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的话,菀繄总觉得是在哄她罢了,可每每想起他当时说话的神色,又觉得遍体生寒。
这话,她一直也没想明白。
她十三岁那年,村子里来了一群人,又走了一群人,在这来来去去之间,她才终于明白,先生当初那句话真正的含义。
原来一切都是早有预谋。
一个装神弄鬼的老道,远近闻名的宋押司,在破庙里被误抓的赤发鬼刘唐,村子里人人爱戴的晁天王……
这一年,是东溪村最不安生的一年。
和官府扯上了关系,一趟又一趟的带着官吏来找东溪村保正,可最后似乎又是不虞之隙,这些误会缠绕的丝线,弄得东溪村百姓人心惶惶。
既如此,菀繄也毫不担心,因为她觉得这和她没什么关系,也和她的先生没什么关系。
直到那个骄阳似火的午后,在一片昏昏沉沉的读书声中,窗外突然的一阵叫嚷使室内朗读声戛然而止。
菀繄茫然的往窗外看,她看到一个带刀都头正在和一个男人争执。
这官府没完没了的,竟都闹到学堂里来了。
吴用放下手里的书,赶出门去,道一声,“两位好汉且不要斗。免得扰了孩子们读书。我看了多时,权且歇一歇!请听我一言。”
菀繄就扒着窗子继续看,一旁的同窗好友们也凑过来。众多个小脑袋,全都张着大眼睛,看两位拔刀相向,争吵不止。看吴用只身隔开,百般劝说。
或许一场闹剧终带不走夏季的炎热,闷热的空气就连呼吸起来都变得困难。
“先生,这首诗方才讲过了。”
“那便再讲一遍,温故而知新。”
他若有所思的盯着书卷,菀繄觉得先生的这颗心呐,也跟着那两人一并飞走了。
下课……
下午无课。
明日无课。
……
一连三十日,有课的日子却不足半月。
一个教书先生,不知什么时候,似乎教书成了他随心情而定的东西,变得不再重要。
菀繄坐在院里一阴凉处剥梅子,一颗又一颗。青葱玉指,十三四豆蔻年华,梅子落在白瓷碗里撞的叮当响。
她眉毛微蹙,又心事重重。
“这几日怎么总是无课?”菀繄娘把剃了核的青梅从她手里接过去,疑惑的问道。
菀繄嗯了一声,“先生有事。”
她便看了菀繄一眼,伸手舀了清晨从井里打上来的水,往竹篮里一浇,被洗过的青梅更加青翠欲滴。她若有所思道,“我看这吴学究啊,怕是有了别的心思。”
菀繄听了,紧忙问道:“娘,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菀繄娘哼了一声,说道:“这人呐,但凡是有了名声,他就不会安分。这几年,临近四周的村子里有百姓,何事不懂便请教他,他知无不答,为人排忧解难。你别看他说起话来亲民,也不过是教养罢了。再说了,读书人骨子里都高傲。这东溪村啊,怕是早晚留不住他。”
菀繄听了,反驳道:“先生不是那种人。”
“他有何心思能让你知道?”菀繄娘剜她一眼,“你不过是一个学生罢了。”
菀繄低着头没说话。不过也是从一刻起,她这颗波澜不惊的心,终于泛起涟漪。
过了一会儿,她问道:“娘,酸梅汤能多做一些吗?”
“为何啊?”
“我想……给邻居送几碗。”
盛夏酸梅汤,碰壁叮当响。或许她真的是闲来无事吧。
“赵大娘,我来给你送酸梅汤!”
“哎,谢谢菀繄丫头!”
菀繄从赵大娘家到二娘家,再到二婶家,多送过一家,她的心就多失落一分。
这巷子似乎和前几年没什么差别,依旧古老而宁静。到头来不过物是人非,娇娇姐不在了,二狗哥也不会再找她来一起爬树了。
成长总是伴随着遗憾,时间能改变很多东西,可是没有东西能够阻止时间。
娇娇姐会离开,二狗哥也会离开,她的先生,也终不能陪伴他一辈子。
这人世间你所珍重的一切,都会逝去,或早或晚而已。
她提着梅子汤走到村口的尽头,她看着街道两旁的柳树被风吹得柳絮飘扬,她觉得,她的童年也一并离开了。
“先生,你在家吗?”
“在。进来罢。”
她提着梅子汤跨进了正屋的门槛,吴用就坐在最前面的桌旁写字。
“先生,酷暑难耐。我给您带了酸梅汤,还是我亲手去的核呢。”
说着,她把提篮放到地上,从中盛了一碗递给他。
吴用见了紧忙接过来,并夸了一句,“好孩子。”
“您尝尝甜吗?我放了好多冰糖。”
他大喝一口,酸甜在他的舌尖蔓延,连唇齿之间都都被青梅味填充,他点点头,发出一阵满意的声音,“嗯——甜。”
听到是个肯定句,菀繄便笑了,“让先生夸我一句,可不容易。”
“几日不见,你倒是懂事了不少。”吴用将碗放到桌上,又笑问道,“莫不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吧?”
菀繄叹道,“您瞧您,又来了不是。”
屋里的桌椅静置了半月,落了一层薄薄的灰尘,透过阳光看得更加清晰。
吴用笔下未曾停歇,动作行云流水,写出的字若青松翠柏,透着一种力度和道不出的风骨。
菀繄没有问他因何延学,只是静静的在一旁看着他写字,而这时光也似乎从两人的一呼一吸之间淡淡的流逝。
“先生,还有两年,我便及笄了。”她轻声说道。
吴用听了,笔下一顿,接着他放下笔,抬头去看她。
他突然发现这面前的少女早已落得一副俊俏模样,明眸善睐,皓齿丹唇。
不敢相信那个女娃娃竟一晃长这么大了。他还记得初次见她的时候,她的头才刚到他的肚子,一个伶俐可爱的小姑娘,恭恭敬敬的拜他为先生。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