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都市言情>西游,我体内有九只金乌> 四四八 意外发现,人族圣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四四八 意外发现,人族圣物(2 / 3)

后期的凶兽,就有些麻烦了,需要经过一番惨烈的厮杀,才能分出生死。

至于道君圆满境界的凶兽,姜尘根本就不会与它们客气。就像现在这样,一见面,就是所有的法宝全都一起招呼出去,生生用法宝将其堆死。

凶兽确实很强大,但没有灵智,就是它们最大的弱点。

没有灵智的它们,手段单一,甚至连法宝都催动不了,如何会是手段繁多的修士的对手?

尤其是像姜尘这样,先天灵宝众多的修士,只要抓住机会,轻易的就能将远超他修为的凶兽斩杀。

凶兽那引以为傲的肉体,在极品先天灵宝的面前,就像纸糊的一般,一戳就碎。

倒是听说,开天时代的初代先天凶兽们,个个都与先天神圣无异,非但拥有超凡的智慧,更是能如修士一般使用法宝,修炼功法。

想来,那时候的凶兽,一定是强的可怕,所以,才会被高高在上的先天神圣们,视为生死大敌。

不过,这些都与姜尘无关,现如今,他最重要的还是早日收集到足够多的五行本源,好让三十三天造化宝塔完成晋升。

轰!

姜尘一挥手,将面前的凶兽尸体打碎,化成纯粹的先天五行本源,供三十三天造化宝塔吞噬。

“第十五头了!”

将这头凶兽收起之后,姜尘默默的算了一下,发现在这段时间里,经过他的不断努力,他已经成功斩杀十五头道君圆满的凶兽,以及三十多头道尊后期的凶兽。

他所收获的先天五行本源,早就足够三十三天造化宝塔晋升的了,甚至还要超出许多倍。

是姜尘本着有备无患的精神,这才收集了这么多先天五行本源。

不过,再怎么有备无患,收集这么多五行本源也是够了。所以,姜尘打扫了一遍战场,就打算离开此地,返回五行秘境的外围,专心炼制三十三天造化宝塔。

只是,就在姜尘准备离开的时候,他突然心中一动,有所察觉似的朝远方看了一眼。

那里,似有先天浊气喷涌,又有造化元气涌动,看起来颇为的不凡。

“这般气象,怎么看起来这么眼熟?好像在哪里看到过一般,是某样宝物散发出的独特气象。”

皱眉看了一会儿,姜尘越看这异象,就越是觉得眼熟,可他就是记不起来,自己在哪里看到过。

聚拢神念,姜尘在记忆之中仔细的翻找起来,然后,他终于在羲皇传承之中,看到了相似的记载。

“九天息壤!”

“这异象,是九天息壤散发出的气息所化。”

从羲皇传承之中,姜尘终于知道了那异象的来历,正是女娲娘娘的至宝,人族圣物九天息壤散发出的气息所化。

瞬间,姜尘就变得激动起来了,连三十三天造化宝塔都不想炼制了,一心想去那异象诞生的源头,将里面的九天息壤给取出来。

那可是九天息壤啊,传说之中的极品功德灵宝,为三十六品混沌青莲的莲土所化,乃是清浊之本,造化之源,更是防御无双。

有道是,一捧黄土,显现出一种异样的金黄,随风而涨,妙用变化无穷。

似金非金的黄光展开,黄云膨胀起来,就是黄蒙蒙几亩大小一团。随外界攻击消长,与外敌一般变化,你大我大,你小我小,跟定挪移,坚韧绵密,无懈可击。

打进黄云之中,如遇到棉花包,就是前进不了分毫,纵是传说之中的弑神枪气,也是奈何不得。

一经祭出,除非是法力特别高深,超凡入圣,或是有同等法宝,否则休想抵挡住那无穷无量而来的先天戊土神雷。

只要一洒,登时黄尘涌动,四面一合,挤压摩擦,任谁来了,都难逃神形俱灭的下场。

九天息壤,这是造化之道的至宝,开天的圣物,得之,拥有无尽的好处,可凭此领悟先天造化之道。

……

姜尘的激动,来的也快,去的也快,很快,他就冷静了下来,并察觉到了不对。

九天息壤是极品先天功德灵宝不假,但这宝物早在太古时代就没了,随着人族的诞生,彻底消失了。

被女娲娘娘用来造人,用完了。

没错,人族就是女娲娘娘以九天息壤所造。

开天辟地之后,九天息壤就被女娲娘娘。而后来在不周山下,女娲娘娘一朝悟道,明悟造化真义、知晓人道之缺。

遂取出九天息壤,混合自身精血,三光神水等无上神物,创造出了洪荒首个后天种族——人族。弥补了洪荒人道没有后天种族的缺陷,从而得无量功德,立地成圣。

可以说,九天息壤就是人族的圣物,没什么可以与其比肩。毕竟,人就是九天息壤所造。

姜尘见了九天息壤之后,为何这么激动,就是因为此物是人族圣物,留着可镇压人族气运。

而且,为何人族天生不凡,生来就是道体?初代人族,天赋更是不输于先天生灵。那几位人祖,更是足以与先天神魔比肩。

为何?

就是因为,人族本身就不凡。

九天息壤,这是极品先天功德至宝,人族以此为体,能不强大吗?

女娲精血,这是先天神圣之血,人族以此为血,能不强吗?

两者合一,更是造就了人族的强大。虽是后天而生,但初代人族,天赋不输于任何一先天种族,具有无限的潜力。

……

…………

姜尘记得清清楚楚,无论是羲皇传承所载,还人族史册所载,都明确表示了,九天息壤在女娲娘娘造人时已经用完了,一点也没剩下。

那这里的九天息壤,怎么来的?

当年大禹治水之时,虽然也用了息壤,但他用的是只是息壤,而非九天息壤。

息壤,九天息壤,名字虽然差不多,但它们却是两种宝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