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省的中书令、门下省的侍中以及尚书省的尚书令一般都称之为“丞相”。 经过庆忌的一番人事调动之后,中书令为范蠡,负责起草诏令。 门下省侍中为邓析,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 尚书令为文种,执掌尚书省,尚书省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六部,下辖吏部、主爵等二十四司。 六部尚书都以所在“部”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为名,负责执行诏令。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同时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入籍、复名复姓等事。 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 由曾点出任吏部尚书。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 由卜子夏出任户部尚书。 礼部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由曹恤出任礼部尚书。 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 由伍明出任兵部尚书。 刑部作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桉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 刑部的具体职掌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桉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桉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桉件。 由李克出任刑部尚书。 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原来的干将告老还乡之后,由鲁班出任工部尚书。 伯噽出任御史大夫,掌管御史台,领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 御史台设置台狱,受理特殊的诉讼桉件,同时风闻奏事。 另外,左丘明为大理寺卿,曾参为御史中丞…… 总的来说,吴国的三省六部制,类似于唐宋时期,却还没有那么“臃肿”。 庆忌讲究的是行政效率。 …… 吴国十年大治之后,留给庆忌的时间不多了。 庆忌迫切的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征服者”,打造一个空前绝后的大帝国,成为无人可及的“大帝”。 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庆忌决定西征。 为何是西征,而不是进攻印du或者是北方的游牧民族? 因为,那里地广人稀,对于吴国而言,实在没有太大的占领价值,发兵攻占那些地方,实在是得不偿失。 有鉴于此,庆忌不顾群臣的劝阻,执意要发起西征之战。 而庆忌的目标,正是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 究竟是从陆地,还是从海路进攻波斯人? 吴国的公卿大夫们进行了一番激烈的争论。 “远征波斯,万里之遥,实在不可取。” “既然陛下要远征波斯,臣等只好苦思冥想最佳路线。” “若从海上发兵,以我大吴的战船规模,以及吨位,可载三万到五万士兵,两三个月后,才能抵达波斯湾,踏入波斯人的疆土之上。” “且不说运兵所用的战船,两三个月的人马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三个月?你怕不是在开玩笑。若是风力允许的话,一个多月,说不定我吴国大军就能抵达波斯湾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吴国的战船,排水量不小,最高排水量的战船有三千余吨,至于航速,则是差强人意,大概是十几节。 换算过来,连自行车都不如,大概二十几公里每小时。 船队从金陵出发的话,大概要横穿辗转上万公里的海域。 就算战船一天能航行三百公里,要多久? 一个多月! 但,这只是纸面上的数据。 所以,声势浩大的吴国战船队伍三个月抵达波斯湾,就已经是难得的事情了。 “从陆地进兵如何?” “若是从陆上西征,大军从西域都护府出发,跨越阿姆河,就是波斯人的地盘了。” “只是,一路上地广人稀,道路阻塞,后勤补给跟不上,万一孤军深入,没了补给,岂不是死路一条吗?” 经过一番商议后,庆忌决定,从陆地进兵,翻越天山之后,渡过阿姆河,直接进入波斯人的地盘。 不过,海上的进兵路线还是不容有失的。 庆忌决定水陆并进。 至于后勤补给的问题,庆忌不会考虑了。 到了波斯人的地盘上,吴军烧杀抢掠一番即可。 “吴章,为征西将军,到金陵后,领精兵五万,战船千艘出航,直抵波斯湾,到波斯波利斯,跟寡人合兵一处。” 庆忌最能打仗的两个儿子,莫过于吴章以及吴繁。 在这十年间,吴繁为塞王,把古羌地(西藏)全部打下来,开疆拓土,成了自己的国土。 不止如此,吴繁还率兵侵入了阿三哥的地盘,屡战屡胜。 吴章为辽王,也是常年跟东胡人、肃慎人作战,所向披靡,把现代的东三省都打了下来,作为辽国的地盘。 甚至于,吴章还屡次侵扰东胡、娄烦、林胡等游牧民族,烧杀抢掠,掠夺了大量的财富以及人口、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