可想而知,日后岭南六郡若是爆发叛乱,吴国本土是能够通过栈道和灵渠,尽快赶去平叛的。 当然,前提是吴国通往岭南的道路没有被完全封锁! 庆忌又道:“日后,凡劳役、囚徒,皆发配至岭南,修渠建道,务必使吴国尽快与岭南六郡互通有无。” “同时,鼓励国人往南方定居。徙一人者,赏布十匹,稻米十石,钱五万!” 此时吴国只能通过这样的办法,吸引国人到岭南六郡定居。 但,庆忌能预料到,不会太过管用! 因为岭南六郡这种地方,太过荒芜,而且瘴气丛生,毒虫勐兽时常出没,国府给再多的钱,他们只怕是有钱都没命花! 历史上,秦王朝占领岭南之地后,此间两千年,岭南的开化程度始终不及中原和江南。 岭南之地,成了每个王朝流放官吏和罪犯的地方。 庆忌也只能如法炮制,将岭南六郡当做流放囚犯、降卒之地,让他们不遗余力的去开发。 …… 滋德殿内,庆忌正在批阅奏牍,在一边的王后季蔲则是帮着庆忌研墨。 夫唱妇随,一起处理政务,有时候季蔲还能跟庆忌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想法。 “大王,太宰、大司马求见。” 这时,一名内侍进入滋德殿禀告道。 太宰季札与大司马孙凭,一个是文臣之首,一个是武将之首,同时觐见庆忌,想来是定有大事! “宣。” “唯!” 庆忌随即放下手中的毛笔,在陛台上正襟危坐起来,季蔲亦是坐在庆忌的一边。 这个时代,还没有后宫不得干政的说法。 所以,作为王后的季蔲,是有权力参知政务的。 “臣孙凭(季札)参见大王,大王万年!” 一起进入滋德殿的季札与孙凭,异口同声的行礼道。 “不必多礼。太宰、大司马,请坐。” “谢大王!” 等到二人各自落座后,庆忌这才颇为疑惑的垂询道:“太宰大司马觐见,不知有何要事?” 闻言,季札与孙凭对视了一眼。 “大王,老臣年迈,精力倾颓,对政务深感力不从心。故欲请大王准老臣告老还乡,以归于乡梓,做一闲云野鹤,了此残生!” 太宰季札首先硬着头皮道。 季札要辞官? 这让庆忌和季蔲都倍感诧异。 “叔祖,何以舍寡人而去?” 庆忌蹙眉道:“我吴国现在方兴未艾,正是需要叔祖你鼎力相助之时。叔祖怎会有告老还乡之念?” “请大王体谅。” 季札喟然长叹道:“老夫已年迈,而今已古来稀之年矣,精力大不如前。” “承蒙大王厚爱,许以太宰之位,执吴国之牛耳,治国理政,迄今已九年矣!” “而今我吴国之国势蒸蒸日上,百废俱兴,人才济济,其中不乏王左之才也。是故,老臣乞骸骨,归于田野之间,不闻政务,闲赋足矣。” “望大王成全!” “……” 庆忌不禁陷入了沉思。 季札会有辞官的想法,其实是无可厚非的。 一般对庆忌的所作所为,季札都会当面提出来,甚至敢跟庆忌顶撞。 因为季札是庆忌的叔祖,吴国的太宰,六朝元老,季札在吴国本来就是德高望重的人。 他经历过寿梦、诸樊、余祭、夷昧、吴王僚、庆忌六朝,至于在阖闾的时候,季札并未入仕。 庆忌也是十分尊敬季札。 相对来说,此时的季札,的确是年事已高的! 古来稀之年! 生于公元前576年的季札,已有七十一岁,绝对是高寿! 在这个人们平均年龄少有超过四十岁的时代,以季札的年纪,称得上是“老寿星”。 季札注重养生,外表看起来没有那么苍老,只是精力真的大不如前。 之前是因为庆忌麾下没有多少人才,治国之才几乎没有,所以才对季札委以重任,让他操持国政,辅左自己。 但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庆忌的根基已定,麾下更是人才济济,其中不乏孙武、伍子胥、计然、文种、孔丘这样的经天纬地之才。 所以季札的想法,多半是退位让贤,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的一代! 然而,庆忌也不舍得让季札真的辞官归隐。 这个老头的经历是大不如前,但身子骨还十分健朗! 庆忌依稀记得,季札还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公元前485年冬,楚国名将子期进攻陈国,吴王派季札救援陈国。 季札传言给子期,明确表达自己的反战态度。 经季札调停,平息了一场战乱。 也就是说,二十年后,超过九十岁高龄的季札还在活跃…… 只是,庆忌也比较体恤季札。 当年是庆忌死乞白赖的央求季札,这才使后者帮衬一下庆忌稳住朝局,并操持了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