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团宠九宝的锦鲤人生> 第212章 自己没道德,就不会被道德绑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2章 自己没道德,就不会被道德绑架!(1 / 2)

平德帝的圣旨上,丝毫没有提到镇北侯玉山的事情。

上面说的是,边境战乱不绝,天下生灵涂炭。

他要率领文武百官,以及京城所有百姓,斋戒沐浴,祈求上苍护佑大周。

为了杜绝有人不诚心,没有沐浴惹怒神灵,特命户部在城内搭建了浴池。

上至皇族贵胄,下至京城的贩夫走卒,都要去浴池沐浴,不漏一人。

要是有不去者,按抗旨论处,杀无赦!

简单来讲,就是他要请全京城的人洗澡,还是强制的,不洗不行。

有户部的人,按照户籍登记,一个个地验明正身监督。

于是京城中,朝廷设置的浴池前,排起了长长的洗澡队伍。

户部的人,按照名册,一个个地检查。

可能是检查的人怕冷,都在澡堂里面,等洗澡的人脱了衣服,一个个的核对。

萧寒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也是佩服平德帝,赞叹一声,他真想得出来!

这是不好大张旗鼓的搜查,借着沐浴的名义,筛选幽冥的人。

萧寒从不在意圣旨,但这次,他也乖乖地进宫洗澡去了。

百官不得出宫,皇族身份尊贵,自然不能和平民百姓共用一个浴池坦诚相见。

于是平德帝就把宫内的涤尘池收拾出来,让大家沐浴,萧寒来洗澡,目的只有一个。

他要确认康王的身上,有没有青莲刺青,结果让他失望了。

在涤尘池中,他凑在康王身边,前后左右,上上下下全都看遍了。

不要说青莲刺青,就算是一个疤痕都没有看到,就算这样,萧寒也没有放松对康王的警惕。

平德帝的方法很有效,连平民,带官员,一共揪出了四十几个有刺青的人。

三日后,连审讯都没有,这些人连同玉山喝康王妃玉露,推出午门斩首。

对外宣布的罪名含糊其辞,只是两个字,通敌。

至于通的是哪国的敌人,还有幽冥的事情,一字皆无。

百官也被放出宫,各回各家,康王当然也回了王府。

萧寒听着夏殇的汇报,陷入沉思。

他总觉得,平德帝这样做,是在掩饰什么,但是他没有头绪。

只能让夏殇带领风部成员,监视康王府和宫里的动静,又把在府外奔走的任顾叫回来,吩咐了一番。

冬天的李家村是安静的,因为地里没有了农活,村里人都在猫冬。

为了减少体力消耗和抵御寒冷,都选择闭门不出,窝在炕上,就跟动物冬眠一般。

但李家的后院,却忙得热火朝天,在大兴土木。

小八作为九宝一手培养起来的天才儿童,在九宝的引导下,跟李老大和李老五组成了科研小组。

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攻破难关,成功地在沙子中提取出了石英,烧制出了玻璃。

虽然因为工艺组粗糙,提取的石英不纯净,制作的玻璃透明度不高,但是做温室还是可以的。

于是九宝小手一挥,家里人全部忙了起来。

三天时间,一个占据后院三分之二面积的温室竣工了。

“咱们家九宝,就是聪明,呆在这里面,不用烧柴都热得都受不了。”

吴氏在温室里面,挥着锄头,热得汗流浃背,只好把身上的棉袄脱掉。

“就是,这里面温度这么高,你看那些草莓都长出叶子了。

不用多久,我们就能吃到小青菜了,感觉跟做梦一样。”

一向沉默寡言的孙氏,被这个神奇的温室震惊,都忍不住话多了起来。

其他人也跟着附和,但是没有一个人有售卖玻璃的念头,因为太费劲了。

建造这个温室用的玻璃,差不多用了几万斤的沙子,李家几兄弟累得上炕都费劲。

所以他们清楚地知道,玻璃这东西,不是可以量产的。

再说他们现在都有各自的生意,能够轻松地赚钱,何必自己找罪受,累死累活地赚辛苦钱?

所以就连财迷的钱氏,都没有打制作玻璃赚钱的主意。

有了温室,再加空间这个作弊器,几天后,温室里面就一片生机盎然。

李家的饭桌上,开始丰富起来,什么小白菜粉丝汤,西红柿炒鸡蛋,辣椒炒肉,顿顿丰盛无比。

就连白嬷嬷都带着紫菱和绿荷,顿顿来李家蹭饭,不舍得落下每一餐。

大家每天就像过年一样,脸上笑呵呵呵的,但是老太太的脸色,却流露出担忧。

因为已经进入腊月,村民家中的余粮,都差不多要就吃完了。

上次赵百岁在县城学徒的儿子赵延年回家,来看望她这个姑姑,就提起,清丘县有的村子,已经饿死人了。

虽然李家村的村民,今年因为种了红薯,卖红薯,赚了一些钱。

还没有断顿和饿死人,但是老太太还是敏锐地嗅到了一丝危险。

她本想让家人白天不要烧火做饭,否则村里人看见他们家的烟囱,一天三顿的冒烟,会嫉妒。

但是想一想,还是不行,自己家做生意,卖山楂糕,糖葫芦,红薯粉,隔几天就会有马车来取货,村里人都看着呢。

不管烟囱冒不冒烟,都知道她家做生意赚钱,吃不上饭,那是不可能的。

于是老太太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只是交代子孙,关紧院门,要求家里人尽量呆在家里,不要出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关越来越近,李家村里,开始出现了吃不上饭的人家。

于是就有几家人登门来借粮,老太太看在乡里乡亲的份上,都借了。

但是第二天,家门口就被堵住了,都是来借粮的人。

能有几十户,远处还有村民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