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瑀和陈叔达面面相觑。 啥玩意? 我们听到了啥? 皇太孙……哦,不,嫡皇太孙要被封到吐蕃? 那岂不是说太子李建成要凉,雍王准备正式的接替圣人的位置?! 那我们是不是要招呼招呼文武百官,快速的准备起来了?! 在萧瑀和陈叔达古怪的眼神中,李元吉继续道:“现在,我说我要经略吐蕃,你们还有意见吗?” 萧瑀和陈叔达快速的摇头。 任瑰在迟疑了一下头,也摇了摇头。 您这都要登基了,我们还哪敢有什么意见。 有句话不是说了嘛,识时务者魏俊杰! 反正,现在大唐也没人能在您的银威下去接手圣人的位置。 您说什么就是什么。 “那就照我说的去做吧。” 李元吉不知道萧瑀、陈叔达、任瑰有这么多的内心戏,不过通过他们的反应,大致也猜到了一些他们内心的想法。 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呵呵呵呵呵…… 他嘴上说是要把李建成的嫡长子封在吐蕃,可他真正想封的其实是李建成。 也只有李建成才镇得住即将崛起的吐蕃圣主松赞干布。 李建成那个一丁点大的儿子还嫩了点。 只不过如今李建成还兼任着太子的身份,说把李建成封到吐蕃的话,会让人觉得有些怪异,觉得有些不合礼法,所以才让李建成的儿子帮李建成背了一次‘锅’。 他之所以会产生出将李建成封到吐蕃的想法,也是因为他近两年才发现,他要是想扶持李建成做傀儡的话,并不会那么顺利。 李建成并不是一个甘于做傀儡的人,也不是个会安分的主儿,把李建成扶持上去以后,李建成铁定会想尽办法从他手里夺权。 他已经没心思跟李建成内斗了,因为他发现外斗远比内斗有意思多了。 所以他干脆就决定将李建成外封出去,然后在李渊弥留之际,效彷朱元章、朱棣,整一个皇太孙,让皇太孙直接登基成为傀儡。 皇太孙无论是谁,在辈分、权势、根基上都会矮他好几头,那样的话,他可以从容的掌控皇太孙。 至于他老了以后,会不会受到正值壮年的皇太孙的挑衅,他一点儿也不担心。 因为他并不打算让这位皇太孙在帝位上一直坐下去。 有一句话不是说了嘛,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李氏嫡系有三支,一家出一个,一个坐十年,轮换着来,再让禅位的皇帝组成三人成员的内阁,跟三宰,以及军方三头目,共同组成一个治理大唐的核心权力机构。 三三三九制,相对也能稳定一些。 有了争议,也能角逐出胜负。 在这种情况下,就没人会在乎帝位上坐的是谁了,也不用大动干戈的去抢来抢去了。 皇帝要夺回属于自己的权柄,要面对的就不再是一个人,或者是几个人了,而是一群人。 一群代表着皇家利益群体的人,一群代表着文官们利益群体的人,一群代表着军方利益群体的人。 任何一个群体的人,在拿到了权力以后,再想让他们将权力交出去,那他们肯定会殊死搏斗的。 当然了,为了确保皇族在这种制度中保持一定的优势,三宰中必然得有一个人是外戚,军方三头目中也必然得有一个人是皇族中人。 这样,皇族中的嫡庶、国戚,百官中的文武们的利益都照顾到位了,大家也不会反对,更不会拒绝。 唯一没被照顾到位的可能就是皇帝了。 而皇帝的态度,大家还不用在乎。 有了这么一个想法以后,李元吉就开始做准备了,有了上一次的教训,李元吉决定不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并且也决定花更多的时间去准备,去完成这件事。 所以能告诉外人的就只能是假话,以及一些湖弄人的话。 萧瑀三人明显是被湖弄住了,所以在离开太极殿前,再也没提为何要经略吐蕃这种问题。 萧瑀三人在离开了太极殿以后,立马批复了李道立所需的款项,以及在突厥筑城的款项,同时遣鸿胪寺的人开始跟林邑和吐蕃的使者接触。 初步接触,得到的回应并不好。 两国的使臣几乎毫不犹豫的回绝了这件事。 不过,李元吉也好,萧瑀三人也罢,都没有心急。 要在人家的土地上划地筑城,还要驻军,这对人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一不小心人家就会丧失主权,人家会拒绝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得好好的去磨,得慢慢的去谈,静等时机。 时机成熟的时候,不需要大唐多说什么,他们也会主动找上大唐,请求大唐在他们的疆域上筑城驻军的。 就像是新罗那样。 在萧瑀三人忙着花钱,忙着学习经济,忙着跟林邑、吐蕃的使臣谈判的时候,李孝恭针对博陵崔氏的阴谋终于露出了头角。 七月七日,博陵崔氏的海船在扬州补给完以后,驶向棣州的时候,遇到了海龙王咆孝,一百多条商船中,除了最大的三支船只外,剩下的船只皆被海龙王所吞噬,其中就包括博陵崔氏帮大唐运送粮食的十支运粮船。 消息还没传回长安,朝廷征博陵崔氏所运的粮食为军粮的文书就送往了博陵。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李孝恭在趁机落井下石,在趁机报复博陵崔氏在吞没荥阳郑氏产业期间对他表露出的不敬。 但没有任何人出来帮博陵崔氏叫屈。 因为李孝恭的这种针对是明面上的,并且在李孝恭的职权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