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
沈青栀抿了抿唇,半晌后点点头。她知道,从她自己的角度,她想为伤者争取最大可能,但站在她亲人的立场,她的平安更为重要。
也许他相公说得对,有些事需得慢慢来。她愿意做第一个尝试的,但也不该如此莽撞。
待沈青栀二人回到梧桐巷的家中不久,肖知州府上的谢礼便送来了。
因肖知州的身份敏感,所以哪怕肖知州夫妻二人甚是感激,也只送了一百两银子,外加一些布匹等物,沈青栀欣然笑纳。
几日后,肖子林腹部的伤已养得差不多便回到城中知州府。沈青栀跟着李大夫去知州府出了一趟外诊,回来后便把肖子林的医案收录入系统。
她翻出自己最近收录的医案,除了肖子林的,还有韩三郎夫妻和孙娘子等人的,按照后世的说法,她已经把内科、外科、妇科甚至男科等的医案都收录了一遍。
她琢磨良久,没忍住问小九:“小九,我已经收录了这么多医案,系统是不是很快就可以升级了?”
小九:【……并没有。】
沈青栀叹了口气,不过还是有些不甘心,直到一连等了数日都无动静后,才勉强接受了尚未达到升级标准这个事实。
*
今年冬天到的格外早,不过十月底,沂州城大街上来往的行人便已穿上了棉衣。
京城已传来消息,司天监预测今年将会迎来数年未曾遇见的寒冬,命令各地衙门要妥善做好流民安置。
景朝建朝后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人口大大增长,朝廷面临地少人多的问题,每年都有小农因各种原因失地甚至失了户籍变成流民。
这些流民或无地无户籍,或弃地而逃,平日里在一些大户人家做做短工,农闲时四处流浪漂泊乞讨为生。
流民一多,为了生存可能会涌入城中抢掠引起城中□□,这是衙门最怕的。
若遇灾年或寒冬,这些食不果腹的流民被饿死、冻死都是常事。而大量流民死亡又会带来疫病风险,景朝建朝初期便曾遇到过,所以朝廷历来重视流民安置。
十一月初,沂河河面已经结了一层薄冰,城门外也聚集了不少衣衫褴褛、携老带幼的流民。
沂州城的两个廓县,兰陵县和河东县,衙门里近日都在忙着安置流民一事。
在城门外开仓放粮,为流民安置住所,为其登记造册,对年轻力壮无地的募流为兵,弃地而逃的免除赋税鼓励其返乡劳作……
这些光靠县衙里的吏员,哪怕跑断腿磨破嘴也是做不完的,所以州学里的学子们便被县衙征用,分配到东西两个城门处,做免费劳力。
这些还不够,为让更多流民能顺利过冬不至于冻死、病死,今年两个廓县都设了义诊,药钱由衙门出,沂州城每家医馆各出一至两名大夫,分散在东西两个城门处,免费为流民诊治。
景朝实行五等户制,其中四等、五等户为下户,主要是一些地少自耕或地不够还需佃租部分田地来耕种的半自耕小农。既然是义诊,那除流民外,下户也能免费看诊。
外面天寒地冻,面对的又是流民,李掌柜原本不打算让沈青栀去,但她自高奋勇,主动要去义诊。
一是她相公前几日便在参与安置流民,回去后同她讲了许多,她心里颇有触动;二是这段时日她每日去沂州城的大户人家出外诊,所见皆是锦衣玉食,突然有些迷茫,觉得这并不是她学医术做大夫的初衷。
她不应仅在这方寸之地为富贵人家效劳,等她学成了本事,她要走出去,结识形形色色的人,见识各种各样的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