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几天,朱钧都很高调的练兵。 城内的百姓见状,没有任何情绪,都是一脸麻木。 而徐安见朱钧真的不管任何事,也放下心来。 那些被压着的百姓也逐渐解禁,但在这之前还下了封口令,若是谁敢在朱钧面前胡说八道,那么全村的人都要跟着遭殃。 而吴浪见朱钧压根就不管中都的事情,也暗暗放松了警惕。 薛洋照常天天主持中都的监造,但是每日都会去找朱钧见礼,嘘寒问暖的,生怕朱钧在这里有什么闪失。 朱钧都明白,这都是监视。 眨眼的功夫,就到了二月二龙抬头这一日,朱钧命名的朱雀军也脱胎换骨,站立如标枪,步履整齐划一,每个人都透露着精干。 他们都是从逃荒过来的人,深知现在生活得来不易,比寻常人更加的用功。 而朱钧天天跟这些人混在一起,气质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一言一行都透着威严,有了真正上位者的味道。 “春雨贵如油,可是这春雨下的也太大了!”朱钧站在营帐之中,大滂沱的大雨将夯实的地面砸出一个个水坑。 “殿下,宋校尉来了。”李吉霸掀开帘子走了进来。 宋忠,凤阳府拱卫司校尉,来之前老朱说过,让宋忠听他的。 “让他进来。” 很快,一个三十岁出头的精壮汉子走了进来,其人面目敦厚,但是憨憨的眼神里透着精明。 “卑职参见吴王殿下!”宋忠急忙见礼。 “宋校尉免礼!”朱钧笑了笑,来凤阳的第二天,宋忠就过来参见,虽说老朱让他听命于自己,但这个人不好搞,表面恭敬,内里其实十分有主意。 他几次想要安插人手,都忍住了。 “谢殿下!”宋忠起身,然后道:“此前殿下让卑职查的事情,已经有眉目了!“ 说着,他拿出了一份密封好的信笺,递给了朱钧。 信笺入手有点厚度,朱钧笑了笑,“辛苦了,坐下喝杯姜茶去去寒!” 宋钟也没有拒绝,跟朱钧一个月,多少也明白了他的为人。 知道他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而且,他也有意卖好,就冲着他跟太子的关系,跟他交好,日后必然有大用。 朱钧走到上方,拆开信笺认真的看了起来,这信中的内容大致是神武二年到神武十年期间建造中都发生的大事。 自神武二年,老朱确定在濠州西二十里山南陂上建中都中立府,天下文臣几乎都反对。 其中资料又显示,刘基反对最激烈。 但这些很正常,凤阳除了出了个老朱,还有什么皇帝吗? 不似长安,咸阳等地,有着历史意义和战略位置,凤阳中都就是老朱脑袋一热和淮西将领拍板决定的。 但是朱钧要看的不是这个,而是这背后隐藏的问题。 李善仁说,汪大洋任宰相后,刻意打压淮西一脉,克扣粮食,从而导致这些民工愤怒,然后在里面下镇物。 这他娘的纯纯是骗傻子呢。 就算工匠痛恨,他们有那么大的胆子吗?即使对老朱痛恨之极,工匠们有必要以身犯险吗? 老朱知道这件事后,杀起人来绝对不会手软,他们犯得着吗? 所以,朱钧想,带头人必然是某些官员甚至高级官员,工匠们只不过是执行者,而这些官员是谁呢? 第一,浙东一脉的官员。 迁都凤阳,等于把大本营迁到了淮西主场,他们就更没有主场优势了。 别小看这四百里,想想另一个世界,永乐迁都,那些江南官员就跟死了爹妈一样,极力阻止。 要不是北平府本就是他的封地,他经营多年,再加上镇物案爆发,他长了心眼,想顺利迁都北平府,成功概率不足六成。 所以,这里面一定有浙东官员的影子。 第二,蒙元降臣。 蒙元朝降臣,这些人对于老朱的出身一直不满意。 蒙元伪顺帝北逃之时,身边跟许多儒家子弟、官员,这些人都是心恨“农民起义”的人。 而留在“中原”的人难道就没有了吗? 一定有的。 第三,这里面恐怕还有张周和成汉的影子。 因为迁都凤阳后,进一步威胁了两国,便利的水路,可以直接杀到他们国界,甚至是......长驱直入! 再者,他们也见不得大业好。 第四,在凤阳建都的官员伤害凤阳籍官员的利益。 凤阳地区的官员是老朱建国基础,他们的“土地兼并”对象必然也是凤阳! 如果凤阳建都,对于他们自身的物质利益伤害特别大。 所以汤鼎提醒他,李善仁也提醒他,他们都知道这事儿,也许当初他们是鼎力支持的,可人为财亡。 在老朱喊出凤阳建都,衣锦还乡口号的时候,他们敢不答应吗? 要是不答应,乡亲们还不戳他们的脊梁骨? 所以他们只能随流。 而等这些势力插手进来的时候,他们未尝没有冷眼相看,甚至是推波助澜。 因为最后事情爆出来,会死的只会是这些可怜的工匠! 甚至就连凤阳的水患,怕也是‘人祸’。 想到这里,朱钧心里珍珍发凉。 良久,他看完了所有的资料,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他猜的没错。 上辈子他研究大明中都的案子,就觉得很稀奇,最后的结果是皇帝怒杀千余工匠收尾,耗费无数的中都正式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