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娘下意识摸了摸怀中的银钱。 她以后手头定要紧一些! 那最后一百文,确实也没留住。 顾璋买了街边的肉包子、薄香的芝麻锅盔,还买了些不同口味的糖果。 各种各样的小零嘴。 别看钱是花得最少的,品种和花样却是最多的。 到最后,顾大根的背篓里,被装得满满当当。 长期干农活的汉子皮肤黝黑,身材高大壮实,此前一百多斤的粮食都毫不吃力,这会儿却觉得背篓沉甸甸的。 “爹,你弯腰。” 顾大根嘴里猝不及防被塞了一颗糖,只觉得就和小时候吃到的蜜一样,甜得人脑子都迷糊了。 顾璋将另一颗糖塞进顾大根手里:“爹,你喂给娘吃。” 秋娘见顾大根真的要喂,瞪他一眼,从他手里抢过糖来,自己剥开放到嘴里。 顾大根顿时笑得咧开嘴。 看看媳妇、又低头看看儿子,再想想背篓里那深青色的布料,觉得这辈子值了! 顾大根道:“等地里的小麦收了,爹再带小石头来买糖吃,买新衣服穿。” 他嘴里只说着顾璋一人,眼睛却是看着娘俩的,浑身都透着一股幸福的傻气。 秋娘走到他身边,灵活有力的手指往他腰间软肉上一拧:“嗯?” 顾璋没想到,全家一个受他侵蚀的,竟然是老实肯干的爹。 不过这股苗头,显然要被秋娘无情掐掉了。 顾璋啃了一口手里香喷喷的肉包子,十分有眼色地避开两口子的“恩爱”,目光看向远方。 前方巷子口,人来人往的石道上,出现了一辆马车。 马车上不知坐了何人,只隐隐透过马车帘,看到鬓角微白的身影,而马车前,竟然是身着官服,带着衙人的县太爷。 “这人是什么来头?咱县太爷都亲自来迎?” “好像是京城退下来的大官,修过河道那种,可不得了。” 百姓不敢上前,于是堵在了巷子口,人群渐渐遮挡了顾璋的视线。 他便收回视线,低头又咬了一口暄软的肉包。 这肉包子据说开了几十年,父传子,手艺相当不错。 包子的外表,远没有顾璋在食谱,或者宣传图上看到的包子好看,外皮微微发黄,但是未经精加工的小麦粉,反而有股独特霸道的面香。 内里的肉馅裹满了肉汁,甚至还略微浸润了面皮。 顾璋小手捧着这肉包,只觉得味道真是让人着迷。 太香了! 他还没吃完,顾大根就已经丢盔卸甲,低头朝媳妇连连保证道:“我肯定不学!都是乱说的,肯定不大手大脚花钱。” 秋娘这才勉强安心,松开了手。 低头看见捧着肉包子,正吃得正美的儿子,秋娘轻轻叹了口气。 这可要怎么办才好? 她怎么也想不通,她和大根都不是大手大脚的人,怎么小石头花钱这般豪爽? 若是手里不攒点银钱,念书、娶媳妇、生娃、盖房、灾荒年……这些哪样不要钱? 秋娘细细给儿子讲这些。 顾大根趁机偷偷揉了揉腰侧的肉,可真疼! 秋娘蹲下来问:“小石头听明白了吗?” 顾璋点头:“明白,可咱们不是还有五贯钱吗?没花完的,娘放心。” 秋娘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尤其是看顾璋一副“没什么”的表情,心中暗暗决定,以后若是要给小石头说亲事,一定要选个能攥得住钱的! 要不然日子还不知道会过成啥样呢! 不过经过顾璋这一提醒,顾大根和秋娘想起来还有足足五贯钱,这下子,好像也没那么心疼了。 “走,回村!”顾大根欢喜地将儿子抱起来,大步流星地朝着永河村的方向走去,只要想到那五贯钱,便觉得有使不完的力气。 顾璋看着背篓里的吃食,也笑了一路,觉得这个世界真是太好了。 秋娘看着他爷俩,脸上也不自觉带上笑容。 村长说得对,她家小石头福气在后头。 走到半路,他们就遇到了别村路过的驴车,一人交了2文钱,上了驴车。 6文钱的大开销,若是往日,肯定舍不得,但今日显然不同,甚至可以悠哉地坐车回村。 顾老爷子和王氏,早早就等着。 看到他们回来,连忙着急地凑上来,顾老爷子率先问道:“怎么样?医馆收吗?” 王氏则细心些,看到空了一个背篓,问道:“怎么还有一个鼓鼓的,没全卖出去?” 顾璋道:“都卖出去了。” 顾老爷子和王氏闻言,脸上顿时挂满高兴的笑容。 顾璋牵着爷奶的手,带他们往屋里走,坐在长桌前。 顾大根把背篓往桌上一放。 顾璋便积极地往外搬东西,先是最上面的肉包、芝麻锅盔、糖这些零嘴。 王氏看到这些,便笑得合不拢嘴,连声道:“好、好,好。” 她平日里就爱给孙儿买零嘴,这会儿看到这些吃食,就欢喜不已,觉得这么些好东西,肯定能把孙子喂得白白胖胖的。 当初儿子不就是这么被喂出来的吗? 老两口对此都深信不疑。 顾璋拿这些小东西的时候,顾大根将布、粮食也都搬出来。 看到满满一桌东西,老两口既高兴又急切:“那些柴胡卖了多少银钱?” 两双眼睛期盼地看向秋娘,平日里浑浊的眼珠此刻看起来像是在发光。 秋娘将怀里的五两银子拿出来,放到长桌上。