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点。 二区,一发。 鲍勃选择了最经典也最常见的“外角压反手”套路,无论是单打还是双打,这套战术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而且,悬崖边上,鲍勃也拿出了压箱底的能力,大力平击发球,质量非常非常出色,形成强大的冲击。 时速,205公里。 也许有人会说,时速两百公里出头而已,和伊斯内尔、拉奥尼奇那些发球大炮比起来,也不算什么嘛,他们的发球时速动则就上两百二十公里,又快又重,那才是真正棘手,鲍勃的发球着实排不上号。 这显然是风凉话。 说这些话的人并没有意识到,时速两百公里以上,本来就是重大威胁,单打赛场发球时速在两百公里以上的球员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四巨头只有费德勒的发球平均时速能达到如此水准,而且费德勒也不经常保持如此强势的发球姿态。 同时,这是双打赛场,除了鲍勃的发球压迫之外,还有麦克的网前压迫,给接发球一方进一步施加压力,特别是麦克擅长布局、擅长变化、擅长网前,从技术和战术层面上,他才是布莱恩兄弟的大脑。 也正是因为如此,鲍勃的发球局往往能够制造更大威胁。 就好像此时。 高文承受着巨大压力。 他已经做好心理准备,鲍勃肯定会在赛点上放手一搏,但实际情况还是高出预期,鲍勃确实燃烧小宇宙了。 与此同时,视线余光还可以看到麦克垫着小碎步,保持重心的灵活,他已经做好随时抢网的准备。 压力,层层叠叠。 却见—— 高文,不慌不忙。 其实,细细观察的话,就可以注意到,高文接发球的站位,比平时稍稍退后了半步。 半步,并不明显,没有仔细观察的话并不会发现。 但是,这半步却为高文赢得更加从容更加宽裕的接发球时间,特别是在红土上—— 这,还不是全部。 蹬地。 后撤。 横移。 鲍勃发球的瞬间,高文再次后撤了半步,尽管高文也不确定鲍勃一发是否能够进区,也不确定鲍勃的发球落点,但高文已经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通过脚步押后的站位,模拟纳达尔的方式,争取更多击球空间。 半步。 再半步。 累积起来,高文的接发球站位也就比最初开始退后了整整一步,显然,这是蓄谋已久的接发球战术。 于是,高文距离底线的站位也就拉大到了三米左右—— 和纳达尔比较起来,根本就不算什么。 纳达尔在罗兰-加洛斯中心球场比赛的时候,往往会拉开距离四米乃至于五米进行接发球;后来蒂姆模仿纳达尔,在红土的接发球位置也同样拉到四米左右。 在电视转播画面上,当他们出现在画面下方,可能几乎就看不到他们的身影。 距离,也就是空间,同时也是时间。 高文的后撤,为自己赢得了足够的空间。 横向移动。 一步。两步。 然后……三步。 鲍勃的发球准确落在小三角区域,大外角发球,直接就将高文的脚步拉开到双打线附近,充分利用场地空间。 但高文依旧顺利到位,双手反拍早早架起来,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 问题就在于,脚步后撤赢得了击球空间和时间,却也意味着,发力更加困难,抛物线控制更加困难。 高文,视线余光撇了一眼麦克和鲍勃的站位,双手反拍就已经快速出手。 平击? 不。 上旋。 高文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站位为发力增加更多困难,所以,他干脆放弃了发力,双手反拍拉出强烈上旋。 挥拍速度,并不快,但拍线和网球的接触非常充分,强烈的摩擦将网球调动起来,旋转高速调动起来。 转。 转转转。 同时—— 直线。 居然是直线。 此时高文的接发球战术终于揭开神秘面纱,一如高文的习惯,在关键时刻再次展现大心脏打破僵局。 出人意料地。 可以看得出来,鲍勃的外角平击发球,并没有出乎高文的判断,即使高文没有准备预判却也全然不意外,于是依靠后撤拉开空间的方式赢得挥拍空间,却没有盲目发力,而是充分利用空间摩擦上旋。 并且,顺势完成变线。 拉开空间后,高文依旧很忙,击球动作里隐藏着诸多细节,然后,超级上旋的击球就沿着直线飞了出去。 惊艳! 意外! 以柔克刚。 没有人预料到,高文面对鲍勃的大力发球,最后以这样一种方式还击。 球网前,麦克有些慌张。 其实,还原整个战术的话,麦克也隐隐预料到了高文挑战直线的可能性—— 全场比赛,双方的接发球都是以斜线为主,但关键时刻,高文确实偶尔会挑战突袭直线,有时候成功有时候失误,成功率一般般。 所以,麦克也警惕着这一拍。 站在网前,麦克做出一个抢网截击的假动作,试图牵扯高文和迪米特洛夫的注意力,但重心始终保持灵活,左右横向移动都没有问题。 所以,当高文击球出手的瞬间,麦克就朝着自己的右侧移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