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6两难(2 / 2)

一道温润的嗓音响起。

昌宁打起精神抬眼望去,一身玄色衣袍的颜为站在那里,他双手在身前平举着朝板,高大的身影如松如柏。在一众男子中格外显眼。

“如今各位大人,皆已经将利弊阐述清楚,继续战斗也好,答应求和也罢,臣相信您心中自有思量,不管您做什么样的决定,臣相信一定都是最好、最正确的决定。”

他看着她,“臣,”郑重又郑重,“一定支持到底。”

这话像古寺的洪钟敲响,回荡在这宽敞的朝堂。

本来在窃窃私语的臣子都停了下来,看着他。

有人心道为人臣子当如是,也有人道果然做到这个位子就是要会逢迎拍马……

但此事确实太过重大,谁都不能保证自己的主张是完全对的……

他是真的相信她可以处理得很好吗?

他觉得自己真的可以做出很好的决定吗?

昌宁微微一笑,心头的急躁在这一刻也终于平缓了下来。

也许是吧。

他一直都是如此,不管何事都会站在她的这边,不管什么时候,都会支持她。

*

第二日是休沐,昌宁又去了丹华县拜访刘伯一家。

马车在行使的过程中,她一直看着窗外。

树影闪过,道上不时会有一些百姓走过,他们步履平静而稳健,偶而还能看见山间地头有人在劳作,与以往任何时候别无二致。

阳光很好,林荫道上也很安静,马蹄的哒哒声和风呼啸而过的声音那么清晰,又那么有节奏。

这里还没有被战争波及到,无论边疆的战场上正发生着怎样惨烈的景象,这里的人们还是一如既往过着自己的生活。

战争、死亡、流亡都不应该是生活的主题,生活本身才是。

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日子还是要过下去。

到的时候,刘伯不在,据说是上山砍材去了。刘婶围坐在厨房的灶火边做些手工活,安安的母亲郑氏正准备一家人的午饭。

刘婶招呼昌宁坐下,昌宁收拢衣服坐在矮凳上,手伸到灶火边,搓了搓。

顿时感觉暖和不少,像是一下子暖到了心里。

昌宁又回头吩咐韩昭和桂花将带的东西搬进来。

她这次来带了一些冬季保暖的被褥和棉衣,还有一些鸡鸭鱼肉。

刘婶满脸都是感激之情,已长满皱纹的脸上都是淳朴的笑容,“您每次来都带这么多东西,真是让您破费了。”

昌宁也笑着说:“哪里的话,从小母亲就教我去别人家做客可不能两手空空地去。”

刘婶真是觉得他们一家一定是撞了什么大运了,才会认识这么有钱又心善的小姐。

昌宁打量了一下房子,房子是泥土砌成的,虽然又小又简陋,却很温馨,充满了烟火气。

“怎么不见安安?”

刘婶笑着说:“他跟他爷爷上山砍材去了。”

话才说完,稚嫩的男童声音在屋外响起,“这马车,是不是姐姐来了!”

话音才落就见个小男孩急急忙忙从外面跑了进来。

确实是安安,他穿着一件有些破旧的棉衣,看上去有些臃肿,头上戴着斗笠,一进来见着昌宁就高兴地大喊:“果然是姐姐!”

安安比去岁看着高了不少,昌宁也很高兴,说道:“过来让姐姐看看,是不是又长高了。”

听这话,安安拍着胸脯骄傲地说:“那可不,我可长高不少呢。”

郑氏走过来,拍拍安安的肩膀,提醒道:“先摘了斗笠再说话。”

郑氏又拍了拍孩子的衣服,颇有些无奈地责怪道:“你这身上这么多泥巴,又跑去干什么了?”

“哪里啊?”小少年也不甘示弱,“我就是无意中看见个山间的野兔子,想捉回来给大家加菜而已。”

“哇,“刘婶开心地说:”安安这么乖呢,还想着给我们加菜。”

小少年颇有些炫耀地道:“那可不!”

这才一年多不见,小男孩竟变得比去年活泼不少,更像个男子汉了。成长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又或者是夏天的时候,几年不见的父亲回来了。让他学会了怎样去当一个男子汉,去挑战,去承担责任?

郑氏将斗笠放好,又问:“那最后抓到没有啊?”

看着小男孩两手空空,这不是明知故问嘛?

昌宁嘴角露出淡淡的笑意。

“就差一点,”小少年更激动了,他伸出手指来比了个一点的手势,还扬给她们看,强调:“真的就差一点我就抓住它了,哎……”

刘婶招了招手,“来,到这来,我的乖孙这么厉害呢!”

安安一蹦一跳地过来坐到刘婶和昌宁的中间,“那可不。”

郑氏又道:“整天上蹿下跳,摸鱼上树的,你这衣服脏成什么样了?看你爹回来怎么收拾你。”

安安扬起了头,“爹才不会骂我,他说男孩子就是这样的。而且要是他在的话,今天这兔子肯定就捉住了。”

看来安安的父亲确实回来过一阵。

小男孩又扯了扯昌宁的衣袖,似是有什么话要对她说。

昌宁笑着看他,示意他说。

然而安安自豪地跟她介绍,如数家珍:“姐姐,你知道吗?我爹可厉害了,他什么都会,骑马射箭,打猎抓鱼,木工农活啥都会干……”

昌宁耐心地听他喋喋不休说着这些,一点也不觉得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