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雾都? 不,“雾都”已经是上个世纪对伦敦的刻板印象,早就是明日黄花,现在的伦敦已经成功摆脱工业烟尘的困扰。 然而,伦敦的冬天依旧是灰色的。 蒙蒙细雨如烟似雾地笼罩着城市,大片大片的灰色深浅不一地在视野里蔓延开去,就连红色电话亭和红色双层公交也披上一层雾蒙蒙的浅灰色,整个世界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潮湿和寒冷,仿佛骨子里都能够听到水声。 呼…… 酒店大堂的旋转门被推开,一阵狂风汹涌进来,混杂着水汽跌跌撞撞地冲进室内暖洋洋的空气里,不经意间就能够看到门外拉近风衣匆匆而行的路人,被雨水打湿的风衣也难以分辨出是蓝色还是黑色。 但转眼,旋转门继续前行,又将狂风暴雨阻拦在外,酒店大堂重新恢复一派宁静,蒙着一层浅浅的柠檬黄。 因为户外的惊涛骇浪而让人不由更加贪恋室内的风平浪静。 放眼望去,就可以看到酒店大堂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的汹涌人群,粗粗一个横扫就可以看到至少三十人以上,这与街道之上零零星星的人群形成鲜明对比,以至于刚刚进来的脚步也不由停顿了一下。 这个身影背着大大的网球装备包,穿着简单的休闲运动装扮,一件深蓝色的帽t直接将帽子戴了起来,看不清楚脸部五官,只是隐约能够从修长结实的身型感受到一股视觉层面的压迫感。 他没有过多停留,脚步稍稍一顿,朝着酒店前台走去,耐心排队等候片刻,就轮到他的顺序。 “1414号房,高。” “对,我有十二把球拍需要穿线,麻烦你帮我预约一下,明天上午八点前可以前来领取吗?” 职业球员的球拍,拍线是每天每天都需要更换的。 因为拍线是具有磅数的,简单来说,就是弹性的弧度,形成蹦床效应。 磅数越高,线床形变程度小,产生力量小,控制力更强。 磅数越低,线床型变程度大,产生力量大,控制力变弱。 同时,如果拍线拉得越紧,内部分子结构变化越快,性能维持越差,也就意味着拍线断裂速度更快,训练和比赛之中,更换球拍的频率自然也会上升。 有些球员喜欢磅数高一些,有些球员则喜欢磅数低一些,这对于击球手感的控制和调整都有影响。 严格来说,不仅仅是根据球员个人风格与喜好做调整,即使是同一个球员自己,在不同场地也会调整拍线磅数—— 比如,红土需要降低一些磅数,因为网球会沾上红土,变重;而且,红土场地球速慢回合数更多,降低磅数则能够增加击球力量。 同时,职业生涯的不同时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比赛风格也可能调整拍线的磅数,最主要是伴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球员可能会降低拍线磅数,一方面是维持击球力量,另一方面则是降低身体损伤。 最有名的莫过于费德勒,他不仅调整拍线磅数,而且还曾经调整拍面大小。 整体而言,男子职业网坛的拍线平均磅数是54,分布区间则从40到62都有: 费德勒是竖线48磅横线45磅,拉奥尼奇是竖线44磅横线46磅,锦织圭是竖线49磅横线51磅,等等等等。 其中非常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新生代球员杰克-索克,他的拍线磅数是40磅,在所有男子和女子球员之间都十分罕见;作为参考,因为力量薄弱而调整自己拍线磅数的拉德万斯卡,她的拍线是51磅。 从这里就能够看得出来,拍线磅数,对职业球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自然而然,一把球拍击球次数稍稍一多,磅数就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在比赛中,一般来说职业球员都会在更换一组新球的时候也更换自己的球拍—— 根据网球规则,为了确保网球的弹性,每九局需要更换一组新球;而比赛开始阶段,因为第一组网球经历了练球环节,所以第一组球则是七局之后就更换。 这一点,和羽毛球、乃至于乒乓球都是一样的。 正是因为如此,每位球员登场比赛的时候,往往都需要携带多把球拍,少则五把,多则八把九把都有可能;而且,比赛正在进行的时候,球员也会委托球童将自己已经使用过的球拍送回球员休息室,现场重新穿线。 球拍穿线,是一项技术活。 atp和wta都有官方注册的穿线师,就和医疗团队、按摩团队等等一样,是每一项赛事都必须配备的,他们会负责帮忙球员球拍穿线。 客观来说,每一位穿线师的手感都稍稍有些不同,对于手感要求细腻的球员来说,这些细节就更加敏感,所以一般来说,每位球员在不同赛事都有自己熟悉的穿线师,然后由这位穿线师专门负责自己的球拍穿线。 此时,刚刚结束适应场地训练的高文,就正在预约时间,为自己的球拍重新穿线—— 年终总决赛,终究是稍稍不同的。 首先,场地只有一个,o2球场,整整一周,八位球员之间的所有比赛全部都在这里进行。 可想而知,适应场地的时间安排就更加麻烦了。 其次,参赛球员是八名,一切都需要围绕着八位球员展开,而作为替补的高文,很有可能根本无法上场,相关情况的安排,没有优先权,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没有优先权,并不代表不能安排,即使是替补,应该安排的事情也还是全部都安排上。 就好像今天。 参加年终总决赛的八位球员,穿上西装,前往拍摄宣传照,为即将揭幕的华山论剑做宣传。 于是,o2球场也就暂时清空出来,所以高文得到了宝贵的适应场地时间。 另外,为了确保球拍穿线的时间不会耽误到八位参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