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的这一席话,说得庆忌不禁为之心花怒放,颇为心动。 不错! 现在的吴国,完全是有能力跟晋国争夺霸主的地位。 实在打不过,在中原逐鹿失败后,吴军还能退守荆地,借助各种天险关隘,阻挡南下的诸侯联军。 伍子胥其实不缺乏战略目光的。 他擅自出兵伐郑,为的就是能让吴国早一日进入中原,陈兵于洛邑,击败晋国,然后帮助庆忌成就一番霸业。 但,这是不是有些过于急切了? 冷静下来后的庆忌,还是不敢直面晋国的锋芒。 晋国现在的势力仍旧是如日中天,居高不下的。 别看晋国此时跟周王室一样,晋侯的大权旁落,军政大事为韩、赵、魏、范、中行、智六卿所把持。 晋国六卿,实力强大,单个拎出来都能跟卫国、宋国这样的中等国家一决高下。 六合一的话,堪称是天下无敌。 正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吴国染指中原,图谋夺取晋国长久以来的霸权,六卿肯定是不能答应的。 所以,庆忌的顾忌就在这里。 贸然北上争霸,这并不符合庆忌为吴国定下的国策。 “不妥,不妥。时机尚未成熟……” 庆忌摆了摆手道。 见到国君不采纳自己的计策,伍子胥也并不沮丧。 “大王,荆国已经没有必要存在下去了。” 伍子胥缓声道:“大王若不愿冒险,及早的北上逐鹿,也可在荆地设置郡县,完全变作我吴国的城邑土地。” “……” 这个事情,可以考虑一下。 荆国的设立,只是庆忌为了照顾一下楚人的感受,拿来过渡一下的。 如果时机成熟,荆人归心,庆忌未尝不可取缔荆国,直接设置郡县制,纳入吴国的版图当中。 这时,站在一边的范蠡进言道:“大王,臣以为御史大夫所言甚是。” “若取缔荆国,则我吴国当更有余力北上。” “大王,臣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庆忌闻言,有些哭笑不得的道:“少伯,怎么你也跟子胥一般,说话这样吞吞吐吐?有话直说。” 伍子胥和范蠡之所以有些事情支支吾吾的,实在是不好直说。 生怕被庆忌怪罪! 不过,二人也都知道庆忌这里,从来都不以言论获罪,故而不必在意太多有的没的。 范蠡于是硬着头皮道:“大王,恕臣直言。大王若有称霸中原之志,当迁都于宛地,建立新都。” “待天下有变,则大王可率兵北上,长驱直入,一举定鼎中原,成就一番王霸之业!” “……” 庆忌愣了一下,没有说话。 站在一边的伍子胥都不禁暗暗吸了一口凉气,倍感震惊。 这种话,范蠡都说得出口? 就不怕庆忌怀疑范蠡有异心吗? “说说你的看法。” 庆忌没有立即做出判断,而是打算认认真真的听取一下范蠡的意见。 范蠡见状,偷偷的瞟了一眼庆忌,然后缓声道:“大王,金陵城地处东南一隅之地,虽临近中原,地理位置却比不得宛地。” “若大敌是齐国,金陵作为我吴国的都城,自然是无可厚非。然,现在吴国的头号大敌是晋国,而非齐国!” 顿了一下,范蠡又正色道:“大王,臣已经为吴国谋划过。” “宛地,及其附近城邑,临近于中原,坐控南北,西面是楚,北面是成周,以及郑、许等诸侯国,有山有水,遍地是沃土。” “而且宛地三面环山,要塞环卫,既有江南鱼水之乡的面貌,又有北方之日常风俗。” “除了交通不够便利之外。大王,臣以为宛地完全具备了作为吴国新都的全部条件!” 一听这话,庆忌就陷入了沉思当中。 宛县,即后来的南阳,这个地方的确是了不得的。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南阳,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 最着名的是四圣: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科圣张衡、商圣范蠡。 还有刘秀、黄忠、邓艾、文聘、百里奚等等,总而言之,这个地方诞生过许多的历史名人。 最关键的是宛地(南阳)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传说,大禹治水始于南阳淮源。 大禹治水在疏通了淮河之后,登山标木,测定高山大川,治理了“九山”和“九川”,把天下划分为九大区域即“九州”。 为了有效地治理九州,大禹特地修建了一条可以贯通各地的道路——夏路。 夏路从关中过武关至南阳,由南阳向北达中原和东方各州。 夏路连通九州,而南阳是其交通轴心。 由此可见南阳的重要地位。 而且,南阳历史悠久。 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 约在五六千年前,那里就出现了村落和房屋,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 西周时,南阳属荆州,因在周的南部,被周人称为“周土”。 这个时代,即春秋战国时期,宛地已成为天下的八大都会之一。 宛地人已开始使用铁器,有了冶铁、蚕丝等手工业和商业,特别是铸铜业发展迅速,工艺水平较高。 此时,有了范蠡的谏言,庆忌脑海里也萌生出迁都于南阳的想法。 南阳,不止是包括宛地,还有邓、申、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